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美食宋姐

    這個做菜與心情有關,如果一個人心情不好,她是做不出好菜的,做菜其實也是一種情懷,懷念小時候窮的吃了什麼美食,現在有條件當然會給它做得更好吃是不,你跟我是一樣的嗎?

  • 2 # 蜀門蜀路

    一直漂泊在外,而老家有一家店讓我一直戀戀不忘,每次回家,只要路過那裡,都會去那店裡一飽口福。後來這家店搬了,也就再沒有吃到那種味道了,一直惦記著再去那搓一頓,後來終於找到這家店了,去嚐嚐還是不是記憶中的味道。

    以前吃她的涮菜是按串算,拿好串後,必定還要加上一把油麥菜,一份寬粉,幾根麻禮,涮好後,淋上厚厚的醬汁,又香又辣。但是我從小不吃油麥萊,就是這家店的醬汁讓我愛上了油麥菜。

    現在這家店選菜按斤稱,口味也多了幾種,跟以前吃她的涮菜完全不一樣,我們選了一大份,口味選擇老味道,價錢比起原來是高了許多,但還是很期待是不是原來的味道。

    圖1、鍋里正涮著菜,和以前一樣,先涮熟。

    圖2、在涮好的菜上淋上醬汁。

    醬料的味道剛吃感覺和以前差不多,吃著吃著就感覺有點太鹹,不得不少沾點醬汁,多配點米飯來吃。

    有時候,我們吃的並不是味道,而是記憶。想吃到記憶中的那個味道,那基本上不可能,只是彷彿能想起當時,回到當。時一般。有些味道不僅僅是舌尖上的享受,更多的是我們在人生路上做的一個標記,想起這個標記,就能記起那一段回憶。所以說我們有的時候吃的不是味道,而是一種情懷。

  • 3 # 拂曉chou

    #有很多時候,我們吃東西吃的不是味道,而是記憶深處的那種情懷#

    最好吃的味道永遠是媽媽做的菜,最溫馨的場景永遠是奶奶家一大家人圍著桌上吃飯,最懷念的滋味永遠都是家鄉味道。媽媽做的菜帶著愛和情懷做出來的美味,能夠讓一家人深感幸福與融洽。那個時候計劃經濟時代,食材是天然的,都是零新增的天然食材,所以能做出細緻傳統的菜品,這種味道是一輩子都抹不去的記憶,甚至每每想起都難以忘懷,以至於至今在任何地方都吃不出最初的味道。

    媽媽做的菜至今一直難以忘懷——“寧波老三鮮”,其實是一道非常常見的菜餚,在那時物質貧乏的年代,那道菜在過年過節時媽媽準備招待親戚朋友吃的,但是製作方法費時費力。同時也是我最愛的菜品之一。那個時候能吃到“寧波老三鮮”真的是一件很滿足的事情,所以“老三鮮”更是一種童年的記憶。隨著年齡的增長往往愛的都是最原始的食物,吃的是味道更是情懷。

    雖然媽媽已離開我們將近三年了,但對於這道菜已鐫刻在我的記憶裡。每逢過年過節我也嘗試做給家人食用,雖然比不上媽媽的味道,但是滿滿的都是情懷~

  • 4 # 天正至方

    現在的人都比較忙,大部人吃的是味道,情懷是一種奢侈品,都在為自家的生活索事而忙碌,那家飯店味道好,乾淨衛生雅緻,才有點情懷心情,想到情懷雅緻,只有過年過節,才是華人所有吃貨們的情懷。

  • 5 # 江城MAX

    個人覺得:毫無疑問是情懷。

    所謂情懷,就已經是凌駕於味道之上了;況且能讓自己看做情懷的食物味道一般來說都是有特點的。

    情懷往往和自己的經歷,記憶密不可分,與我而言,即是:爸爸的合渣,姑媽的榨廣椒炒臘肉,自己做的折耳根。這三道菜都是湖北恩施,宜昌一帶的知名農家菜。

    1,合渣,採用豆腐製作剩下的豆渣,煮沸加青菜而成。俗稱懶豆腐,小時候,爸爸習慣將豆渣買回來,加入青菜放置自然發酸,然後大火煮沸了吃,拌飯吃簡直是人家極品。

    2,榨廣椒炒臘肉,小時候需要到鎮上住宿念初中,姑媽每週都會給我做一罐帶上,因為方便儲存,可以吃較長時間,這也是學生時代一個難忘的記憶。

    3,折耳根,又叫魚腥草,節節根,口感特殊,有藥用價值。小時候農村條件差,常常在放學後和小夥伴一起挖一大把,洗淨涼拌,即可食用,是很好的冷盤。

    長大後很少回老家,每次出差去恩施都會吃這三個菜,但總覺得沒有小時候的味道,其實客觀的講並非是小時候吃的就一定更加美味,但就因為這份獨特的記憶,那個味道,那種情懷變得難以替代。

