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香茗史館
-
2 # hjh海闊天空
如果不說功績,從廟號,諡號的命名規則來看,一般祖只有用於開國皇帝或者開國皇帝追尊祖先用,很顯然這兩個方面康熙皇帝都不符合,他是清朝第四個皇帝,入關後的第二個皇帝,清朝第一個皇帝是努爾哈赤,開始用大清這個國號的第一個皇帝是皇太極,清兵入關後開始全國性統治的第一個皇帝是福臨,這樣一看,康熙皇帝都不符合!但是,如果因為聖祖這個廟號說康熙皇帝恬不知恥,自吹自擂,那還是有失公允的!首先,廟號的濫用始於唐朝。唐朝以前,除了秦朝都有廟號,但是並非所有皇帝都有廟號,比如西漢開創文景之治的漢文帝和漢景帝,漢文帝廟號太宗,而漢景帝就沒有廟號。唐朝開始,所有皇帝都有廟號。其次,廟號是皇帝死後後人(一般是兒子或者孫子,特殊情況也有,比如宋太祖趙匡胤,死後兄弟趙匡義即位,所以就是兄弟給他定廟號)為了祭祀供奉而定的。也就是說康熙聖祖這個廟號是兒子雍正皇帝給的。再次,評定廟號本來就是根據功績來評定的,撇開功績來評論康熙廟號聖祖的合理性就是耍流氓。
-
3 # 哈達博士
康熙是有資格稱聖祖的,其原因涉及到了廟號的使用方法。所以我們首先要談談中國古代廟號的使用。廟號比諡號更加能反應前君王的真實情況,因為諡號是繼任者給前任皇帝上的尊號,少不了感情成分。一般來說,“祖”是創業開國之功,而“宗”是後繼之君的廟號。
太祖、高祖是開國之君,如宋太祖、唐高祖、明太祖;太宗是開國皇帝之後的第二任之王,有發揚光大之意;世祖、聖祖、成祖表示二次創業;世宗守成有功,也可能只皇位的血脈傳承發生偏移,例如由於皇帝無子而不得不傳給兄弟這一系,如周世宗柴榮是以養子身份繼承郭威的皇位;仁宗、孝宗、睿宗表示仁義、孝順、有作為的君主;聖宗表示中興之主;哲宗、成宗、興宗、顯宗表示守成之君,但沒有什麼發展,如宋哲宗;肅宗是有中興的意願,但沒有成功,例如唐肅宗想中興大唐,卻鬱鬱而終;高宗由盛轉衰,例如宋高宗趙構;文宗文弱而受制於人,如閹人控制的唐文宗;武宗偏好武力卻作為不大,如玩虐的明武宗。
從以上描述我們可以看出,廟號能稱祖的都是有創業開國之功的帝王。所以也就不難理解,為何康熙不是開國之君,但廟號卻是聖祖的原因了。眾所周知,康熙皇帝愛新覺羅·玄燁不是大清朝開創者。玄燁只是清朝的第四任皇帝,滿清入關之後的第二任皇帝。論創業之功,清朝的頭一號人物當屬努爾哈赤,所以努爾哈赤的廟號為太祖。但玄燁一生中有幾大功,包括平三藩、戰沙俄、三徵葛爾丹、收臺灣,每一件都不容易,每一件都乾得很漂亮,居功至偉。特別是三藩叛亂時,全國大半領土喪失,內憂外患,但年輕的玄燁臨危不亂,挽狂瀾於即倒,挽救了江山社稷,給大清朝續命200餘年,完全可以稱得上二次創業了,所以給康熙上聖祖的廟號絕對名至實歸。
康熙的廟號是他的繼任者雍正皇帝上的,以下是雍正的理由:
“我皇考大行皇帝纘繼大統,舊典本應稱宗,但經雲:祖有功而宗有德。我皇考鴻猷駿烈,冠古轢今,拓宇開疆,極於無外,且六十餘年手定太平,德洋恩溥,萬國來王,論繼統則為守成,論勳業實為開創。朕意宜崇祖號,方符豐功。”意思就是說,康熙在位60餘年,雖非開國之君,但歷經大事,開疆拓土,名為守成,實為創業。
康熙身為清朝的第四位皇帝到底有沒有資格稱之為“祖”,還是“聖祖”?按廟號制度到底有沒有資格這樣稱?回答問題的人不要說康熙的功績,說的哪個正經皇帝沒點政績似的,說廟號規矩,不要扯其他的。
回覆列表
