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閒雲野氏

    初學當從(三字經,弟子規,龍文鞭影,幼學瓊林)開始,再讀中華詩詞經典選讀本,古文觀止選讀。

    熟透了後,讀孝經。

    再讀四書選讀本,十三經選讀!

    同時讀二十五史。

    讀諸子百家,首選莊子、老子……

    讀透了就可以比肩古代讀書人了……

  • 2 # 芳蓀浥群

    如果是孩子的話就是簡單的:三字經,百家姓,唐詩宋詞,弟子規聲律啟蒙……

    我是從看了于丹老師的《論語》心得,讓我立馬愛不釋手了,以前生澀難懂的《論語》在於丹老師的註解下讓我讀的既懂又酣暢淋漓,重要的是頓悟到很多哲理以鏡鑑。

    其實早前就喜歡《詩經》《婉約詞》這些書,看著看著又收集了《菜根譚》《史記》看了一部桐華的《長相思》又喜歡上了《山海經》,看了《步步驚心》又喜歡上“朝飲木蘭之墜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鷙鳥不群,自前世而固然”的《離騷楚辭》我喜歡莊子的自然觀,所以也喜歡《莊子》。因為喜歡詩詞《唐詩》《宋詞》是絕對不可缺少的讀物。

    總之,也得以人而異。從哪裡開始懂得,讓自己學會思考這個很重要。不管國學哪裡開始入手只要讀的有了興趣,那就是好事!

    祝大家生活愉快!

  • 3 # 家國天下也

    國學通常是以先秦經典及諸子百家學說為根基,它涵蓋了兩漢經學、魏晉玄學、隋唐道學、宋明理學、明清實學和同時期的先秦詩賦、漢賦、六朝駢文、唐宋詩詞、元曲與明清小說並歷代史學等一套完整的文化、學術體系。中國歷史上“國學”是指以“國子監”為首的官學,自 “西學東漸”後相對西學而言泛指“中國傳統思想文化學術”。

    國學博大精深,究竟從哪方面入手比較好呢?

    要回答這個問題,先得弄清楚主語,是誰入手?

    一、孩子學習國學,應該以朗讀背誦為主,同時輔助於理解和應用

    近年來,受國家教育政策更正和國民自身素質提高所影響,“國學”浪潮可謂一浪高過一浪,“國學教育”越來越被孩子家長所重視。特別是習主席提到“文化自信”,“優秀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的根,是中華民族的魂”。

    首先,作為家長,要讓孩子多讀國學經典。朗讀和背誦讀經典對孩子有很多的好處。讀經典一部,勝雜書萬本。

    國學經典涵蘊處世為人之道,我們一生中,記憶能力最好的時間是0至4、5 歲這個年齡段。這個年齡段背誦過的東西一般終生不忘。或者說,成年以後,稍微提醒立刻就能想起來。所以說,在孩子年齡還小的時候,熟讀一些有高度價值的書,終身受益!以三字經、論語、弟子規、道德經等為主。

    其次,鼓勵孩子活學活用,不單純死記硬背。孩子的心靈比大人更純真,受到名利權情的汙染更少。所以,在某種意義上來講,孩子更容易踐行經典。

    學習和踐行國學經典,對孩子性格養成會有很大的影響,同時可以提升情商和品格。中華傳統美德不是概念或口號上,而是一種實踐,一種透過生活中的行為活出來的精神,因此美德教育要少說教多實踐,給孩子們具體可操作的方法,讓他們在故事中、在行為正向引導中,明白這些品質具體是什麼。

    二,成人學習國學,應該從應用入手。

    成年人的性格已慢慢固化,人生觀和價值觀已經形成。“江山易改本性難移”,要透過學習改變性格,提升品格,比孩子更加困難。

    但成年人的優勢也在於有自我反思的能力。透過學習國學經典,結合自己的人生經歷,特別是錯誤的經歷或者失敗的教訓,能夠更有效的體會到經典的內涵,有更大的震撼。

    所以,學習了就馬上付諸於行動,馬上應用。邊實踐,邊總結。

    特別推薦學習老子道德經。因為老子道德經是闡述宇宙萬物的執行規律,同時也從修身養性、為人處世,再到軍事、國防、治國等各方面都有精闢的論述。無論是何職業,從事什麼行業和專業,都可以學習道德經,並將其應用到自身,受益無窮。

