回覆列表
  • 1 # 青年劉書超

    從時代背景去了解當時。

    以王敦、王導、王曠、王廙、王彬、王含、王邃、王舒等人為過江僑姓的琅琊王氏第一代,這一代的琅琊王氏於東晉之建立居功至偉,司馬睿周邊的敵對勢力如華軼、杜弢等幾乎皆由王敦討平,也促使王敦於上游坐大,連久鎮荊州的宿將陶侃都被王敦打發到了偏僻的廣州。

    內政幾乎盡出於王導之手,渡江僑姓倚之為柱石領袖,汝南周顗、龍亢桓彝、太原溫嶠目之為江東管仲,江左吳姓亦皆賴王導鎮撫,顧榮、賀循、紀贍、周玘等南土之秀皆由其引薦。

    軍政大權皆出於王氏一門,州鎮方伯亦皆是王氏子弟,琅琊王氏一時盛極。然而後來王敦兩度舉兵,尤其是第二次舉兵過程中病死導致最終兵敗,讓琅琊王氏讓出了上游軍權。

    後來潁川庾氏和高平郗氏相繼崛起,開始擠壓分享琅琊王氏的權力。等到庾亮、王導、郗鑑先後離世,自此進入了琅琊王氏第二代子弟活躍的時期。

    琅琊王氏第二代代表人物有王允之、王羲之、王胡之、王彪之、王恬、王洽、王劭

    不需要具體描述他們的身世,只要知道他們都是琅琊王氏出身就足矣了,不帶之的是王導的兒子,帶之的都是王導侄子。

    王導諸子中,王恬豪邁能武,曾經出鎮石頭,官至後將軍、會稽內史,是有可能接替王導地位的琅琊王氏二代人物。雖然在王導死後,庾冰居中秉政,王恬被排擠出中央。但當時先後出鎮於外避開諸庾的亦是常見選擇。如廬江何氏的何充出鎮京口,而單以身份地位何充似乎無需如此,王導是何充姨夫、而何充本人又是庾亮兄弟的妹夫,受顧命之任。陽翟褚氏的褚裒為後父,與庾氏同為外戚,出為江州刺史。

    王洽是王導諸子中名氣最大的,但其多是士族風流清名,不願多以政務牽掛,極力推辭中書令之位。

    王劭得桓溫器重,遷吏部尚書、尚書僕射,領中領軍。

    但王導諸子並沒能繼承其父的全部政治資產,反倒是王導的兩個侄子王允之和王羲之成為了琅琊王氏二代中的代表。

    王允之是試圖以軍事力量給琅琊王氏維持權勢的王氏二代子弟,位至西中郎將、假節,後轉南中郎將、江州刺史。王允之少年時即被王敦所重,恆以自隨,出則同輿,入則共寢。王導亦對其寄予厚望,王允之父王舒死後不久,王導力勸其出仕分擔門戶壓力,以宗族前輩王祥、王戎勸誡:太保、安豐侯以孝聞天下,不得辭司隸……吾群從死亡略盡,子弟零落,遇汝如親,如其不爾,吾復何言!

    王導在同輩王氏成員死略殆盡之時,特意重用王允之,首先是因為其才幹,是琅琊王氏二代子弟中的佼佼者,蘇峻之亂時王允之即立有戰功。二是因為在蘇峻之亂中,庾冰逃往會稽,被時為會稽內史的王允之之父王舒庇護,有這一層特殊關係。

    王導死後,王允之就成了琅琊王氏二代的代表人物。因其父王舒對庾冰有救命之恩,所以王庾兩氏的矛盾一度緩和,王允之從豫州而入江州成為江州刺史,庾懌從江州入豫州獲豫州刺史。琅琊王氏聲勢一度復振,居然出現了庾懌給王允之送毒酒事洩導致庾懌飲鴆自殺這種弔詭的事。

    但就在同一年,王允之就死了。王允之死後,琅琊王氏自身再無可獨掌一軍之人物,雖然冠冕不絕,簪纓相傳,依然在朝中和社會上有很大的影響力,但卻沒有如王敦、王導等影響整個局勢的人物了。如東晉中期曾有王彪之與謝安對掌朝政,又如東晉末年的王珣,無論權勢地位還是對政治局勢的最終發展都有很重要的影響,但與其祖父王導相比,卻又明顯不如了。