清聖祖指的是廟號,而廟號一般指的就是皇帝在廟中被供奉是採用的稱呼。雖然廟號的選字不如諡號那麼嚴格,不過在“祖”和“宗”兩字的選擇上還是有一定規則的,一般只有開國皇帝或皇室祖先才有資格定廟號為祖。按理來說康熙是沒有資格被稱為“祖”的,但由於廟號的命名規則在明朝就被打破了(朱棣廟號成祖),這才使得康熙廟號被定為“聖祖”並未遭遇太大阻力。
廟號的命名規則由於廟號只是皇帝在廟中被供奉時採用的稱呼,所以它的命名其實並不如諡號那麼嚴格(唐朝之前),畢竟諡號有對皇帝功業蓋棺定論的作用(唐朝之前)。
廟號的尾字一般只有“祖”和“宗”兩字,而且按照歷朝歷代的命名規則來看,只有開國皇帝或皇室的祖先才有資格定廟號為祖,而從第二代皇帝開始廟號一般均為“宗”。
1、開國皇帝廟號為祖:例如漢太祖劉邦、漢世祖劉秀、魏世祖曹丕、晉世祖司馬炎、隋高祖楊堅、唐高祖李淵、宋太祖趙匡胤、元世祖忽必烈、明太祖朱元璋、清太祖努爾哈赤等。
2、皇室祖先廟號為祖:這個一般為後世皇帝追尊,例如新朝皇帝王莽追尊祖先陳胡公為新統祖、追尊祖先田安為新王祖;隋高祖楊堅追尊楊忠為隋太祖;宋太祖趙匡胤追尊趙玄朗為宋聖祖、趙朓為宋僖祖、趙珽為宋順祖、趙敬為宋翼祖、趙弘殷為宋宣祖;元世祖忽必烈追尊鐵木真為元太祖等。
不過這一規則在明清兩代被打破了,朱棣死後的廟號雖然為太宗,但在明世宗朱厚熜之時被改為了“明成祖”。而康熙則直接被即位的雍正皇帝定廟號為聖祖。
為何規則到明清兩代被打破為何到了明清兩代這種廟號命名規則被打破,來談下我自己的看法。
1、先說太廟的供奉規則。其實中國古代宗法制度基本是按照《周禮·王制》來執行的,而在《周禮·王制》中規定是“天子七廟,三昭三穆,與大祖之廟而七”。因此,歷朝歷代的太廟正殿中一般只供奉七位皇帝,除開國皇帝保持不動外,剩餘六個位置一般按照與在位皇帝的血緣關係來排列的,若出了“三昭(父)三穆(子)”的關係後,便被移入偏殿供奉。
2、朱棣廟號為何被改。首先,明朝的太廟供奉便與歷朝歷代不同,他們太廟正殿中是供奉有九位皇帝的。其次,朱棣的廟號是在明世宗朱厚熜時被修改的,而朱厚熜之所以要修改朱棣的廟號,源於著名的“大禮儀之爭”。正德皇帝死後,由於無子,於是其堂弟朱厚熜繼位為帝,他繼位之後也應該從太廟中將一位皇帝的牌位移入偏殿,按理來說被移出的應當是“太宗”朱棣的牌位,但他為了讓父親進入太廟,便使了個心眼,他以永樂皇帝功在萬世為名,將其廟號改為“成祖”,這樣一來朱棣便和朱元璋被合稱為“明朝二祖”,被供奉在正殿保持不動了。於是移往偏殿的就變成了洪熙皇帝朱高熾,而藉此他也成功的讓自己生父進入了太廟正殿供奉,這便是歷史上著名的“大禮儀之爭”。
3、康熙有沒有資格被稱為“聖祖”。康熙的功績自然算大,但按照傳統的規則,他同樣沒有資格定廟號為祖。而之所以康熙的廟號被定為“聖祖”,我認為主要有三點原因。一是功績足夠大。這一點幾乎不用追述,畢竟清朝入關後,到了他的手裡才算是真正統一了。二是廟號規則在明朝就被打破。既然朱棣都能夠因為功績大被稱為“成祖”,那康熙被稱為“聖祖”的阻力自然小了很多,畢竟有前例可循。三是順治帝福臨的廟號就已經打破常規。努爾哈赤被定為“清太祖”這沒有問題,皇太極的廟號被定為“清太宗”也沒有問題,問題是到了順治帝福臨這裡就發生了變化,他的廟號被定為了“清世祖”,再次稱“祖”。雖說福臨功績不算大,但畢竟是清朝入關後的第一位皇帝,倒也說的過去。不過這次規則的打破,對康熙廟號被定為“祖”也產生了一定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