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aiqin123451997
-
2 # Yaesiop
同一個問題,有很多個答案。但在這個不愁溫飽的年代,吃剩下的飯菜原因無非以下幾種:
1、正如題主所說,有些人吃剩下的飯菜,並不是因為覺得浪費可恥,而是因為心疼錢。許多人說這個社會遍地是商機,錢非常好掙,那只是站著說話不腰疼,他們看不到許多人無數次創業失敗,看不到許多人冥思苦想找不到出路,更看不到許多人必須節衣縮食計算著開支。
我們經常在新聞裡看到某某靠經濟頭腦創業成功,然後大肆分享成功的案例,案例闡述的成功經過,似乎人人都可以輕鬆做到。而事實上,很多人循著同樣的路徑謀求發展時,才發現現實有太多的阻礙限制了出路,最終,積極創業變成了盲目跟風。
每個人光鮮的外表背後,都有一些不為人知的苦楚,別人不瞭解我們的難處,我們也看不到他人的拮据和困窘,所以,很多人都在計算著消費開支,吃剩下的飯菜確實是為了儘可能的節省。
2、大部分人吃剩下的飯菜,只是一種生活常態。一些人口眾多的大型單位,通常會制定固定的食譜,每頓飯必須嚴格遵照食譜製作。為了防止剩飯剩菜腐爛變質,會把剩飯剩菜處理掉,但一般都是單位養豬,或者聯絡固定的泔水處理作坊,並不會當作垃圾倒掉。
而我們尋常百姓家裡的一日三餐,不可能每頓飯都能做到剛好吃完,自然會有剩飯現象,但這只是偶然現象,試問誰家每次都把剩飯倒掉了?畢竟不是經常出現剩飯,我們沒必要聯絡專人來處理,有些家庭也沒有養牲口的條件,所以剩下的飯菜留著下頓吃,是很正常的生活習慣。
3、勤儉節約,不浪費糧食,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唐代詩人李紳在《憫家》中就指出: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簡單質樸的詩句,道盡了農民的辛酸。我們國家是個農業大國,農作物產品出口全球。但仍有許多地區的百姓,還掙扎在溫飽線上。
從上小學開始,老師都教導我們“浪費可恥”的理念,時至今日,卻出現越來越多的浪費現象,不得不說是人性道德的缺失,和世風日下的悲哀。
總之,除了食物過期變質,不管其他什麼原因,都不是我們肆意浪費的理由,這是中華民族美德的傳承,更是人文社會公德的體現。
-
3 # 笑了笑了灰了兔
我覺得兩種都不是根本原因,第一種,可恥只是基於一種外在的壓力而不得不做,真正為什麼不應該浪費,壓根都沒有體現,如果讓一個人去做一件事情,只告訴他不做的後果,可能會適得其反。
第二種 心疼錢,也沒有說到點上,錢本身就只是一個為流通的工具,為人所用,心疼也就代表重要,錢沒了,還可以掙,有心疼的功夫不如想想如何獲得。
我個人是看不慣浪費糧食的行為的,糧食存在意義,本來就是用來吃的,拿來浪費,有悖於常理。
大了說,糧食就是人類生命之源,任何國家,缺什麼也不能缺糧食。像咱們國家,歷年來保護農民的耕作的土地,因為土地資源有限,糧食作物更有限,人 口在增長,糧食越來越寶貴。
有人說,我們有錢,可以進口啊!糧食是國家的根本,作為一個大國來說,不能做到自給自足,是不是會受到更多的牽制,面臨更多的危險。
曾記得美國因為要研製新能源而減少糧食出口,導致全球糧食價格暴漲,如今美國挑起的貿易戰,一直用糧食作為砝碼,試圖打壓我們國家,但我們國家要是糧食充足,基本達到自給自足的狀態,又何必受到這些制約呢?
其實,不僅糧食,包括人類享受的種種的物質,都是來自大自然饋贈的資源。然而這些有限的資源,正被人類這個龐大的物種以超快的速度消耗,想象一下,未來的人類,面對的將是怎樣的處境,現在的我,想想就有點後怕後怕的。
所以,為了我們的後代還能夠存活下去,為了我們的後代不至於被餓死,請拒絕浪費!!
