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513934732797

    研究王羲之的筆法,你繞不過他的名帖《蘭亭序》。《蘭亭序》的書法水平堪稱王羲之的巔峰之作,其中筆法的複雜程度也是歎為觀止的。

    《蘭亭序》中,王羲之寫了7個“一”,個個不同。

    你很難在王羲之的作品裡找到一模一樣的兩個字。就像“一”字,這種簡單到不能再簡單的字,王羲之在《蘭亭序》中寫了7種不同的樣式。

    王羲之在《筆勢論十二章》中說,“若平直相似,狀如運算元,上下方整,前後齊平,此不是書。”

    王羲之

    王羲之認為把字寫得如印刷體一樣,都差不多,這不是書法。因而,7個“一”字必須寫出7種姿態才行。

    蘭亭序中的字太小,很多王羲之的筆法被忽視,放大20倍……明白了。

    王羲之的《蘭亭序》尺寸不是很大,高24.5釐米,寬69.9釐米。裡面的小字如同人的指甲蓋大小,一釐米見方的樣子。

    這麼小的字,很多王羲之的筆法被我們忽視。一般人發現不了一個簡單的“一”字怎麼會有這麼多的變化,放大20倍後,看清字的細節後,才明白王羲之筆法的奧妙所在。

    這兩個指甲蓋大小的一字差不多但不一樣

    王羲之這7個變化多端的“一”字是用什麼筆法寫出來的?

    為什麼一個“一”字能有這麼多的變化?因為有筆法。王羲之在《筆勢論十二章》裡提到這種筆法——振動,這也是王羲之筆法的核心所在。

    注意,王羲之說的這種振動,不是像有的人寫字發抖,而是指動手腕。透過動手腕寫出變化多端的書法線條來。

    《蘭亭序》裡這7個變化多端的“一”字,王羲之就是用振動這種筆法,連續的動手腕寫出來的。

    王羲之用振動筆法(箭頭)動了2次手腕

    結束語:

    只有細緻入微地觀察字帖,才會學好書法。放大20倍,讓我們見識到王羲之“振動”這種筆法。

    如果放大30倍呢,50倍呢……透過細緻入微的觀察字帖,我們可能發現更多被我們忽略的王羲之的筆法。

    學無止境,學書法也是這樣。你認真對待它,它也會讓你提高得更快,走得更遠。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為什麼別人沒自己努力卻過的好還深受領導喜歡,該怎麼辦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