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亞飛V
-
2 # 溫史
戰勝陸遜或者平手倒有可能,滅東吳那就天方夜譚了。而且夷陵之戰失敗並非劉備沒有謀士,原因在劉備身上,原因如下。
一.劉備已被仇恨衝昏頭腦,在那個時候很多決定都是不夠理性的,比如在難以展開的山谷平原七百里連營就是個錯誤。在劉備決定率領蜀漢精銳伐吳時,蜀漢諸葛亮等各個大臣將領都力權劉備不要在這個時候輕易出兵,可被仇恨衝昏了頭腦的劉備哪裡還聽的進這些,仍舊一意孤行的統領軍隊前去伐吳。
然而到了前線時,陸遜先是拒不出兵與當時正來勢洶洶鬥志昂揚的蜀軍對抗長達了七八個月之久,把蜀漢計程車氣慢慢的磨掉了,在這樣長時間的對峙下,當時天氣正直酷暑,蜀軍鬥志全無。而且蜀軍紮營的地方是崎嶇山路的平原地帶,狹窄兵力不容易展開,加上其百里連營又導致兵力分散,更要緊的是蜀軍建營大都是木柵所築成的,周圍又都是樹林、茅草之類的。一旦起火,就會燒成一片。所以種種劉備都犯了不可饒恕的錯誤,使得最後被陸遜火燒百里連營,蜀中數萬精銳損失殆盡,連劉備後面都差點被擒住,可以說是慘敗至極。
所以這不是龐統還在不在的原因,即使龐統還在,這些錯誤也許能避免,但對於當時並不理智的劉備來說,也許就會有其他一樣的錯誤會犯。況且當時劉備軍中有馬良等謀臣陪伴,肯定也會提過很多建議,但劉備肯定很多也不會聽,所以才導致其當時失敗。所以龐統若在最大可能就是避免夷陵之戰的損失,能否勝陸遜還是很大未知數,更別提還滅東吳。
二.時局不允許劉備滅東吳,暫且不說劉備是否有這個能力,即使有,劉備也不能滅東吳。退一步講,龐統順利幫劉備避免了夷陵之戰的出現,成功的突破了陸遜的防線,龐統也會讓劉備手下留情,不會讓其真正滅了東吳。原因就是還有曹魏虎視眈眈,如果蜀漢真滅了東吳,到時候就只剩蜀漢一家對抗實力數倍於它的曹魏了,那個時候的蜀漢已經在滅吳中實力大損,面對曹魏的發難蜀漢根本沒有抵抗之力。而如果東吳不滅,至少曹魏還會顧及幾分,東吳也會幫忙抵抗分擔蜀漢的部分壓力。當初諸葛亮勸劉備不要伐吳就是這個道理,怕的就是蜀漢和東吳兩敗俱傷被曹魏撿了便宜。所以東吳不能滅。後面結果也如諸葛亮所預料的那般,蜀中精銳損失殆盡,張飛被殺,蜀漢國力大損從此一蹶不振。而東吳雖然是勝利,但損失也不小,國力同樣損耗了,這使得本來已經弱小的兩國在曹魏面前就更加不佔優勢了,所以別說打贏陸遜滅東吳了,真要這樣蜀漢滅亡得更快。
-
3 # 嗜慾者
都督荊州
一、如果龐統沒死,龐統會與法正一起協助劉備主持益州事物,並攻伐漢中,諸葛亮就會留守都督荊州諸事。
而諸葛亮一直都是聯盟孫吳的鐵槓分子,而且諸葛亮是當時一流的政治家和外交家,與孫吳的關係不能那麼緊張。
二、關羽的性格特點是“傲”,天下沒幾個人是他放在眼裡的,在進攻襄陽前夕,糜芳等因為醉酒誤事而被關羽狠狠地打了一頓,之後卻又讓他們一個去守公安,一個去守南郡,這兩個城池可是劉備在荊州最重要的。
關羽做出這些安排後,連馬良也覺得不妥而提醒他,關羽卻沒把糜芳和東吳的人放在眼裡而不重新安排。
而諸葛亮很謹慎,絕對不會做出這樣的安排,另外荊州還有趙雲、張飛等大將,這些都是劉備的親信,根本不會倒戈。
三、還有就是諸葛亮不入蜀的話,就不會帶走幾萬軍隊,荊州的軍力會更強大。
