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遲到說

    荀彧幫助曹操打天下。這句話本身就有問題。應該是荀彧覺得曹操有帥才,所以。和曹操一起打下下。一起完成光復漢室的任務。之所以到最後反對曹操稱魏王, 是因為漢高祖劉邦曾說,非劉氏稱王天下共誅之。所以在荀彧心中。三國無論再怎麼打仗,一箇中國是基本。絕對不允許有國中國出現。不忘初心,方得始終。荀彧和曹操一起共事了20年,曹操隨著權力越來越大。功績越來越大。而眼前的這個皇帝分明就是一個傀儡。自己卻要把一生的心血交出去,。心裡肯定是不願意的,這時候荀彧也感覺到了,兩人漸行漸遠,只能以死明志。

  • 2 # 星下靜思

    荀彧簡直是操心操過了頭,胸存大略卻不識曹操為人處事,沒有去偽識真卻被一葉障目,落得功未成而身死的悲劇。

    荀彧的智慧是沒得說,絕對是曹操的起家班底,為曹操打地盤貢獻了許多妙計,也深受曹操的信任,但為什麼在曹操加九錫稱王這件事上寧死相勸呢?因為應了一句話,英雄所見略同,但荀彧都想的多了那麼一點。在亂世三國,誰都想當皇帝,可是在群雄四起的世道中,誰都想把別人滅了自已上去。於是,誰稱帝,大家就一齊先滅誰。董卓想接受禪讓稱帝,被滅;袁術不自量力,擁傳國玉璽稱帝,被滅!這皇帝位,不是誰都能當的。荀彧能看透,曹操也能看透。

    曹操在滅袁術得玉璽後,有人勸他稱帝,曹操很自知,認為皇帝只是一個名號而已,他更注重的是實力,不為名所累,因而雖有人有地卻堅決不稱帝。在後來孫權勸他進位時,曹操也沒發燒,認為這是把他架火爐上烤他,也就是讓天下人來滅他,得不償失的事曹操堅決不會做,曹操不愧是個奸雄,肚子裡彎彎腸子多!

    荀彧肚子裡腸子直多了,他怕曹操稱王后會慾壑難填,繼而稱帝,這樣會讓他這樣的謀士落下為虎作倀的罵名。文人嗎,很重名,他知曹操扶漢是假,但識曹操是個英雄值得跟隨一展抱負,卻在曹操稱王不稱帝這件事上沒看透,可惜了一腔智謀!

  • 3 # 而知而行的歷史

    公元207年,曹操離開鄴城,北征烏桓。

    荀彧的兒子守著鄴城,曹操這是對荀家多麼大的信任!曹操就絕不會安排劉備這樣的人來守衛後方。

    此時的曹操還不是後來的丞相,他是司空,位列三公之一,還沒開府,還要到漢獻帝那裡打卡上班,他的主要做的工作是監察百官。其實,一開始接到皇帝,曹操是想當大將軍的,袁紹不樂意,曹操就只好忍痛割愛了。

    (曹操想當大將軍)

    彼時的荀彧是什麼官呢?他是侍中(皇帝的秘書),守尚書令,封萬歲亭侯。因荀彧是尚書令,居中持重達十數年,處理軍國事務,被人敬稱為“荀令君”。

    西漢成帝時,隨著朝廷的政務越來越繁瑣,尚書的權力日益龐大,開始實行分曹治事 ,始置五曹尚書; 各曹以尚書令為首,尚書令成為對君主負責執行一切政令的首腦。但由於尚書是內朝職務,尚未完全脫離少府序列,品級不高,只有600石。東漢常以大將軍、三公錄尚書事,這樣尚書令也不得不受其制約。

    所以,荀彧是向曹操彙報工作的,是上下級關係。他們都是吃漢朝俸祿,雖然此時漢朝能收上來稅收的地方都是曹操打下來的,但是在朝廷上,曹操還是漢朝的打工仔。

    曹操肯定不滿意這樣的狀態了,他想有更大的權力。於是,曹操透過荀彧,向皇帝建議改組政府,這就是漢末的廢除三公,設立丞相,由曹操回朝擔任丞相。

    難道曹操他下一步要幹嘛,自己都不知道,要向荀彧去詢問嗎?其實不是的,曹操已經在玄武池開始練水軍了,他要南征;曹操廢除三公設立丞相,他要集中事權。所以,曹操很清楚自己要幹嘛。

    可是曹操為啥要透過荀彧向朝廷打報告呢?皇帝不同意,難道曹操就會照單全收嗎?

