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哏兒都幸福派
-
2 # 財經問天
風口指通風的口子;山嶺頂部的凹口。語出宋蘇舜欽等《地動聯句》:“日腹昏盲倀,風口鳴嗚咿。風口,暗指某行業或事物發展的黃金時期,爆發時期。在這個提問中,顯然風口是指第二種含義。
20年前,你閉著眼睛隨便買房,到現在你都賺的盆滿缽滿,近20年,房子就是風口。2007年初,你隨便買什麼股票,到9月之前丟擲,你都大賺特賺,此期間股票是風口。我的一同學,98年考入東南大學,專業是電信方向。2002年大學畢業後就從事與手機相關的業務,10年時間就積聚了大量財富,他抓住了手機在中國的風口。2013年我以1000多元的價格購買了一些比特幣,現在比特幣5萬多元一個(2018年初最高達到13萬元人民幣1個),我自認為抓住了點數字資產的風口。正是“起風的時候,豬都要飛起來”。
要把握風口,需要對某行業有深入的認識,特別是需要對行業的未來發展有洞見,要抓住行業發展的爆發期。對一些顛覆性的技術要充分重視,如諾基亞是傳統手機制造的王者,但智慧手機出現後,諾基亞就不堪一擊,傳統手機迅速被智慧手機取代。柯達膠片曾經是傳統膠片的代名詞,但當數字相機出現後,柯達迅速沒落,當手機具備很好的照像功能後,數字相機的生產商也很快退出歷史舞臺。
-
3 # 大唐牽牛喂
明日行情加速下跌?節日沒有賭到好訊息 週一市場策略已出
今日盤述
上週四在5日線向下的牽引帶動下,滬指重心下移,上方均線已是空頭排列,指數當前執行弱勢盡顯,上方承壓較重,下方逼近缺口。由技術形態看,週四有賴保險、銀行等護盤,指數跌幅要好於個股市況,臨近2800點,在節假日沒有出現利好訊息的環境下,權重股在週一可能開始鬆動,到時指數將迎來新低位置的大考。
假日期間,沒有好訊息則在某種程度上代表著壞訊息仍在發揮餘力,加之截至這個週末,已有366股釋出672份減持計劃,其中61股涉清倉減持,因此短期一定要回避高位減持、以及在上週行情跌幅不大個股已經破位的個股。
明日分析
節日休市期間,外圍呈現連續上漲態勢,疊加滬指上週四一路陰跌,以及週末訊息面冷淡,週一行情有望錄得有限高開,當前行情,高開只會讓做短資金先出再看,等於給了出貨機會,只有大幅低開到位,才能啟用場外資金入場。因此週一行情仍將創下調整新低,盤中會有反抽向上,場內資金自救,整體行情不大,全天市場低位震盪。
指數一路下殺,意味著行情徹底告結?現在應該完全離場了嗎?不見得,真正套人行情是高點向下的時刻,一路向上只是代表風險較小人氣向好,也不是說就容易賺錢,真正賺到錢都是踩準節奏的,當前不願離場的,都是希望無論反轉也好、反彈也罷,能在行情轉折點上踩準節奏的,而從日線五連陽之後又緊接著五連陰,市場只要沒有利空訊息加壓,反彈是能出來的。
上週四是滬指破位下行,而破位中的再度下殺力度往往不小,因此週一還要看整數關口的支撐力,如果所有人都在2800以上等待所謂缺口回補,而當前指數又是小幅步步殺到2800之上的,那2800就很難成為所謂調整“底部”,大機率還要在這個下方。
不過,好的走法是輪到權重補跌了,個股開始活躍了,稀土、晶片個股將先於行情企穩,而沒有熱點籠罩、沒有資金關照,同時利空訊息不期而至的個股,新低則是必然的,因此在指數逼近2800附近,肯定會有反彈,無論是盤中反彈還是日線反彈,部分個股將獲得一個下跌中繼的時刻,隨後繼續下跌風險依然存在,需要對破位個股進行及時止損。
