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正念ing思維

    ”嚴父慈母”

    中國歷史悠久

    悠久的歷史文化習慣已經根深在我們的骨子裡

    天性使然,這樣孩子更容易接受和習慣

    當然父母的性格如果更適合“嚴母慈父”也未嘗不可,總比父母“角色缺失”對孩子的成長要好

  • 2 # 果果爸有煩惱

    這個問題大家都有自己的觀點,有認可嚴父有認嚴母,都沒錯。

    但我有一些不同的意見必須說說,在家庭裡,母親父親既要嚴也要慈,必須雙面同時具備。孩子要想健康成長,家庭的規矩必不可少,也就是我一直說的,給孩子設定邊界,必須讓孩子知道邊界就在這裡,出界會有懲罰。在孩子犯錯的時候,父母必須站在同一條戰線裡,制訂了規則就必須按照規則辦事,決不能一個紅臉一個白臉,規則老能通融,邊界老能打破,孩子就會不斷的試探底線到底在哪裡,父母一方的權威也會受到挑戰,反正會有人站出來和稀泥,孩子不會有敬畏。

    熊孩子都是這樣來的,那家沒規矩?爸爸正教訓孩子看電視每天不能超過一小時,媽媽心疼的過來說沒關係再看幾分鐘;媽媽不讓吃太多糖,爸爸悄悄的給孩子再塞幾顆,這樣類似的情況大家都遇到過吧。孩子知道規矩是可以打破的,爸爸媽媽是可以分化拉攏的,他的心思只會用在如何與家長鬥智鬥勇上。

    只有爸爸媽媽互相支援、互相關愛,家裡的規矩大家都一視同仁,父母都能夠給孩子關心、鼓勵,關愛和包容,給孩子做好的人生表率,孩子才能健康成長。

  • 3 # 趙紹亮

    嚴父慈母或是嚴母慈父多辦是因父母的脾氣,秉性決定的,因人而異,各有利弊,具體闡過一下。

    先說嚴父慈母,傳統觀念裡養不教,父之過,也就是孩子的教育主要責任由父親擔當,母親則負責孩子的衣食照料,父親堅強剛毅,豁達開朗,再加上作風嚴謹,在孩子面前表現為男子漢的氣概,大部分孩子從記事到十幾歲時,都是以父親作偶象的,父親的高大形象,感染了孩子,從而在教育孩子的問題上更有說服力,對孩子的性格形成也起到了一定作用。母親的慈愛和對孩子的精心呵護和耐心陪伴,能對孩子心靈上的撫慰,由其是在情緒不好的時侯,母愛更能使孩子得到安慰,對孩子的愛心和慈悲情懷的形成起到至關的作用。

    但是,慈母多敗兒也是有道理的,母親過於仁慈,就能容忍孩子的一些小毛病,放縱一些不良習慣,久而久之,就會養成孩子,任性,嬌縱,不服管教,不能面對挫折和失敗。為將來求學和走上社會埋下隱患。其實,母親對孩子的管教相對父親來講,應該是更有優勢的,因為,從懷孕到降生在到長大,大部分是在母親的精心呵護下成長的,透過對孩子餵奶,擦屎擦尿和洗澡等一細列照料,孩子得到了快樂和愉悅,從而產生了對母親的信任和依戀,使孩子更有安全感,作父親的是不能比較的。所以母親對孩子管教嚴一些,或是在孩子犯錯屢教不改時,母親進行責罰,孩子是誠服的,也不會記恨的,父親則不同,由於父親整日忙於工作,疏忽了對孩子的關懷和陪伴,在感情上不如和母親好,在孩子犯錯時,父親要過於嚴歷或責打,孩子從心裡是不服氣的,有的孩子甚至和父親決裂,所以,在有一個嚴母的同時,父親就該發揮男人柔弱的一面,工作之餘,要多陪伴和關心孩子。父愛如山嗎,才能讓孩子有一個溫磬的家庭環境。

