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混沌待分

    逐:追趕;鹿:指所要圍捕的物件,常比喻帝位、政權。指群雄並起,爭奪天下。你所說的鹿為什麼不是馬或者狼, 馬在古代就已經被馴服 所以基本上不用去野外圍捕 而狼的話基本上只是在人口密度很小的蒙古草原或者西藏新疆一帶,中原地區很少,鹿反而很多 而鹿也是皇室貴族打獵的主要獵物之一。

    而這個成語的典故出自於中原一帶以及周邊 但成語的意思並不是真正的圍捕動物而是 爭奪天下

  • 2 # 嫋嫋江南雨

    《史記·淮陰侯列傳》載:秦失其鹿,天下共逐之。

    說的就是楚漢相爭,用失鹿比喻秦失天下,各地湧現的英雄人物互相爭之。

    逐鹿天下,意思是群雄並起,爭奪天下。這個鹿指的是圍捕得獵物,比喻政權帝位。

    鹿在在神話傳說中,鹿是仙獸,千年為蒼鹿,二千年為玄鹿,因此以“鹿”為題材的翡翠掛件寓意著健康長壽。鹿諧音“祿”,而在中國,“祿”代表著錢財。在中國古代人的眼中的“鹿”是一種十分有靈性的動物。被視為“吉祥物”,認為鹿能給人們帶來好運和幸運,那些長壽神就是騎著鹿,秦朝的時候有一個大家非常熟知的故事叫做“指鹿為馬”,鹿同樣也代表一種政治上的強權!而後來的“鹿死誰手”和“逐鹿中原”,又表示一種爭奪天下的意思!這種在政治上的重要代表意義,跟古人認為鹿身上具有神奇的力量有著很大的關係!

    馬在古代就是坐騎,用來運輸,是人馴養出來用來代步的牲畜。用於戰爭的動物之一,在漫長的冷兵器時代,曾在人類戰爭史上扮演過重要的角色。馬是一種有“靈氣”的武器,隨軍移動的“糧倉”。馬代表的是忠心矯健,力大無窮,披星戴月,不捨晝夜,象徵著能力、聖賢、人才。有作為的人。

    所以逐鹿天下,用鹿比狼,馬更合適,鹿代表就是至高無上的權利。

    狼是一種兇狠殘暴野蠻的動物。成語裡狼心狗肺,狼狽為奸。狼子野心,引狼入室,聲名狼藉豺狼當道,……很多都是貶義詞,罵人的話,人們厭惡狼,說一個人忘恩負義,也是說白眼狼。所以狼不夠高貴。

  • 3 # 青石文傳

    鹿肉肥美,全身是寶,而且性情溫和,體態優美,因此成為古代最受人青睞的狩獵物件。

    《詩經·小雅》中歌唱:“呦呦鹿鳴,食野之苹。我有嘉賓,鼓瑟吹笙。”

    鹿在此被描寫成為一種祥瑞之獸。

    《左傳 襄公十四年》講到晉與諸侯會盟,諸侯此時對晉多有不敬,晉權臣範宣子認為姜戎首領駒支忘恩負義,暗中散佈對晉不利的言論,因此在朝堂上責備他,駒支為此進行辯解,表明心跡:“譬如捕鹿,晉人角之,諸戎掎之,與晉踣之,戎何以不免?”

    意思是說:譬如捕鹿,晉華人抓住它的角,我們戎人拖住了它的後腿,和晉人一起把它掀倒。戎人為什麼不能免於罪責呢?

    在此駒支以捕鹿為喻,把鹿比喻為雙方的共同敵人,也可以理解為要共同獵取的財富。

    先秦時代,生產力低下,糧食和獵物都是備受人重視的財富。

    因《詩經》、《左傳》在後世文化典籍中的崇高地位,那麼,鹿的喻指很容易為後人所接受,逐漸以“逐鹿”譬喻爭奪政權。

    到司馬遷寫《史記·淮陰侯列傳》時,鹿的含義就很明確了:“秦失其鹿,天下共逐之。”

    後來《晉書》記載後趙皇帝石勒言論:“朕若逢高皇,當北面而事之,與韓、彭鞭而爭先耳;脫遇光武,當並驅於中原,未知鹿死誰手。”

    故事出自他設宴招待高麗的使臣時,在喝酒喝得快醉的時候,他問臣子徐光道:“我比得上自古以來的哪一上君王?”徐光想了一會兒說:“您非凡的才智超過漢代的高祖,卓越的本領又賽過魏朝的始祖,從三王五帝以來,沒有一個人能比得上您,您恐怕是軒轅黃帝第二吧!”