    當然諸子百家各有特色,成年人都可以從中汲取營養,學以致用。

  • 4 # 張翼遠

    國學博大精深,我們應從國學經典入手,去感悟先賢聖哲的人生智慧。歷史記錄了前人的成敗得失,是可以很好的啟發一個人的智慧,是國學經典在現實生活中的應用,讓我們能夠更加直觀的去感悟國學的智慧。 具體從哪一本經典開始因人而異,每一個人根據自己的需求不同來選擇經典著作。我們的國學都源自《易經》的開物成務思想。把易經思想用於研究自然界和人體機理,產生了道家思想和中醫;用易經思想研究社會秩序,產生了儒家思想;用易經思想研究人性,根據性本善之說孟子提出來義的學說。根據性本惡之說韓非提出了法家的學說。根據易經的陰陽思想還產生了兵家謀略和縱橫家的口才。可以說春秋戰國時期的諸子百家爭鳴,是各家對易經思想在不同領域的一種應用詮釋。諸子百家的思想體系經過兩千多年後人的不斷完善補充,就形成了我們今天看到的國學經典。其中道學被稱為智慧的源泉,儒學被稱為處世的綱領,佛學被稱為修心的法門。如果你想獲得智慧和謀略,或者養生健體,那就選擇道學;如果你想學習為人處世,那就選擇儒學;如果你想修心養性,那就去學習佛學。 我們學習國學經典,要怎麼去學呢?古時候的人讀書的時候都是誦讀,老師教學生最初不教文意,先帶領學生朗讀。鑑於這一點現代很多人都提倡大家先去反覆誦讀,去背誦。熟能生巧,留著以後慢慢感悟。硬性記憶下的知識並不一定能產生智慧。智慧不在於記,而在於悟。佛教自從傳入中國以來,只有唐朝的南派禪宗六祖慧能法師的心得稱得上為經,叫《六祖壇經》,六祖慧能法師就是提倡學佛在於悟而不在於誦經的人。很多人天天執迷於誦經,最終也沒有開悟,變成了執迷不悟。華人婦孺皆知的智慧的化身諸葛亮,讀書的時候就是粗讀而不求甚解。當然在粗讀而不求甚解的背後,一定會有諸葛亮的反覆思考和宏觀揣摩,才會促成諸葛亮出神入化的謀略智慧。我們學習國學提高智慧,需要的是要有一個宏觀的高度,從人性出發,用旁觀者的冷靜,去反覆揣摩,才能夠達到化國學智慧為己有的效果。國學,一國所固有之學術也。國學是中國傳統文化與學術,以思想分,應分為先秦諸子、儒道釋三家等,而且中國的國學是融合了宗教思想流派的,但是《道德經》是國學的明珠,不可不讀!

  • 5 # 周龍飛60262207

    從中國文字入手比較好;

    1、比如“家”,甲骨文中上面一個“宀”(mián)表示與室家有關,下面一個是“豕”,即豬。為啥呢,為啥不是下面是“牛”,是“羊”。因為在古代生產力低下,豬號生養,一生就是一堆,那時人多力量大。

    2、每一箇中國文字在古代都是透過人們的動作行為表現出來的,每個字的含義都是獨特的,這就是為啥我們中國很多文字,造句很多國外的語言是翻譯不到位的;把中國常用文字學習好,在來學習國學,就會事半功倍。

    3、據正史、野史等一切史料記載,“崖山之後無中華”;從那時開始,文人地位一朝比一朝高,但是文人讀詩只是為了科舉讀書,少了很多做學問,少了很多教識字的先生。就比如“八股文”,八股文章就四書五經取題,內容必須用古人的語氣,絕對不允許自由發揮,而句子的長短、字的繁簡、聲調高低等也都要相對成文,字數也有限制。

    所以學好了中國文字,對學習國學是很有幫助的。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油茶苗載後,幾年才能結果打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