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歪廬

    應該說,這是中國古人“問天”的智慧體現。

    首先,冬至是中國二十四節氣之一。二十四節氣是古代農耕文明的產物,是古人透過觀察天體執行,認知一歲(年)中時令、氣候、物候等方面變化規律所形成的知識體系。二十四節氣既是歷代官府頒佈的時間準繩,也是指導農業生產的指南針,日常生活中人們預知冷暖雪雨的指南針。

    2016年11月30日,中國申報的“二十四節氣——華人透過觀察太陽週年運動而形成的時間知識體系及其實踐”被正式列入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

    就像我們在生活中,自己多年的生活經歷,也會總結出一些“小經驗”。古代勞動人民一代又一代對天文、氣象長期觀察研究,寒來暑往,物候變化,氣溫高低,降雨降雪,將這些最直觀最清楚的天氣變化規律總結,才能有現在用來指導天氣甚至“預測”天氣的二十四節氣。

    在《尚書·堯典》中就提出了“日中、日永、宵中、日短”的概念,即我們現在所說的春分、夏至、秋分、冬至。隨著農業生產和天文觀測的發展,到了戰國末期,《呂氏春秋》中又引入立春、立夏、立秋、立冬這四個節氣。由此,傳統意義上的四時八節已經被初步確立。至漢朝,二十四節氣逐漸完善,史書中也多有提及,如:《淮南子·天文訓》中對二十四節氣有較為詳細的記述:“十五日為一節,以生二十四時之變。鬥指子,則冬至,音比黃鐘。加十五日指癸,則小寒……大寒……立春……雨水……驚蟄……春分……清明……穀雨……立夏……小滿……芒種……夏至……小暑……大暑……立秋……處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內容與今人熟知的二十四節氣完全一致。《史記·太史公自序》雲:“夫陰陽四時、八位、十二度、二十四節,各有教令,順之者昌,逆之者不死則亡。未必然也,故曰‘使人拘而多畏’。” 西漢鄧平等人所著的《太初曆》中,正式將二十四節氣編入曆法,明確了二十四節氣的天文位置。

    再說說冬至。冬至不只是一個節氣,更是一個很重要的傳統節日。它是二十四節氣中第一個被確定為節日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我們先來看看各地對冬至天氣的來年預測。

    1 冬至暖,春節冷!冬至冷,春節暖(湖南,廣東)這是在湖南,廣東地區流傳的一句農諺,其意是指,冬至當天天氣暖和剛春節時天氣寒冷,反之,冬至當天天氣寒冷,春節天氣剛暖和。

    2 冬至無雨過年雨,冬至下雨過年晴(湖北,山東,江西)這是在江西,山東,湖北地區流行的農諺,意思是指冬至當天沒下雨,過年則雨水較多,反之,冬至當天下雨,過年時則睛天氣為主。類似的俗語還有晴冬至,年必雨,冬至晴,正月雨,冬至晴,新年雨等等。

    3 冬至西北風,來年幹一春(山西)這是古代智慧人民對冬至天氣多年來的記錄發現,冬至天氣的風向也對後期天氣有影響。其意思是指冬至當天如果刮的是西北風,那預示著來年春季的雨水會很少。類似的說法還有"冬至有風冷半冬","冬至有雪來年旱"。

    4 一年雨水看冬至(浙江)這是浙江地區所流行的一句農諺,其意是指來年的雨水是多是少看冬至當天天氣,如果冬至當天下雨,來年的雨水充足,如果冬至當天晴天那來年的雨水就少。

    5 冬至有霜年有雪,其意是指冬至當天有霜,那麼過年前會有降雪。這也是老祖宗多年觀察的總結!

