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6
回覆列表
  • 1 # 喵喵萱

    這個和現代的英國很像,像加拿大,澳洲都屬於英國聯邦,但是又是主權國家,英國女王名義上是各個聯邦國家的首腦,但是無實際權利。周朝也是如此,當時的諸侯國都有自己的‘主權’

  • 2 # 蟻史為諫

    答:周朝在在春秋時期所扮演的角色可以用一句“德高望重,年老體弱”來概括。

    周朝自從公元前770年周平王遷都洛邑以後,標誌著東周的開始,也標誌這春秋時代的開始。這一時期的特點是:周朝越來越衰落,諸侯越來越強大;周天子逐漸淪為不問世事獨享太平的老人。

    所謂德高望重,源自於祖宗的餘蔭。

    周朝自武王伐紂之後分封天下,天下諸侯中有超過一半的諸侯的都是姬姓(分封71個諸侯有53個是姬姓);春秋時期的諸侯國中的大國不是和周朝沾親帶故就是周朝的開國元勳。

    守衛周王室的東西 虢國,領導周王室最強大的周王室六軍守衛周王室的安全。

    春秋首霸齊國是周王室開國功臣姜太公的封地;稱霸中原百年的晉國是姬姓,魯國是周培公的封地(執行周禮最徹底的諸侯)。

    諸侯是周天子分封的,制度是周天子制定的;周朝就是天下諸侯國的家長,規定無論大小的諸侯國都需要上交生活費。這種家長制的管理制度一直延續到春秋。

    年老體弱,無力制約各諸侯。

    由於周朝是家長制的管理,孩子們有功勞就需要加官進爵,分封土地;土地是有限的人的慾望是無限的。周平王遷都之後可以說已經很少分封土地了,這是諸侯國就會利用各種手段要求周天子賞賜土地。於是乎最後周朝直接擁有的土地就只剩下洛邑一城。

    這時候的周朝就好像是家裡的老人,他的體力再也無法與各諸侯國相比,諸侯國之間相互打架搶地盤他也管不著了。以前規定要孝敬錢財也沒有了,為了維持生計甚至需要對這些以前的小輩低三下四。

    可以說周朝在春秋的角色就是一面旗幟。家有一老如有一寶不是順便說說的。

    楚國當面不滿足周天給的男爵爵位,於是乎說“吾蠻夷也”而不聽周天子的話;自己封王征戰天下,後來才發現不尊重老人是要吃虧的;每次和齊國或者晉國吵架都不佔理。所以攻打陸渾戎族對周天子獻俘,將自己排除在蠻夷之外。

    無論是齊桓公還是晉國爭霸時期都尊尋著“尊王攘夷”利用周朝這面旗幟號令天下。這時的周朝雖然年老體衰,無力約束諸侯;卻德高望重沒有誰會輕易得罪他。

  • 3 # 夭夭說歷史

    周朝是文王推翻商王朝建立的王朝。分為西周和東周,享過791年,是建朝最久的朝代。東周分為春秋和戰國。到了東周,天子對諸侯國的影響控制力大大減弱。但是周天子為天下共主。諸侯國混戰爭霸,春秋分出了五霸,到了戰國,大國吃小國,到最後拼出了戰國七雄。到莊襄王時期,秦國派呂不韋滅東周。從此周朝滅亡。

    周朝的禮制對後世有很深遠的影響,禮制分為禮和樂。對人們的飲食、起居、祭祀、喪葬等方方面面做了規範。中國“禮儀之邦”由此開始。周禮是我們中國禮儀之根,影響中國幾千年的禮制格局。

  • 4 # 歷史紀事

    大周王朝東西分,春秋五霸亂紛紛!

