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順其自然91858637

    四大天王中只能說劉德華玩的是綜合實力,歌沒張學友唱的好,電影沒郭富城演的好,從他演唱的歌曲和拍過的電影想找一些超經典的歌曲或者超經典的角色實在不多,但他敬業勞模的形象一直深入人心,又沒什麼負面新聞,所以從總體上來說,還是劉德華比張學友更紅。

  • 2 # 腦闊疼

    唱歌方面不用說的,肯定張學友強一些,演技方面嘛,流傳一句話,張學友:被唱歌耽誤的影帝。學友哥也說過了,很多規則是這樣的,不是個人能左右的,因人而異,誰強誰弱憑個人喜歡,沒必要做比較,平常心看待就好

  • 3 # 苗欣宇寫歷史

    這個問題,其實很難講答案。

    大部分人以為,劉德華綜合實力強於張學友,但問題是,在什麼模式下比較?

    換一種模式,張學友就強於劉德華。

    所以,我們必須得說清楚什麼叫“綜合”。

    這就是當時對談的照片

    梁文道說:“人們覺得中國傳統的藝人,比如唱戲就會說唱作俱佳、聲色藝俱全,舞臺表演、戲劇、音樂、唱歌是統一起來的,集中到一個人身上。我們說梅豔芳好,不會說她戲演得好,不會說她唱得好,而是說她全部都好。”

    《南方都市報》:“因為她本身就是一個有傳統風範的藝人。”

    梁文道:“對,她是一個傳統藝人。但是現在大家習慣好萊塢的模式,就不是這個樣子。一個人唱歌就是唱歌,演戲就是演戲。一個人唱歌紅了,我們很少去問他:你什麼時候去演電視劇?”

    林夕:“大家很難接受他在另外一方面的成就。”

    梁文道:“對,很難。但在香港的話,習慣了。”

    這段對話,其實說出了香港娛樂圈的一種特有現象:好萊塢模式的明星,是職業性的,是西方社會講究社會分工造成的,就算邁克爾·傑克遜演過電影,也沒人會把他當職業演員。

    但香港不同,它在骨子裡,還認為“藝人”是全能型的。往小了說,這是對中國戲曲傳統的延續,往大了說,可能有“文人藝術”的影子,比如繪畫,會畫的,在中國傳統叫畫匠,屬於手工藝人,而畫家,則要兼具書法、詩詞的本事。再比如戲曲,會唱的,頂多是個角兒,但能整理劇目、創作新戲,甚至有理論、成一派的,就是藝術家。

    說白了,和好萊塢模式不同,中國傳統藝術對“藝人”的概念評價,不是職業性的,而是文化性的。

    香港強調藝人的“綜合”,其實是有中國傳統因素在內的,歌星必須演戲,做慈善,提攜新人,等等,這都是中國傳統藝術家的做派。

    這也是香港與內地的不同,因為香港太特殊了。其一,粵語歌曲本身有傳播侷限,在唱片業衰落的時代背景下,只唱歌,或只唱粵語歌,除了個別天王,即便是“歌星”都得餓死,所以很多藝人演戲、做綜藝主持;其二,香港樂壇是偶像包裝制,歌手的生命力其實特別短,延續生命力的途徑是有的,影視包裝是很重要的一環。

    因此,香港的特殊性就出現了:它的人口基數小。

    內地歌手可以唱到60歲,唱成老藝術家都有錢賺,但香港不行,藝人必須全能型。

    所以,如果按照好萊塢模式,張學友的“綜合”要高一些,流行歌曲會唱,演唱會能唱,麥迪遜能唱,舞臺劇能唱,按好萊塢模式,他甩劉德華好幾條街。

    但按中國傳統藝人模式,或者叫香港藝人模式,劉德華要強一些。不過,所謂的強一些,也只不過是他演戲多一些(演得好壞另說),張學友不是不會演,而是他不需要演,他是少數能跳出傳統藝人模式就能生存的歌手,這種模式的藝人,在香港,真的非常非常少見。