    6冬至打霜來年旱(湖南),這是在湖南地區所流行的農民諺語,意思是指冬至當天如果有霜,那麼來年的雨水就會比較少。很有可能來年會出現旱情。

    7冬至無雨一冬晴(安徽,山東,四川)其意是指冬至當天如果不下雨,整個冬季會以晴為主,降水,降雪的情況就會比較少。

    冬至的俗話每個地方都有,關於冬至為什麼能預測天氣,前面提到二十四節氣時也說到過,古代人民多年“問天”的智慧成果使然,也是農耕文化的重要部分。

  • 2 # 樹德漢碩

    萬物生長靠太陽,萬物生長要水養。人生世上離不開太陽水養。所以,中國人很早就重視觀察太陽執行規律,及對天氣變化的影響,在夏朝時就有了夏曆,就創制了二十四節氣,以利農耕及日常生活。

    二十四節氣是依據太陽執行規律而制定的,反映了太陽執行特點。太陽在南北迴歸線上來回一次需要用時365天5小時48分46秒,這就是一個太陽年時間,太陽的執行而生四季更替,冷熱寒暑變化。中國古人就是據此而創制二十四節氣的。二十四節氣中有四節四氣是很特殊的,四節是四立,即立春立夏立秋立冬,這體現了春夏秋冬的終始變更;四氣是春分秋分,夏至冬至。這四氣反映太陽所處的特殊位置所產生的不同現象。春分秋分,太陽直射在赤道上,陰陽平分,晝夜平分。夏至至長,冬至至短。夏至時太陽移到北迴歸線直射,這是向北直射極點,然後折回向南,出現北半球晝最長,亱最短現象,有陽極陰生之說。冬至時太陽移到南迴歸線直射,這是向南直射極點,然後折回向北,出現北半球夜最長,日最短現象,有陰極陽生之說。冬至之後,日一天長一線。所以說,冬至是個很特殊的節氣,陽生以冬至為臨界點,冬至是太陽南移極點,過去也曾一度以冬至為年之終始,據此種種,人們就好於以冬至時天氣種種狀況來預見預斷未來天氣變化狀況。這有經驗性總結,智慧結晶,在一定地域範圍內是有一定的準確性的。在我這裡,我從小就聽說:冬幹年幹,冬溼年溼,冬冷年冷,冬暖年暖。經幾十年驗證,是有靈驗的,太陽執行有規律,天氣變化也有一定規律,有規律又掌握規律,那預知預測就有準確把握。所以依據冬至時的冷暖、風霜、雨雪狀況來預測未來天氣狀況是有一定的準確性的。

    冬至雨,元宵晴;冬至晴,元宵雨。

    冬至西南一日陰,半晴半雨到清明。

    冬至下雨連九天,冬至無雨旱到年。

    冬至天晴無日色,定主農夫好歲來。

    冬至打了霜,夏至幹長江。

    冬至雪白,夏至田白。

    ………

  • 3 # 來之不易生活

    冬至是中國農曆中一個重要的節氣,也是中華民族的一個傳統節日。冬至俗稱“冬節”、“長至節”等,早在二千五百多年前的春秋時代,中國就已經用土圭觀測太陽測定出了冬至,它是二十四節氣中最早制訂出的一個。

    冬至是北半球全年中白天最短、黑夜最長的一天,過了冬至,白天就會一天天變長。關於冬至的習俗很多,其中大部分又跟吃有關,堪稱冬日裡的福利。

  • 4 # 碧海藍天193978532

    回答:民間為什麼會通過冬至當天冷暖、風、霜、雪來預測未來的天氣?

    冬至打霜來年旱;是古代老農傳下來的經典俗語,意思是冬至當天早上有霜,明年的雨水就比較少,就會出現旱情。

    冬至無雨一冬晴;也是相當經典的俗語,意思是如果冬至當天不下雨,整個冬天以晴為主降雨量少。

    一年雨水看冬至;老祖宗總結的農諺俗語,都能預測幾個月和來年的天氣情況,如果當天降雨,來年雨水充足。

    天是刮西北風;那預示來年春季的雨水比較少,注意“防霜凍”的說法,有可能出現倒春寒。

    而這些都是古代勞動人民在農業實踐中的智慧結晶,也是農科文化的重要部分,對農業生產起到十分重要指導作用。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長歌行》劇中,迪麗熱巴可以參加蹴鞠比賽,唐朝女性地位高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