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有歷史

    姜維守在劍閣,始終沒有放鍾會進入成都盆地。但可惜的是鄧艾從陰平滲透到後方,破了成都的防。姜維面臨兩個選擇,一是投降。二是反擊。魏軍的實力是要強過姜維的,反擊沒有把握。那麼有沒有另外的可能呢?比如說退回成都平原,殲滅數量較少的鄧艾軍?或者不打鄧艾,直接掉頭東下,逃往白帝城與東吳匯合?這同樣沒把握。鍾會就在劍閣,如果臨敵退兵,很大機率會被鍾會追擊而潰散。從大形勢上看,奔還蜀中,前有鄧艾後有鍾會,前後受敵,這也為兵家所不取。

  • 2 # 一個過了河的卒子

    1.蜀國從夷陵之戰之後綜合實力遠遠落後魏國,只有據險而守,而成都平原無險可守,2,宦官黃皓向後主進讒言要害姜維,姜維向人求計,那個人告訴他效仿諸葛亮去隴西沓中屯田避禍!3劍閣可以隨時支援其他前線關隘城池。守益州沒有戰略緩衝。說點題外話,當年抗美援朝也有一點為了贏得戰略緩衝的意思。

  • 3 # 老王春秋觀史

    在鄧艾的奇襲之下,在綿竹防守的諸葛瞻卻因為不聽部下的勸說,防守險要之地,使得鄧艾長驅直入。最終因為諸葛瞻的猶豫兵敗,成都被圍。後主劉禪看到形勢不利,已經無力迴天,只得投降。這時的姜維還領兵在外,為什麼不率領軍隊固守?為什麼不等待東吳的援軍?

    劉禪已經投降,忠君的姜維接到旨意只能投降

    在姜維退守劍閣,和鍾會針鋒相對的僵持的時候,鄧艾的奇兵已經擊敗了諸葛瞻,兵臨成都城下。等到劉禪投降的時候,姜維還在和鍾會對峙。可以說,如果沒有鄧艾的奇兵偷襲,蜀漢並不一定會敗,當時攻打劍閣的鐘會面對姜維的防守也是無可奈何,已經準備撤軍了。

    可就在這個時候,劉禪開成投降,成都陷落的訊息和劉禪的敕令來了。命令姜維放棄抵抗投降。這對於姜維來說,是一道無法違抗的命令。對於一直忠心於蜀漢,立志北伐,匡扶漢室的姜維來說,忠於劉禪,就是終於漢室。雖說劉禪投降了,但還是其心目中的君主。君主的命令是不可違抗的。所以姜維只能投降。

    姜維的投降是假投降,還是一心想復興漢室

    劉禪的投降,可以說已經動搖了蜀漢大部分將士作戰的信心。面對這種情況,姜維只能服從命令投降。但姜的投降並不是真心的。而是在等待時機,也可以叫做伺機而動。為復興漢室做準備。這從後來姜維勸說鍾會反叛就可以看出來。

    姜維看出了鍾會擁兵自重,企圖謀反的心思,因此勸說鍾會謀害軍中的魏軍將領,準備謀反。後來鄧艾被鍾會陷害,被奪了兵權押往洛陽,在路上被鍾會派人殺害。姜維雖說說動了鍾會謀反,可是卻最終失敗被殺。

    姜維等不到東吳的援兵了

    根據三國志的記載:

    冬十月,蜀以魏見伐來告。......甲申,使大將軍丁奉督諸軍向魏壽春,將軍留平別詣施績於南郡,議兵所向,將軍丁封、孫異如沔中,皆救蜀。蜀主劉禪降魏問至,然後罷。

    根據這段記載,當時蜀國向東吳求救的時候,東吳確實出兵相救了。東吳派遣丁奉出壽春,“圍魏救趙”,又派留平前往荊州商議從永安入川,另外,還派丁封,孫異從漢水入漢中救援。可是正在東吳進行救援的時候,傳來了後主劉禪投降的訊息。劉禪的投降,可以說已經代表著蜀漢滅亡了,這時候再勞心費力的前去救援,在東吳看來已經沒有意義了。

    更何況,東吳得到訊息,發兵救援蜀漢,是需要時間的,等到出發後沒多久,得到劉禪投降的訊息,前線的將領肯定不敢自作主張繼續前去救援,肯定要請示彙報。這一來一回,時間已經耽擱的差不多了。這時的姜維恐怕已經成了孤魂野鬼,哪裡去等東吳的援兵?