    在新時代下,父嚴母慈或母嚴父慈各有幹秋,有一個溫文爾雅,樸素大方,作風正派的母親和再有一位忠厚仁慈,堅強剛毅,有擔當,有責任心的好父親,營造一個幸福美滿的家庭,才能培養出一個品學兼優的好後代。

  • 4 # 天地之間孩子王

    “嚴格”——孩子的福氣♥“嚴厲”——孩子的災星♠“仁慈”——孩子善良♥“任慈”——孩子任性♠

    中國社會,受儒家文化影響深遠,“子不教,父之過”、“棍棒之下出孝子”等儒家育子觀念深入人心,以至於“嚴父慈母”就成了千百年來中國家庭育子的通用良方!

    那麼“嚴父”的度在哪兒呢?

    姑且分為“嚴格”、“嚴厲”吧

    一、嚴格——利於孩子的身心發展!

    1、嚴格——有利於孩子形成正確的價值觀

    尤其是3——6歲期間,孩子對世界全是好奇心,但沒有任何的規則,這個時期的父母是孩子的人生第一位老師,你怎樣教他,他就是一個怎樣的人。

    這個階段嚴格要求,就好像小樹苗一樣不能任其自然的發叉,一定讓他朝主流方向發展,久而久之就逐步樹立起自己正確的價值觀,對孩子的身心健康成長有利。

    “3歲看老”就是這個道理!

    2、嚴格——有利於孩子的獨立人格的形成

    家長對孩子“從嚴要求”,規則潛化與心,促使孩子獨立思考,減少依賴性,有利於孩子獨立人格的形成。

    3、嚴格——有利於克己慎行、為人正直。

    3——12歲父母的嚴格要求,使得孩子懂得很多規則,慾望並不都是現實——合理方行。嚴格使孩子初步懂得為人的基本原則,有利於孩子正直無私、胸懷坦蕩!

    二、“嚴厲”!不利於孩子的身心健康

    你用哪些動作表示對孩子的嚴厲?

    呵斥?動手動腳?

    當你呵斥孩子的時候你的心是不是在顫抖?孩子什麼表情?是低著頭在流淚還是木呆呆的站著?

    當你動手動腳的時候你的心是不是在流血?孩子什麼感覺?是嗷嗷痛哭還是倔強倨傲?還是逃之夭夭?

    呵斥也好,動手也罷,是家長無能的表現,它使得孩子對家長輕者產生距離感,重者產生畏懼感,不利於良好親子關係的形成,不利於孩子自尊自愛感覺的積累,不利於孩子愛心的形成,不利於孩子的身心發展!

    “嚴厲”的家長往往把愛深藏心底,自己感覺“心底無私天地寬”,反正我是愛你的,我是為你好。孩子感覺到的卻是“嚴苛,給孩子內心深處埋下了“痛苦”的種子——打罵——真的不是愛!

    既然打罵都不是愛,那麼對孩子的愛一定要明明白白,循序善誘,讓孩子自己明白是非!

    那麼“慈母”的慈的度又在哪兒呢

    姑且分為“仁慈”與“任慈”吧

    三、慈母的“仁慈”——孩子愛的源泉

    母愛是天下最無私的愛,但有節制的母愛才能使孩子逐步懂得真愛。

    所謂“仁”,孔子曰:“仁者愛人”,甚至包括一切美德。

    “仁慈”的愛收放有度、“仁慈”的愛不僅僅給孩子安全感、親近感,更有利於孩子的凝聚愛的力量,愛自己、愛他人、愛社會。

    四、慈母的“任慈”——毀掉孩子一生

    “任慈”,可以理解為任性的愛,也可以理解為溺愛。

    每位朋友都知道,溺愛中的孩子任性、自私、高傲、不合群,兒時溺愛無邊,長大無法無天。

    結束語:

    在孩子的教育過程中,無論是“嚴父慈母”或者是“嚴母慈父”,“嚴”與“慈”度要把握好,我認為,“嚴而不厲、慈而不任”,更有利於孩子的身心發展!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寶寶上小班,今天回來說老師打同學了,我該怎麼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