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6649898090965

    輕醉,人最清楚,表現能力比一般時候強。

    中醉,意識清楚,腦子迷糊,到了酒壯人膽的時候。

    深醉,意識迷糊,腦子清楚,到了行為不聽腦子使喚的時候。

    爛醉,頭暈-頭痛-舌頭麻木-口中泛唾-胃裡灼熱-頭重腳輕-胸中翻騰-頃刻吐出-難受的想死。

    一般第二天看到酒瓶也有反感。

    第三天又逃不過酒的誘惑。

    一個禁酒的人!!!!!!!!!!!!

    ★其實醉酒有很多種,因人而異,總的說來都是由於酒精中毒,使人的身體不舒服,有的還會讓人的神志不清,說糊話,而酒醒後卻一無所知,我爸就是這樣。有一次,我心情覺得特壓抑,無聊之至,於是和舍友來到廠外小餐館,要了幾瓶啤酒,人都說借酒消愁嗎,於是放開了喝,大口大口的喝,漸漸地,覺得身體輕飄飄的,頭不想抬,只想趴在桌上睡上一覺,渾身發熱,看到桌上的熘肝就想吐的厲害,手也變得出奇的笨,想喝口水,竟然把水杯都弄打了,想睡覺,腿不聽使喚,走不動了,於是打電話叫來了工友,來接我們,才幾十米遠,我搖搖晃晃地走了好長時間,走走停停,想吐,想睡,口齒還算清晰,神志也特清醒。

    酒是我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種飲品,在人生許多慶典和人際交往中,酒都是不可缺少的媒介。而酒文化在中國五千年的傳統文化中更是淵源流長。算起來自己已有二十多年酒齡的人了,喝進的酒可以差不多用噸來計算了,但在心眼兒裡真是不喜歡飲酒,對那種強勸強飲的飲酒方式更是不敢恭維。雖然親朋相聚,或是工作應酬常常需要飲酒,甚至是搏酒,但自己卻對飲酒沒有絲毫興趣,從不獨自飲酒,更沒有那種自娛自樂的感覺。有的時候,我其實也很羨慕一些朋友那種“對酒當歌,人生幾何?”的灑脫和雅興,也理解那種“何以解憂,惟有杜康。”的落魄和失意。但是,自己卻從來沒有體驗過飲酒所帶來的情感寄託,飲酒對我來說就是一種負擔和無奈。

    自己不喜歡飲酒,並不是酒精過敏,更不是不能飲酒。在一般情況下,60度的高度酒,喝上半瓶,自己的身體沒有一點不適,低度酒一次喝上一瓶也能承受。但飲酒過後身體的不適和飲酒過量那種掏心剜肺的感覺,真是讓我望而生畏。滴酒不沾,與情與理往往難以做到,自己只好控制一下飲酒量或推辭一些應酬,少飲一些罷了。

    自己為人比較實在,在酒桌上難以經得住別人的軟磨硬泡,年輕時飲酒經常過量,也出過幾次洋相。但時間長了,就學會了自我保護,只是與同摯友在一起飲酒時沒有任何戒備,想怎麼喝就怎麼喝,喝多和少完全不放在心上。偶爾小醉,更有一番樂趣。但在工作中的應酬裡,則非常留意,儘量少飲,或剛開始時儘量控制,不至於到最後與別人搏酒時出洋相,那種心情真的很煩,也好累。

    其實,飲酒也同為人處事一樣,常常要玩智力遊戲。平日裡,凡事誰都要爭爭搶搶,惟恐自己吃虧。只有在酒桌上,每個人都是那麼的謙讓,誰都希望自己少喝一些,力爭讓別人多喝一些。這種例外,在別的方面你難以看到。在酒桌上,酒杯一端起,大家就都象“活雷峰”(這種比喻有可能不太恰當)一樣,千方百計地想辦法讓對方多喝一些,當費盡口舌的將一杯酒勸下去,就會象完成一項任務那樣洋洋得意;而被動飲酒的人則無論是否願意,也要筋鼻瞪眼咬牙把杯中酒喝乾。本來美味佳餚不可多得,但在他人的盛情之下,卻常常喝的迷迷糊糊,東西難辨。