    在春秋時起,五霸崛起,各國之間攻伐不斷,那麼其時的周王室,又是個什麼樣的存在呢?在筆者分析看來,其時的周王室像是族長,至於底下各國之間的事,想說兩句就說兩句,不想說就不管了。只要各國攻伐之時,不要涉及有損於周王室的言論、行為,那麼周王室這個居高臨下的老族長就不管了。這也是無奈之舉,周王室也是有苦說不出。

    其一、鄭莊公事件

    周王室的衰敗,是歷史發展的必然趨勢,這與社會生產力發展水平相關,因為當時的農耕以及冶煉技術等等,都得到了快速的發展,那麼這種情況下週王室奴隸社會統治定然要走向沒落。

    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亙古不變的真理。那麼周王室的衰敗,勢必需要一個到火速,也需要一個急先鋒去打破他,而急先鋒便是鄭莊公。鄭莊公事件過後,周王室權威急劇下降地位更是一落千丈,諸侯王多有不聽調令。但即便是如此,周王室仍然是諸侯王共任的天下共主,可謂德高望重絕不收欺辱。

    其二、齊桓公事件

    齊地久居東海之濱,以貿易發展迅速而聞名諸侯國,甚至於其鹽鐵等物品,產量急劇增加。此外齊地山高天子遠,受周王室的控制和其他諸侯國的攻擊小,故而逐漸做大!

    做大之後,齊桓公便不滿足於現狀,開始尋求稱霸之路,最終順利拿下春秋第一霸的名號。然而其稱霸一事,帶動了春秋各國這一灘死水,屆時春秋五霸粉粉登場,周王室地位也岌岌可危。

    可以說,春秋時起是周王室權威急劇下降的時期,是周王室地位的分水嶺。

  • 5 # 曉窗讀史

    春秋時期的周國,總體而言是衰頹的,但衰頹並不代表周國很快就退出了春秋的政治舞臺。周天子的勢力有一個衰退的過程,貫穿整個春秋時期。

    1、春秋早期的周王室仍有一定權威

    平王東遷,周王畿的領土面積雖然大大縮水,但仍據有太華、外方之間方圓六百里土地,王師倶在,而且當時的晉、齊尚未崛起,秦、楚無力向中原挺近,王室周圍諸侯勢力均衡,因而尚有硬氣的資本,正因為如此,桓王能召集諸侯伐鄭。

    2、周天子的意見仍然起作用

    儘管天子說話不如過去那般好使,但有些時候諸侯還是要照顧天子顏面,參考天子意見的:齊昭公的妻子叔姬是魯華人,昭公死後齊國內亂,魯國擔心叔姬遇險,請求天子出面干涉,齊國看在王的面子上是把叔姬送回魯國。

    齊人來歸子叔姬,王故也——《左傳 文公十五年》

    再比如魯僖公二十八年,晉國囚禁衛國國君並準備殺死,魯僖公請求天子出面,最後晉人釋放了衛侯。

    可以看出,春秋時期周天子尚具備一定影響力,尤其是對於小國而言,小國往往無力抵擋大國的吞併,因此寄望天子主持傳統秩序,《戰國策》有云:“小國利有天子,而大國惡之”。

    3、面對戎人進攻,諸侯積極衛周

    僖公十一年,王子帶串通了楊、拒、泉、皋、伊、雒之戎攻打京師,秦、晉出兵救周;僖公十三年秋,戎人再次攻周,諸侯又來救;僖公十六年,戎人再來,齊國召集諸侯衛周……看得出,儘管周這個拖油瓶隔三差五被戎人暴打,但是諸侯“尊王攘夷”的初心不改,原因在於周還是名義上的共主。

    然而無論如何,周王室的權威一天天下降是不爭的事實。

    首先是王畿領土不斷縮減。繻葛一戰,周天子威勢盡失,領地日蹙,面對諸侯的巧取豪奪,王畿由原先的六百里縮減到一二百里。

    逮後南陽入於晉,祭地入於鄭,伊川入於陸渾——《春秋大事表》

    其次是財政吃緊,王室經常向諸侯討錢。比如魯隱公三年,周平王死,缺錢下葬,周人到魯國求取辦喪事的錢;隱公六年,京師發生饑荒,周人到魯國求救;桓公十五年,周人到魯國要車……這樣的財政狀況,吃飯都成問題,更別說養兵了,成語“債臺高築”,說的就是周赧王為了拼湊六千士兵到處借錢,最後跑到高臺上躲債的故事。

    一沒地,二沒權,三沒兵,依附於霸權,整天擔心自己哪天被取而代之,過去“禮樂征伐自天子出”的時代一去不復返,春秋時期的周天子想必是極其鬱悶的。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面對《毒液》來勢洶洶,國產科幻片怎麼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