  • 4 # 小C去探店

    單說唱功能力,張學友是佔上風的,“歌神”可不是蓋的,而且後來張學友也得到了國際上的音樂獎,表示那個獎劉德華是沒有的。

    劉德華得過影帝,而且公司打理得也很好。

    綜合能力,感覺還是劉德華優勢得多。還是少拿他們對比吧,兩個我都喜歡。

  • 5 # 聞香識電影

    看到這個問題,作為一名多年的娛樂愛好者,我還是可以做出客觀的評價。

    上世紀90年代的香港演藝圈,四大天王如日中天,劉德華和張學友兩人就在其列。劉德華以演員身份出道,卻在歌壇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而張學友則是被稱為“歌神”,入行以來也參演了多部影視劇。可以說,兩人的演藝之路彼此交叉,不分上下,頗有瑜亮的味道。

    我們先來說下劉德華,作為娛樂圈裡的“常青樹”,他的演藝之路可謂十分精彩。一九八一年,劉德華出演電影處女作《彩雲曲》,自此以演員的身份出道。因為長相帥氣,劉德華剛拍戲時,常被人看成“花瓶”一類的角色。但華仔顯然不甘心於此,之後,靠著虔誠的職業態度,他的演技愈加老練,也為觀眾留下了很多經典的作品。一九九年,劉德華憑藉《暗戰》裡亮眼的表現,首奪金像獎最佳男主角。二零零二年之後的《無間道》系列,不但成為近幾年來華語影壇評分最高的影片,也讓主演之一劉德華的演技受到人們的普遍認可。

    演而優則唱,在成為演員後不久,劉德華便在一九八五年加入唱片公司,同年便出了首張個人專輯《只知道此刻愛你》。劉德華的聲音比較圓潤,且富有磁性。他的歌很富有內涵和感情,再加上歌詞朗朗上口,因此流傳度非常廣。《冰雨》、《男人哭吧不是罪》、《愛你一萬年》這些歌曲,雖已問世很多年,至今卻依然被人傳唱。

    最近這些年年,劉德華開始轉變身份,從幕前悄然退到幕後。二零零六年,他推出“亞洲新星導”計劃,投資了導演甯浩的《瘋狂的石頭》。這部三百萬成本的電影,當年卻拿下了兩千多萬的票房,劉德華的商業頭腦初現。此後,他還投資了《打擂臺》和《桃姐》,兩部電影的口碑都很不錯,《桃姐》更是斬獲各項大獎。可以說,拋去演員和歌手的身份外,劉德華的商業之路還算頗有成就。

    再來說下張學友。作為華語樂壇公認的“歌神”,張學友在音樂圈的地位不必多說。一九八四年,他以歌手的身份出道,第二年就釋出了自己的首張個人專輯。張學友唱歌講究技巧,各種曲風都能把控,情歌更是扣人心絃。一九九三年,他發行的國語專輯《吻別》,至今亦是華語音樂歷史銷量最高的一張唱片。一九九五年至一九九六年,張學友舉辦了一百場演唱會,總觀眾人數達兩百萬人次,創造了亞洲歌手舉辦演唱會場次的記錄。可以說,上世紀九十年代的張學友,就是中國樂壇的一個標籤,世人因他才知華語音樂。

    除了音樂外,張學友還涉足影視。一九八六年,他出演熒幕處女作《霹靂大喇叭》,自此走上電影圈。從影這麼多年以來,張學友各種型別的影片都參演過,飾演的人物也給觀眾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一九八八年,張學友憑藉《旺角卡門》裡不學無術的“爛仔”,奪得金像獎最佳男配角。一九九零年,靠著《笑傲江湖》裡林平之一角,他又拿到了金馬獎最佳男配角。

    和劉德華相比,張學友在商業上的動作不多,卻熱衷於其它事情。一九九七年,他參與策劃、導演並主演的音樂劇《雪狼湖》在香港連續上演四十二場,不僅重新整理了香港紅館的演出記錄,還創造了香港音樂劇演出的票房紀錄。

    總的來說,劉德華的電影成就略高於張學友,但其歌壇地位並不及他。兩人都是香港演藝界的招牌人物,入行這麼多年,一直都是別人追趕的物件。在家庭生活方面,二人也是顧家的好男人,緋聞的絕緣體。因此,對於我而言,這兩位我都喜歡。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老帥道歉事件持續發酵,網友列出老帥“七宗罪”,認為他心裡根本沒有AG,你覺得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