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金風C玉露一相逢

    確定朝代名不是隨隨便便確定的,我們國家歷史上的朝代名的確立是有很明確和清晰的傳承和史料記載的,比如像《史記》記載有:“自黃帝至舜禹,皆同姓而異其國號,以章明德”,這點上為什麼說我們國家有悠久的歷史,且有詳細的官方編年史作為流傳,就少了像其它古文明沒有系統記錄流傳而出現斷代去猜一樣了。

    只是像題主所說的夏朝,還有甚至比夏商周歷時更長的虞朝,這就需要專家去考證了,其它夏以後的朝代基本都是史書上有記載,考古有證據的,包括夏朝《史記》裡有載:“禹受封為夏伯,在豫州外方之南”就是現在的河南陽翟一帶,故所以稱為夏朝。

    一般來說,國號確立大致有幾種方式。第一就是根據宗族關係繼承而得。第二就是建立者根據自己之前的爵位和封號得來,第三是部落聯盟和部落名稱得來,還有像什麼按區域劃分啊,取個寓意深遠的名字啊等等。

    朝代的確立一般是根據它的政權穩定程度和有明確的傳承來定,所以我們在學歷史時,像有些地方或者起義政權由於它的不穩定性或者是歸附於中原政權,所以也就沒有單獨化為一個朝代,比如像在雲南地區的大理國,南詔國,北韓地區的高句麗,新疆地區的Murano,匈奴等等,只能說是地方政權,不能稱其為一個朝代,不然像我們國家三國,五代十國,遼宋夏金,那地方政權就多如牛毛了。有些則是繼承者之間相互殺伐,更改國號,但是隻是改國號,並不是改朝換代,繼承沒變。

    所以我們國家的朝代名是靠清晰的傳承和明確的記載傳承而來的。

  • 2 # 邯鄲令

    中國古代朝代名稱(應該叫國號)的起名方式有一個變化的過程,最早的時候,夏商周的名稱來源並不明確,但是周以後,很多分封的小國,都有自己的國號,這個國號,可能來源於建國時當地土著對這塊土地的叫法(如陳、蔡),也可能是建國者自己起名(如齊),也有可能是建國者自己的姓(如三晉),這些小國名逐漸成了中華各個地區的名稱,在元代以前的國號都直接或間接來源於這些國名以示正統。早期的漢(劉邦起於漢中)、魏晉等基本都是其建國者在什麼地方最早建國就根據春秋戰國時期當地所屬國的國號來定自己的國號。之後的隋到宋則可能由於春秋戰國各諸侯國的地理位置難以考證就根據需要附會一個來確立國號(不過地名的影響依然存在,如宋)。而到元的時候,由於蒙古人對華夏的歷史沒什麼認同感,也不屑於在這其中尋找國號,所以就採用易經中“大哉乾元”的語句給自己定國號為元,之後的明的國號眾說紛紜,他最早的起義時候的稱號是吳王,後來改為明,有說法是因為明教(彌勒降生,明王出世),也有說法是因為摩尼教(音譯為明),也有說法就是指光明的意思,缺乏定論,清代的國號則是出於附會五行相剋的原理:唐朝稱為“東唐大土”,其場為土;宋朝之“宋”顯示木場,木克土;元朝原為金國,屬金場,金克木;明朝之“明”為火,屬火場,火克金;清朝之“清、滿” 從水,皆顯示水場,水克火。這樣就形成了“土←木←金←火←水←土”一個完整的五行克鏈。而在外國,朝代則不是這麼一回事,往往皇室姓什麼就用什麼朝代(國號永遠不變,朝代名稱會變,一個是政治概念,一個是歷史概念)比如英格蘭的國號就一直是英格蘭(後併入大不列顛),他們國王姓都鐸的時候就叫都鐸王朝,後來都鐸王朝絕嗣,請了個姓斯圖亞特的人來當國王,就叫斯圖亞特王朝了。