-
4 # 別聲響
浪費糧食與錢
在以前,夫妻過日子,捨不得吃,捨不得喝,常常是上午剩的飯菜下午吃,下午剩的飯菜第二天吃。這就是勤儉節約的高尚的品德。是受人尊敬和學習的。
據說,這還不算會過。過年時,一塊豬骨頭,幾乎每頓飯都從菜鍋裡撈出來擱好。來客時菜裡的面丸子等吃完再從菜裡撈出來,用清水衝乾淨擱在菜籃裡掛起來,等下次來客時再從掛著的菜籃子裡拿出來。那時,日子艱苦貧窮,誰又笑話誰呢。家家都這樣。那時的人懂得珍惜糧食,節約過日子。從另一方面講那是國家不強大,科技不發達,條件受限制。據說,那時沒有化肥,一畝田一年才收入二三百斤糧食。沒有拖拉機,沒有水泵,更沒有電。人們就是再會算計著過日子也從來沒有富裕過。條件覺定貧富。
在現今做什麼說什麼都以金錢來衡量的時代裡,那些被倒掉的剩菜剩飯就是在白白的浪費錢啊。錢從哪兒來,有人靠智力,有人靠勞力,有人靠經商,還有人靠肉體。更有人靠坑蒙拐騙。那麼,把糧食賣了照樣換成錢。在現在精打細算權衡輕重的人的眼裡,做人出事的方式不一樣。拿著的錢花不了時捨不得扔,擱在自己的布袋裡。什麼時候錢都是自己的。而吃剩的飯菜,是不能擱在布袋裡的,儘管能放在冰箱裡。在如今重視生命講究衛生的高生活高消費的時代裡,如果把吃剩的飯菜擱起來,不管擱在哪兒,那剩菜剩飯還有質量保證嗎?還和新鮮的一樣嗎?還衛生嗎?吃了會不會對人有害。誰敢保證?這也許有道理。我無話可說,但是我到想起了我記憶猶新的事。那時候,我們農村每逢紅白喜事,都把剩菜剩飯每家每戶均勻的分點。我母親就用盆子盛好擱起來。炒菜時就極少的放點。菜很香很好吃,比吃山珍海味都好。而且,一吃好多天。我到從沒聽說有哪人吃了會生病的。我到是夢也似的盼望著紅白喜事的到來,如過年一樣。
時代不一樣了。有人說老眼光不要看新問題。
這讓我想起了一個家喻戶曉的小故事:說是在以前,發大水時候,一個財主懷揣一塊金子就爬到樹上,一個人懷揣一塊餅子就上樹了。大水遲遲不退,懷揣著金子的人餓的不行,懷揣著餅子的人餓不著。他想用金子換餅子。有餅子的人說,我不要你的金子,給你餅子我不餓死了嗎?金子能當飯吃?等到大水退去後,有金子的人餓死了。有餅子的人不但沒死還得到了金子。
這說明糧食的實用價值永遠高於金子。
現在經濟繁榮,物資充裕,再有這樣的思想讓人笑話的。
人無遠慮必有近憂。什麼事都好說,唯天災無法知道。天災無情。要讓人真正的認識人的生活理念,處事態度,真正的明白人最終所需要的是什麼。社會再發達,但勤儉節約的品質不能丟!千里之堤毀於蟻穴!我苦口婆心的這樣說不是要你去吃剩菜剩飯,而是要你對你所扔的剩菜剩飯有些心疼,懂得珍惜每一粒糧食。儘量的少浪費剩菜剩飯。儘量的規定自己能吃多少就盛多少,吃不飽可以盛去。
倒掉剩菜剩飯著實讓人心疼,我心疼的是在人倒掉剩菜剩飯的同時,不懂得生活的辛苦,不懂得珍惜,不懂的怎樣面對大災的到來。但願沒有這一天!
回覆列表
不是這樣的。知道我們浪費的那些糧食夠一個山區小孩生活一年了嗎?當我們覺得生活虧欠了我們或者我們還在為了一些小情緒不開心的時候,我們就應該去那些山裡走走。去看看哪裡的孩子們。他們的笑容會告訴你答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