    琅琊王氏的過江第二代沒能繼承叔伯輩榮光,首先是由於王敦之亂讓琅琊王氏實力大損,潁川庾氏、龍亢桓氏、陳郡謝氏先後崛起,其次則是其成員受魏晉玄風影響,自身銳意進取之心不足,不但無可掌軍之人出鎮大州方伯甚至都不想於建康秉政。

    回來再看另一位王氏二代的代表王羲之,王羲之父王曠為司馬睿近親親信,首倡江左之議。王羲之年少即有盛名,為王敦、王導所器重,被譽為“吾家佳子弟”,又娶郗鑑之女。起家秘書郎,又轉庾亮參軍,庾亮鎮荊州時庾、王兩氏矛盾尖銳,對江州的爭奪非常激烈,但庾亮死前還上疏稱讚王羲之“清貴有鑑裁”,而王羲之隨後遷寧遠將軍、江州刺史,得到了王允之力爭不得的江州。

    但王羲之對振興門戶並沒有任何興趣,雖然朝廷公卿對其寄予厚望,他卻只想寄情于山水,也反對北伐,無論是誰北伐,殷浩、桓大司馬、謝萬,他都反對。後來執政的殷浩曾殷切勸勉,王羲之答曰:吾素自無廊廟志,直王丞相時果欲內吾,誓不許之,手跡猶存。

    後轉為右軍將軍、會稽內史,東晉王國以內史行國事,會稽都督五郡,多僑姓聚居,東南稅賦之重地,位置重要,亦屬於方鎮之一。著名的蘭亭集序就發生在王羲之任會稽內史時,不過王羲之的瀟灑自在日子並沒有一直過下去,與他齊名又有宿怨的太原王述成了揚州刺史,他的頂頭上司,王羲之恥為之下,謀求以會稽獨立為越州又不成,遂於父母墓前發誓不再出仕:

    進無忠孝之節,退違推賢之義,每仰詠老氏、周任之誡,常恐死亡無日,憂及宗祀,豈在微身而已!是用寤寐永嘆,若墜深谷。止足之分,定之於今。謹以今月吉辰肆筵設席,稽顙歸誠,告誓先靈。自今之後,敢渝此心,貪冒苟進,是有無尊之心而不子也。子而不子,天地所不覆載,名教所不得容。

    日後其好友陳郡謝安執政,勸其不要放浪形骸,王羲之依然故我,於是朝廷體量他的苦心,也最終放棄了徵辟他。

    王羲之可以說是完全有機會進入政治決策的最高層,但他自己志不於此,最終自我放逐。即使一向看不上的王述居於其上,他想的也不是利用與謝安等的關係於仕途再進,卻是埋怨諸子不如王坦之,於是棄官遊樂。

    至於王羲之的政治才幹,從其履歷可以看出能得到庾亮認可,還是有一定水準的。同時有他幾篇對時政的政論可以側面證明,除了一貫的消極外,文辭流暢優美,觀點明確清晰,分析入理,確實不是單純的二代紈絝。

  • 2 # 水滴紋繡

    王羲之的父親叫王曠,也是書法家,善於隸屬和草書,王羲之的書法受到過父親王曠的啟蒙。王曠在八王之亂是受到朋黨排擠,根據王羲之手札記載其父去世多年才與母親合葬這件事看,王羲之父親王曠的晚景比較淒涼。關於王羲之的父親王曠正史中記載甚少。此處就順嘴說說王羲之家族:

    曾祖父王覽:王覽是二十四孝中的人物,二十四孝有“王覽爭鴆”說的就是王羲之的曾祖父,另外二十四孝中“王朗臥冰”中的王朗和王覽是同父異母的兄弟。

    祖父王正:做過尚書郎。

    母親衛氏:王羲之的母親衛氏在正史中也沒有記載。但王羲之的書法老師衛夫人的記載和傳聞比較多,而據一些學者推斷,衛夫人其實就是王羲之的親姨母,王羲之《姨母帖》中的那個姨母就是衛夫人。王氏家族的書法都是這個衛夫人傳承下來的,包括王羲之父親和叔父的書法。

    子女:王羲之有七個兒子和一個女兒以及十六個孫子,這也是王羲之手札中王羲之親筆書寫記載的資訊。其中長子王玄之早世,四子王渙之參加過蘭亭集會,王獻之是七子,書法成就最大,與父親王羲之譽稱二王。

    王羲之《姨母帖》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有沒有在哪一瞬間,覺得自己很可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