    現在還對自己第一次醉酒的經歷記憶猶新。那是在1983年的秋天,當時,我在製材廠當工人,我為了籌備結婚蓋了三間簡易房。那天我上夜班,白天休息,就同表弟在給新房砌煙筒,幹完活以後,已是中午時分。舅父母不在家,我就同表弟到市場買了一些熟食,還買了兩瓶汽酒(俄式用麵包屑發酵的酒,度數很低),兩個人邊吃邊聊。當我們快要吃完的時候,舅父家來了兩個客人,進屋看主人不在,放下東西就走了。我表弟很好奇地將客人拿來的物品開啟,發現裡面全是酒。有幾瓶白酒,還有幾瓶棕色叫不出名字的酒(後來才知道是威士忌),但外包裝非常漂亮。我們以為是果酒,就好奇的開啟一瓶,我和表弟各自嚐了一口,都覺得很辣。但又一想,既然打開了,不喝也是浪費,我倆就你一杯,我一杯,很快一瓶就見了底。剛喝完還沒事,可不大一會,就覺得天旋地轉,頭重腳輕了,胃一個勁的往上反,坐也不是,躺也不是,折騰的十分難受。後來,實在堅持不住了,兩個人都跑到外面嘔吐去了。外面下著小雨,剛開始吐完還回到屋子裡躺會兒,後來就只有蹲在外面吐個不停,被雨淋得全身精溼,樣子十分狼狽。等折騰完了,上班的時間也快到了。可這時,自己渾身一點勁也沒有,連走路很困難。恰巧,未婚妻剛剛下班回來,我就讓她用腳踏車將我馱到單位。一個大男人,讓女人用腳踏車馱著,那種感覺別提多尷尬了。那次自己醉酒後語無倫次,頭重腳輕,東倒西歪的慘像,讓我事後一想起來就臉上發燒,無地自容,也領教了醉酒的滋味。從那以後,還有過幾次醉酒的經歷,有的時候是為了陪朋友、陪客人,出於無奈而醉;有的時候是為了榮譽和尊嚴而醉。雖然醉酒的原因不同,但醉酒後的感覺卻都是一樣的痛苦和無奈,給身體造成的傷害也需要幾天的時間才能恢復過來。有的人一喝多了,就吵吵要戒酒,到頭來該喝照樣還得喝。但我還沒下過決心戒酒,我覺得那是不可能的事情,也很不現實。但如何把握,可就在於自己了。

    自己在飲酒方面也算是久經沙場,但始終沒有瀟瀟灑灑的感覺,更談不上樂趣而言。我本是一個好動健談的人,可在酒桌上話卻很少。平常性子很急,可在酒桌上我卻對別人的過激言行毫不介意,也從未因飲酒同別人發生過不愉快的事情。這一點,不但是親戚、朋友,連我自己都覺得奇怪。這也許同那些平日老實,沾酒就一反常態,說話滔滔不絕,或惹是生非的人一樣,都是酒精作怪的緣故吧。

    有的時候,我也很羨慕一些朋友,沒事喝點小酒,發點牢騷,打打麻將,侃侃大山,吹吹牛皮,找一點心理平衡。但自己卻從來沒有體驗過那種樂趣。經常是一上酒桌話就少了,甚至是沒了。稍微喝多一點,就趕緊找地方休息。有時,在酒桌上自己特別留意醉酒人的講話,你看他說的海闊天空,毫無遮攔。有的時候說的什麼,連他自己都不清楚。而你卻要裝出一付席耳恭聽的樣子,強忍著不能笑出聲來,以免引起對方的不快。

    我雖然找不到那種“酒逢知己千杯少”的感覺,也沒有體驗過“何以解憂,惟有杜康”的情愁,但也確確實實地感覺到酒的魅力所在。它能讓一個沉默寡言的人變得喋喋不休;也能讓一個膽小怕事的人變得英勇過人;還能讓人摘去虛偽的面紗,實實在在的說上幾句真話;更能讓素不相識的人一見如故成為好朋友。這其中的奧秘和內涵沒有親身體驗,你就永遠不會享受到那種刻骨銘心的感受。

    “適量,微醉,盡興。”這是我對好酒者的忠告,也是對自己的戒勉。既不能酒醉人生,更不能因噎廢食,只有把握好這個尺度,才不會在迷茫中虛度自己的一生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過於計較等於懲罰自己,善待別人就是恩待自己。這想法對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