    總結

    姜維投降是其忠君的具體體現,投降是被迫的。可能對於有的人來說,君主投降了可以致君主的命令於不顧,繼續領軍作戰。可是對於忠君的姜維來說,君主的命令是不許遵守的。更何況,姜維的投降並不是真心的,而是假投降,還是在為復興蜀漢在努力,只可惜最後功虧一簣。至於東吳的援軍?在得到劉禪投降的訊息後,東吳就撤軍了,哪來的援兵?

  • 4 # 蘇沉船

    問題的答案是時間不足,不僅孫吳來不及增援成都,就連蜀漢從永安調動的閻宇部隊都沒來得及趕回成都參戰。

    時間之所以不足,又由於姜維戰略失誤造成的惡性影響。當年姜維提議劉禪改變漢中國防部署,把漢中各處圍守的兵力抽出,轉移到隴西地區佈置戰線,再把胡濟的主力部隊後撤到漢壽,這使得漢中國防門戶大開。鍾會伐蜀時魏軍輕易就進入漢中平原作戰,兵鋒直抵陽平關,並很快拿下蜀漢重鎮關城。

    圖中綠框是原漢中防區,紅框是姜維裁減漢中部隊後新建防線。漢中都督胡濟的部隊更被調動南方的漢壽,遠出圖外。

    這時候的姜維還遠在沓中屯兵,撤退途中遭到鄧艾伏擊,影響了撤退步伐,姜維沒來得及返回漢中戰線,鍾會就已經攻破關城,意味著姜維只能退守劍閣抵擋鍾會入蜀。

    要知道諸葛亮當年寧願從漢中出兵祁山,也不願意長期逗留在隴西,這樣必定會造成漢中空虛的局面,所以寧願進退之時多走一段路。姜維這樣長期駐軍在隴西就明確是向司馬昭暴露自己主力在隴西,那漢中兵力定然不足,司馬昭就是根據這個情報攻蜀,一戰而成。

    關城淪陷,於是就給予鄧艾走陰平小道的機會,倘若姜維能夠返回關城抵擋鍾會,鄧艾到了陰平也不敢走小道入蜀,因為他的戰術意圖是騷擾劍閣蜀軍後方,給鍾會製造攻破劍閣的機會。鍾會大軍無法壓在劍閣,鄧艾入蜀就沒有意義,這樣戰線就太遠了。

    如圖所示,鍾會和鄧艾其實是並行進軍的,如果鍾會的部隊沒法抵達劍閣關,鄧艾走陰平將不具備戰略意義。正確提防鄧艾的辦法應該是從一開始就把鍾會阻擊在漢中。這樣鄧艾比較可能往東進軍去增援鍾會,夾擊駐守在關城的姜維。

    所以整個戰役裡姜維要負上戰略戰術失誤的最大責任,倘若按照劉備從前防禦漢中的辦法,鍾會大軍進入漢中時會遭到蜀軍頑抗,沒法輕易打到陽平關。更別談短時間內可以逼近劍閣,當年王平在漢中只用了三萬兵力就把曹爽十幾萬大軍拖住,等待費禕援軍從蜀地出發,自衛反擊大破曹爽軍。

    防禦戰講的是時間與空間,漢中是蜀國門戶,劉備拼死都要拿下,一旦漢中防線被攻破,敵人直入蜀地就不只是打仗這麼簡單。因為鄧艾入蜀後使各地百姓紛紛逃散,縣城相繼向鄧艾投降,直接影響到蜀漢民心、使經濟受損,如此也直接影響到本國對前線的供給,整個國家都已經陷入混亂當中,甚至說各地守軍不肯投降的都只能各自為戰,已經沒有章法可言。

    到了這種地步,讓駐守在劍閣的姜維死守益州意義已經不大。《華陽國志.劉後主志》記載了姜維當時的意圖:“姜維未知後主降,謂且固城;素與執政者不平,欲使其知衛敵之難,而後逞志;”

    意思是講即便鄧艾軍逼近成都之際,姜維還在考慮自己跟政敵黃皓之間的矛盾,此刻衛將軍諸葛瞻已經死了,朝中已沒有牽制姜維權力的武官,他只要讓鄧艾嚇唬嚇唬劉禪,劉禪日後必定只能倚重姜維守衛國土。姜維到末了考慮的還是在蜀漢的權力問題,他的戰略目光何其短淺可想而知。

    時間不足就是姜維自己所造成,他不是不願固守,是自己戰略失誤造成惡果。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上廁所之後不沖水算不算沒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