明日策略
利好不出、人氣既弱、熱點有限的行情中,有新低則意味著風險剛開始,短時殺跌越大的個股一定程度上反而更加安全,而一直橫盤跌幅不大的個股小心補跌,同時留意個股的解禁、減持公告,行情向上,利空沖淡;行情向下,利空加劇。
總的來看,向下空間是不大,會有權重護盤,不過權重護的是指數而不是個股,因此小市值銀行股或有表現,而問題股、低價股、績差股、高位股將被資金重重摔下去,特別是日線博反彈的,一定快進快出,遵守紀律,從銘普光磁六連板被按下的走法來看,龍頭高度越來越低,因此即便盤中買對了當日熱點,要記得見好就收。
大行情再起無非兩點:對抗轉為談判、合作、達成協議,每一步的好訊息都是行情向上的牽引力;還有就是場內要釋放重大政策利好,而且是持續的、組合的利好,非此兩點,長線持股首選績優、低估、今年漲幅有限又不是去年以來新低的個股。
明日點位
支撐位:2800 2778
壓力位:2860
回覆列表
李嘉誠曾經說過:當一個新事物出現,只有5%的人知道時趕緊做,這就是機會,做早就是先機;當有50%的人知道時,你做個消費者就行了,當超過50%時,你看都不用去看了。
這也是為什麼馬太效應會形成一種惡性迴圈,一支隊伍裡,最先邁出一步的一定是最有可能成功的。但問題恰恰是,只有5%的人願意打破常規,做一個先行者。
“浪費機會,遠比錯過機會更讓人悔恨不已。”這句話,貌似可以道出很多人的心聲。一個新機會的誕生,必會引來眾多吃瓜群眾圍觀,然而為何抓住機會的總是那些極少數?原因其實很簡單,那是因為我們絕大多數人都受到了「知識的詛咒」。蘇格拉底曾說道:“知識常常阻礙我們的腳步,只有無知才能帶來新的可能。”不是說知識就是力量嗎?為什麼知識成了詛咒了?其實應該這樣理解,所謂知識,不過是前人用經驗總結出的抽象概念,可但凡是人就會有盲區,越是視野達不到的地方,往往越會蘊藏著問題的真相。舉個例子來說,諾基亞曾經是全球最大的手機品牌,2007年的時候,它仍然佔據了47%的市場份額。在那一年,喬布斯推出了第一款智慧手機,但其市場份額僅僅佔有0.6%,這完全沒有引起諾基亞高層的重視。反之,他們認為自己擁有高效的研發體系和過硬的產品質量,因此一門心思試圖生產出更好質量的手機。後來的事大家就都知道了~
像諾基亞同類的公司究竟錯在了哪裡呢?正如許多人所說,有時候你什麼也沒做錯,只是因為你老了。這裡的“老”,指的不是年齡,而是一種對於自己“專業”的過度信賴。
那麼如何判斷風口,抓住機遇呢?很多高手分析一個新物種發展過程中所處的階段及其價值,通常會這樣區分:
1、概念的萌芽期。這是一個從無到有的過程,這個階段的產品往往不成熟,但卻因為其嶄新的概念會引來不少媒體和業界的關注;
2、期望值高峰期。這個時候會湧現出大量觀望的人,人們的期望值往往最高,導致多數人無法獨立判斷、人云亦云。
3、破滅的黑暗期。此刻的泡沫破碎掉,一個嶄新的概念猶如老鼠過街,人人喊打,就連原本的吃瓜群眾都開始冷靜下來。
4、頓悟的爬坡期。很多人其實堅持不到這一階段,但凡留下的都是勇士,原本形而上的概念開始尋求落地,產品開始市場化。
5、競爭的飽和期。人們開始意識到一個新事物的真正亮點,越來越多的人湧入市場,導致競爭越發激烈,直到寡頭出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