主要矛盾一、大漢十三州曹魏獨佔九州,孫劉聯盟雖然在赤壁之戰擊敗曹操使之短時間無力南下,但曹魏的硬實力依然強過孫劉勢力。
此時發生內訌,不管誰勝誰負都會大大損耗雙方實力,這是曹魏樂見的。
二、關羽兵敗後,劉備在荊州的地盤大部分被孫權佔領,而劉備就只有被群山包圍的益州一州之地,益州“奔小康”沒問題,但以此爭奪天下卻有點想多了,所以沒有荊州劉備就失去爭奪天下的資本。
劉備稱帝后雖然名義上是為關羽報仇,實際上卻是為了奪回荊州,擁有荊州水路,向北可攻宛城、洛陽等,向南可攻東吳,兵家必爭之地。
所以,諸葛亮主政荊州的話,就算荊州發生戰事,也是諸葛亮居中指揮,根本不用劉備親自指揮,最多派出援兵。此時的荊州文有馬良等“馬氏五常”、武有趙雲、張飛等大將,更重要的是有一個精通內政、外交、軍事,擅長處理關係的統帥,根本不會讓孫劉聯盟直接惡化。
回覆列表
龐統如果不戰死,劉備依然還是不能統一天下。劉備的失敗不是缺乏人才,而是硬實力的限制。龐統的能力確實非常強,可是他一個人也不能改變三國的整體格局。
龐統被當時的人稱為鳳雛,是三國時期的名士,同諸葛亮齊名。當時的人盛傳臥龍鳳雛得到一個就能安定天下,劉備非常幸運的得到了兩個人。劉備對諸葛亮和龐統都非常尊敬,給他倆的官職和待遇也差不多。在出徵西川的時候,劉備讓龐統跟隨自己出徵,諸葛亮守衛荊州,兩個人都能物盡其用。
在《三國演義》中,龐統在剛剛開戰就被射死在落鳳坡,劉備也因此把諸葛亮等人從荊州調過來幫忙,很多人以此為依據認為龐統的死,和劉備丟失荊州有間接地關係。正史上龐統死亡的時間要晚一些,根據《三國志》記載,龐統戰死的時候,是在西川之戰中期。當時劉備已經把諸葛亮、趙雲、張飛召集過來分兵攻擊益州的郡縣。龐統跟隨者劉備一起進攻雒城,在攻城的時候被弓箭射死,在龐統死後雒城過了一年才被攻克。也就是說龐統即使不戰死,荊州也會是關羽一個人防守,丟失荊州也不可避免。
雒城被攻克之後,劉璋也就宣佈滅亡了。假如龐統在之前沒有死的話,最多就是更快的攻佔雒城,讓劉備攻佔益州的時間能夠快上一年。這個意義對於劉備來說並不大,因為攻佔益州之後,劉備根本就沒有可以討伐的物件。直到曹操攻佔了漢中的時候,劉備才發動了漢中之戰。假如這時候龐統活著的話,劉備的漢中之戰可打的更輕鬆一些,結局依然還是奪取漢中。
漢中之戰結束之後,三國的格局就已經形成了,在短期內誰也不可能一統天下。劉備在世前的最後一戰是夷陵之戰,這一戰劉備沒有帶一個可靠的謀士。如果龐統在世跟隨劉備出征的話,劉備可能會損失的輕一些,甚至有可能贏得夷陵之戰的勝利。但是劉備一旦贏得夷陵之戰的勝利,曹魏肯定會聯合孫權打劉備,三國之間需要的是平衡性。不管是誰坐大都會被打垮,劉備照樣不能一統天下。
劉備去世之前的蜀漢,一直都是人才濟濟,法正、諸葛亮、劉巴等人都不次於龐統。即使龐統不死,對於劉備的幫助也是有限的。劉備的問題是國家硬實力缺陷,在劉備創業成功的時候,曹操已經統治北方接近二十年的時間。人口和軍隊數量都是劉備的幾倍,根本不是劉備可以撼動的。而孫權在江東地區經過三代的經營,勢力非常的穩固,夷陵之戰的慘敗就可以看出,劉備想要滅掉孫權差的不止是一個龐統。劉備可以攻佔的地盤只有漢中和益州,打下來這兩個地區之後,劉備再想有作為也很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