  • 3 # 閒話讀史

    夏、商、周這三個中國上古朝代的名字都是我們從史料中知道的,夏朝暫時不說,我們先說周朝的名字是從何而來。

    有關周朝的早期記載是很模糊的,要到周文王的祖父古公亶父才有了比較明確的記載。從史料上可以看出來,周朝的祖先是一個很小的部落,最開始的時候寂寂無名,一直到他們成為了商朝的附屬諸侯國,才慢慢地發展起來。

    而商朝留下的大量甲骨文中也有關於周朝的記載。

    甲骨文中的“周”字是殷商所造,有兩個字形。

    第一種,如圖所示。

    “周方伯”甲骨拓片,專家已經把這張甲骨上的文字解讀出來了,“貞王其又大甲,周方伯,,滷正,不左,於受有佑。”。

    這裡的“周”字,上面是“用”,下面是“口”。

    第二種,如圖所示。周字的“用”字的小方格中有很多的黑點,這些黑點在甲骨文中代表著鮮血。

    甲骨文都是象形字,商王朝又是一個極其喜歡在祭祀或陪葬品中用人牲的朝代,可以推斷出當時作為諸侯的周很有可能是作為商王朝擄掠奴隸,蒐集人牲的代理人。

    這也可能可以解釋為什麼殷商那麼燦爛的文明,留下那麼多遺蹟和甲骨,又有周王朝緊隨其後,卻幾乎沒有留下什麼文字記載。

    估計是周王朝避諱自己曾經捕獵人牲供奉給商朝這件事,把有關的記載毀滅或隱瞞了。

    但是周王朝沿用了商王朝的文字,把商王朝給自己造的名字也繼承了下來。

    《說文解字》對“周”字的解釋也是“從用、從口”。

    可以說百密一疏,或也是不得不疏吧。

    夏朝的記載大多是在周王朝及以後出現,目前還沒有在甲骨文中發現“夏”,但是有“禹”,也有學者認為甲骨文中的“西邑”就是後來周朝以及之後的文獻中出現過的“西邑夏”。

    所以到底夏朝的名字怎麼來的,還有待於進一步的考古發掘和研究。

    甲骨文到目前為止還沒有解讀出“夏”字。

    也許那些還沒有被解讀出的甲骨文單字中就有“夏”字的存在。

    總而言之,到此也可以得出一般的結論,一個朝代的名字大多都是建立這個朝代的人自己起的,或者它的宗主國替它取的。

  • 4 # 會跳高的豬

    回答這個問題,長篇大論業務沒那麼必要,言簡意賅,談談我知道的一些情況,中國古代的朝代命名大致有以下幾種:

    第一種,以封號命名。這個方式可能是最多的。開國君主以自己為臣或為王時的封號來命名開創的朝代,一方面表示“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即使登上帝位後,仍然記住當年的承諾。另一方面,也向天下表明其登基是名正言順,繼承前朝大統。

    這樣的朝代主要有,明朝(雖不是朱元璋封號),隋朝,唐朝,晉朝,三國時魏國等

    第二種,以姓氏命名的,以姓命名主要是為了凸現家族,以及提高家族相關計程車族地位。主要有,南北朝的陳朝,以及五代十國時候南方的各個割據勢力等

    第三種,以春秋戰國時代各個諸侯國或者前年幾個朝代的國號命名的。這種主要可能是為了給自己找個響亮的背景。比較重要的就是宋朝,北周,北齊,前秦,後秦,北魏等,還有各種割據勢力,如南唐,北漢,北燕,南燕等。這些小國國號傍上古代國號也就是給自己找個建國的理論依據,說的俗一點就是攀親富貴。注意一點,我們所說的北周等國家,只是我們後人為了區分給家了方位,在當時,就叫做周。

    第四種,少數民族的國號。主要就是,元,清,金,遼,蒙古等。這些少數民族剛剛建國時大多沒有中原文化,因此這些國號要麼就是漢臣推薦從儒家經典中取字,要麼乾脆是自己的家鄉。

    第五種,以地方命名的。比如,蜀,大理等。這些大多實力較弱,偏安一隅。

    還有其他的,不一一舉例了,大概就是上面幾種。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懷孕了,吃什麼能提高胎兒智商,促進大腦和視力發育?吃紫蘇耔油有用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