  • 6 # 黔北小王

    一直在外打工,而老家的許多菜我一直戀戀不忘,每次回家,都想找機會去一飽口福。可是許多的時候總是事以願為,無論在外面怎麼也吃不出老家菜味道了。

    還記得我上初中是在我們鎮上的中學上的,那時候吃菜對我來說是一份奢侈,星期天到學校,帶上媽媽炒的辣椒一直吃到禮拜五,每個禮拜5塊錢,除掉食堂幫我們做飯的錢,還要買學習用品,一個禮拜基本就沒有什麼錢打菜錢。所以那會早餐就是最美好的味道了,今年送女兒上小學,在小學食堂吃了一碗米皮粉,感覺還是我們那會的味道,只是碗裡的營養多了。

    後來到縣城裡上高中了,在縣城菜場裡賣煮熟牛肉的,稱好後幫你在火爐上架口鍋,放點花椒,辣椒,蔥薑蒜,做成乾鍋,幾個同學一起吃得走不動路為止。

    後來去了東北上學,到了我哪裡上火車的城市裡,以前沒有看到過的都有得賣了,因為沒有錢,我們只吃得起那種,只有晚上才營業,蔬菜都用竹籤穿起來,肉用鐵籤穿起來的那種火鍋,還記得那會蔬菜兩毛錢一串,肉5毛,一個10塊錢不到就吃得撐的不行。時間緊的話就只能吃一碗我們那裡的特色小吃,要麼氣粉,要麼綠豆粉。

    再後來就出門了,記得有一次我和老婆還去了我那時常常去的那個火車站,在也找不到那種穿著吃得火鍋了,我們點了一個4斤多的魚,做成酸湯魚,差點沒有夠我們吃,吃得湯都不剩,那種味道現在都記得,太美味了,現在也吃了很多同樣的菜,再也找不到哪種感覺了。

    現在每年春季回家,都特意要跑到另外一個鎮上去吃一碗羊肉粉,算是找回哪時候的味道吧!

    其實有時候,我們吃的並不是味道,而是記憶。想吃到記憶中的那個味道,那基本上不可能,只是彷彿能想起當時,回到那時一般。有些味道不僅僅是舌尖上的享受,更多的是我們在人生路上做的一個標記,想起這個標記,就能記起那一段回憶。所以說我們有的時候吃的不是味道,而是一種情懷。

    第一張米皮(氣粉)

    第二張綠豆粉

    第三張串串火鍋

    第四張乾鍋牛肉

    第五張酸湯魚

    第六張羊肉粉

  • 7 # 我愛美食美食愛我

    最愛外婆做的紅燒豬蹄,麻辣雞爪,蛋餃。

    外婆用的紅燒的豬蹄的辣椒醬也一定是她自己做的剁椒醬,每次回老家給外婆打電話都問我想吃什麼,就算我不說外婆也知道我最愛吃哪幾道菜

    可惜外婆去了天堂好幾年了,每每看到這幾道菜卻不是外婆燒的,心思總是會有一絲的難過,好想念我的外婆

    每次過年過節我都會試著做這幾道菜,但都做不出外婆做的那個味道

  • 8 # 格格美食記

    個人覺得味道跟情懷是貫通的,就比如說今天我在飯店吃了一道燒椒涼粉,讓我想起了媽媽的味道,想起了小時候媽媽把從地裡摘回來的青辣椒放在柴灶裡燒熟,放點鹽然後剁蓉,用來拌涼粉,真是太好吃了,吃的是味道,也是情懷。

  • 9 # 美文美書美畫

    對於離家在外的遊子來說,最喜歡吃的菜肯定是情懷;而對於一個吃貨來說,最喜歡吃的菜肯定是味道。哈哈......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你敢不敢公開自己最大的弱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