    其實,這是曹操、漢獻帝和荀彧之間的微妙政治平衡了。說簡單一點就是隻關係到荀彧,就是荀彧以後後上班的地方變了。 原來荀彧每天上班時去漢獻帝那打卡,以後荀彧上班就要去曹操(丞相)那打卡了。

    這讓皇帝糊塗了。如果曹操直接提這要求,估計皇帝一百個不樂意,其他人也一百個不樂意。可是,皇帝的秘書來提,皇帝突然迷糊了,這荀彧還是自己人嗎?

    這就意味著,荀彧不是皇帝的秘書,而是曹操的智囊了。如果曹操一心扶漢,那麼荀彧也就是漢臣;如果曹操存有私心,那荀彧這行為等同於跳槽。

    從曹操當上丞相開始,才是真正的挾天子以令諸侯。你們不都說終於漢獻帝嗎?一個說的比一個響亮,都說我曹操是奸臣,你們是忠臣,那好,你們等著,皇帝的旨意你們聽不聽?你們不聽,就是反對漢獻帝,那我就要打你。

    公元211年,曹操一統北方,“挾天子以令諸侯”,又是到了加封爵位的時候了。當曹操剛接到晉魏公,加九錫的詔書時,荀彧竟然第一個反對,而且態度無比堅定。

    荀彧上表曹操:“(曹公)本興義兵以匡朝寧國,秉忠貞之誠,守退讓之實;君子愛人以德,不宜如此”。

    荀彧可是曹操嫡系班底,是曹操最為敬重、倚重的老臣,荀彧的反對不僅朝野震驚,就連曹操本人都是萬萬沒想到。曹操因此記恨荀彧,荀彧也因此遠離曹操集團核心。。

    (漸行漸遠的荀彧)

    後來,曹操送給荀彧一個食盒,荀彧開啟一看是空的,於是便服毒自盡,享年五十。曹操的潛臺詞是:君食漢祿,如今漢祿已終(空盒),唯君自採(自裁)。

    或許,曹操早年真心是一腔愛國熱血,在自己實力遠不及董卓情況下,還要出兵追擊,差點死在亂軍之中。袁紹、袁術之流雖手握重兵,討伐董卓流於形式,所想的都是如何獲得自己的利益,毫無真心匡扶漢。這才是真正的國之柱石啊!

    荀彧到了冀州,袁紹引為心腹,可是荀彧跟袁紹談了一次後就知道這不是一個成大事的人,於是,就選擇投了曹操。所以,荀彧棄袁投曹之舉,很大原因是因為自己匡扶漢室的人生理想。

    但是人的野心啊,會隨著時間變化的。曹操“取而代之”之心,是隨著自己實力的強大而變化的,更是荀彧無法左右的。

    那為什麼荀彧不選擇離開曹操呢?

    當時的人(尤其是名士)是很講究忠誠的,當時的價值觀就是:不到萬不得已是絕對不能侍奉二主。曹操並沒有虧待荀彧,荀彧有什麼理由離開曹操?你說曹操要篡位,曹操表態了嗎?曹操到死都說自己是漢臣。他被人稱作魏武帝是曹丕給追封的。

    官渡之戰曹操做大之後,荀彧主動獻計的記載就不多了,荀彧更多是做本職工作。曹操雖然極力推舉荀彧為三公之位(十推三公),荀彧卻是盡力推辭,側面也反應出荀彧的心態。荀彧可能已經看出曹操的不臣之心,不願意再受恩惠。

    從荀彧上表反對曹操文字來看,已經是深刻揭露了曹操道貌岸然的虛偽本質,足以讓曹操恨不得找個地縫鑽進去。荀彧這麼做,無疑是將生死置之度外,是為挽回漢室榮譽。

    當時絕大多數德高望重之人,都以天命歸曹而歸順曹操,所以荀彧徹底歸順曹操也無可厚非,並無值得世人非議之處,正所謂大勢所趨。

    可還是有那麼一些人,信仰著孔孟之教,以浩然正氣存於天地之間,對於不符合他們的人生理唸的人和事,“雖千萬人,吾往矣!”

    荀彧就是這樣的人,察秋風起於微末,不惜以死相爭。可能也就是因為荀彧等人的置生死於不顧,才讓曹操有所忌憚,只好以周文王自比。

  • 4 # 江右第一毒舌

    政治鬥爭了,說白了就是曹操晚年三國格局已經定了,要為繼任者鋪路。荀彧功高,家族勢力龐大,又早早的介入立儲,曹操本來就多疑,一個沒有價值的荀彧就晾在一邊啦。荀彧不甘心,為了站在政治制高點撈取政治支援,豎起來漢室大旗,最後不得善終。不過荀彧最後這一計謀很高明,讓曹魏政權失去法理性,不愧為第一謀士。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如何緩解焦慮,在慾望的溝壑中自在獨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