    石勒聽後笑著說:“人怎麼能不瞭解自己呢?你說的也太過分了。我如果遇見漢高祖劉邦,一定做他的部下,聽從他的命令,只是和韓信、彭越爭個高低;假使碰到光武帝劉秀,我就和他在中原一塊兒打獵,較量較量,未知"鹿死誰手"?”

    沒想到劉三在後世英雄中的地位竟如此之高!

  • 4 # 世界旅遊文化小姐官方

    秦二世胡亥暴虐天下,引發大澤鄉陳勝吳廣農民起義,其後隨之而起的項羽、劉邦等各路義軍並起。

    在進攻暴秦的同時,也互相攻伐,天下英雄展開奪權的戰鬥,最著名的便是楚漢相爭。

    《史記·淮陰侯列傳》載:秦失其鹿,天下共逐之。

    說的就是楚漢相爭,用失鹿比喻秦失天下,各地湧現的英雄人物互相爭之。

    類似的典故還有一個,就是問鼎、問鼎中原。

    鼎是中國青銅文化的代表,在古代被視為立國重器,是國家和權力的象徵。直到現在,華人仍然有一種鼎崇拜的意識,“鼎”字也被賦予“顯赫”、“ 尊貴”、“盛大”等引申意義,如:一言九鼎、大名鼎鼎、鼎盛時期、鼎力相助,等等。鼎又是旌功記績的禮器。周代的國君或王公大臣在重大慶典或接受賞賜時都要鑄鼎,以旌表功績,記載盛況。

    “問鼎”的典故語出《左傳·宣公三年》,大意是:楚莊王為討伐外族入侵者來到洛陽,在周天子境內檢閱軍隊。

    周定王派大夫王孫滿去慰勞,楚莊王藉機詢問周鼎的大小輕重。王孫滿說:政德清明,鼎小也重,國君無道,鼎大也輕。周王朝定鼎中原,權力天賜。鼎的輕重不當詢問。楚莊王問鼎,大有欲取周王朝天下而代之的意思,結果遭到定王使者王孫滿的嚴詞斥責。

    後來就把圖謀篡奪王位叫做“問鼎”。

    金庸的小說《鹿鼎記》,取意逐鹿及問鼎。

  • 5 # 君山話史

    “逐鹿天下”的出處是《史記·淮陰侯列傳》中的一句話:秦失其鹿,天下共逐之。“鹿”指的是獵物,這裡指代的是權力,爭奪天下之權力。那麼為什麼要說“逐鹿”,不是“逐狼”、“逐兔”呢?這是因為在先秦,中國大地上,麋鹿成群,是狩獵的主要物件。這裡我舉這個例子說法:

    在秦穆公時期,秦國派出一支遠征軍企圖偷襲鄭國,當時鄭國有一支秦國駐軍以為內應。鄭國政府獲悉情報後,就對秦國駐軍下達逐客令,大意是這樣的:貴軍在敝國呆太久了,敝國糧食、肉和牲畜可給吃光了,聽說你們要離開,敝國沒什麼東西相送,不如你們到狩獵場打幾隻麋鹿帶回去。由是可見,當時麋鹿是隨處可見的。

    另一個例子。

    在晉楚邲之戰中,楚國勇士樂伯等三人偷襲楚營,晉軍派人追擊。樂伯箭術十分精湛,晉國戰車沒法靠近。但是射了一陣子後,樂伯發現箭袋裡只剩下一支箭了,此時前方正好一隻麋鹿在奔跑,他把最後一支箭射向麋鹿,不偏不倚,正好射中脊背中部,麋鹿立斃。楚國勇士就衝著晉國追兵喊話,把這頭麋鹿送給追兵。晉人佩服楚國勇士的從容有風度,便停止追擊。

    後來,晉國將領魏錡也跑到楚營挑釁,被楚兵追擊。他看到前面有六隻正在吃草的麋鹿,於是射倒了一隻麋鹿,對尾隨的楚軍將領喊到:“將軍軍務纏身,恐怕在營地中是吃不到新鮮的鹿肉吧,在下冒昧把這隻麋鹿贈送給你的隨從們。”楚人同樣還以禮節,停止追擊。

    這個例子也可以看出,當時中國隨處都可看到鹿群。正因為如此,才有“逐鹿中原”、“逐鹿天下”的說法。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放什麼在箱子裡或者衣櫃裡才不會有小蟲子、蟑螂之類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