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盧秀輝侃侃詩書畫印

    盧秀輝

    “寧拙毋巧,寧醜毋媚,寧支離毋輕滑,寧直率毋安排”。

    三寧三毋,是由明末清初人傅山提出來的,作為書法美學法則之一,對後世產生了巨大的影響。“寧拙毋巧”,最早可追溯到老子“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辯若訥”的哲學思想。“寧支離毋輕滑,寧直率毋安排”,特指指書法創作的佈局、結體、筆法等,其審美含義包含於前兩項之中。

    “寧醜毋媚”中 “媚”字,在中國古代審美概念中早己存在,於魏晉南北朝時,如果說周秦兩漢藝術以宏偉、莊嚴、拙重為書法特點,至魏晉時期,以重風韻流動的美學新概念而風行,所謂“魏晉風度”。王羲之、王獻之行草書之妍媚、優美,另開風氣,至今而不盛,極講究“龍跳天門,虎臥鳳闕”“矯若遊龍,翩若驚鴻”的動態韻律。明末清初,大書畫家、大學問家傅山,對統治階級提倡的甜俗媚態風氣,針對性的提出了“寧醜毋媚”口號。

    傅山的書法得力於蔡邕漢隸的古樸,顏真卿書法的雄渾莊重,“書重漢唐”。他一生追求縱橫馳騁,雷雨交加的支離形式美,支離、直率、於醜中體現美態,於甜俗拉開了距離。 傅山的“騖書”,不隨人俯仰,他的三寧三毋媚,更是留給後人的寶貴審美遺產。

    傅山是真藝術家!

    大凡藝術家者有兩種:一為真藝術家;一為偽藝術家 !

    真藝術家者,必有張揚的個性,超人的才情,鮮明的立場,獨到的藝術語言,成熟的思想體系!

    而偽藝術家者,則是打著藝術的幌子,招搖撞騙,故弄高深.其手段比社會騙子不同者就是披上了文化的外衣而已.

    傅山是真藝術家! 他出生的時代是中國歷史最荒唐的時代, 萬曆帝創下了三十年不上朝的記錄.從此,大明江河日下,在傅山三十八歲的時候,終於國破山河碎.

    傅山出生的時代也是中國文化史群星燦爛的時代,邢侗,湯顯祖,董其昌,顧憲成,張瑞圖,張景嶽,米萬鍾,馮夢龍,黃道周,凌濛初,徐霞客,王時敏,倪元璐,張岱,陳鴻壽,龔賢等人在影響中國或是在準備在不久的將來影響中國.那是一個令文化人神往的時代.也是驗證文化人道德良心的時代!

    公元一六七八年,康熙十七年.傅山七十二歲.

    是年開博學鴻詞科.

    此舉表面是清政府向天下士人示好.其實是對漢文化人的一次誅心.天下士人莫不向往.各省府紛紛舉當地博學碩儒.對這些明朝遺老遺少的最後一塊硬著的骨頭動起了手術刀.這把手術刀就是千古不敗的靈藥~考功名!

    這些碩儒在一地一時都有很大的影響,收復這些刺頭就基本擺平了那些湧動的暗流.

    揚州八怪之一的金農.也曾被舉博學鴻詞科.

    我對金農心許神馳.金冬心一生潦倒,以至死後他的兒子都沒有錢從杭州到揚州奔喪.更沒有能力扶柩南下.而其活著時,一身傲骨.但他也為功名累.後人說他"舉博學鴻詞,不就.".我好長時間都沒有搞懂,這個"不就"是什麼意思.是被舉了,沒有肯去考?還是沒有考上?後來查了一些資料,才知道是沒有考上.可見,用功名來誅心,這招棋也確實狠!

    傅山是被知縣戴夢熊硬勸上驢車的.也有書上說傅山是被"舁"至北京.意思是用筐子抬到北京的.總之,傅山成行了.行前他對戴夢熊寫了個長箋,意思說自已人已衰老,對考試的事沒有把握.傅山到北京後,以死拒不入大清國門--崇文門!居崇文門外荒寺,稱疾堅臥不起.據說公卿履滿其門.老傅居然在此開講杜詩.就是寫那個"國破山河在"的老杜的詩!

    傅山在想什麼,不得而知.我只知道,他不想讓人給誅心!

    轉年春三月,開考.傅山稱病沒有應考!有時,我也想在心裡噁心一下傅山.老傅是不是為了保他的碩儒名,而沒有敢考?想到此,我為我的小人心腸而由不得孕婦般的自我噁心了一把!

    傅山被放還後,清政府授予他中書舍人的榮譽稱號.意思是傅山到宮裡抄抄寫寫還算行吧.也算被清政府給涮了一把.天下事就是這樣,你涮人也總得給別人涮.

    而傅山至死都耿耿於懷"中書舍人"這四個字.他到死知道了蒙羞的滋味.

    若干年後,有個寫<儒林外史>的爺們,人家被舉博學鴻詞科後,硬是連北京都沒去!

    傅山是藝術家中很難得一見的不裝的人!

    這是個非常了不起的品行!這種品行在現代已經徹底失傳了!真正的失傳的時間我沒有考證過!失傳的原因我是知道一些,因為在現今的中國,沒有了讀書人!

    傅山在<霜紅龕集>字訓中說:"寫字只在不放肆,一筆一畫,平平穩穩,結構得去.有甚行不得."

    千古至論!

    書法是什麼?玩!玩藝!玩藝有高下之分!先從人斷.人品有高下,影響到人智的高下;人智的高下影響到認識的高下;認識的高下影響到欣賞的高下;欣賞的高下影響到取法的高下;取法的高下影響到學習的高下;學習的高下影響到玩藝的高下!

    上面傅山一語,沒有那個老師肯對人說.他非要橫平開講,然後玄其技.技是什麼?

    "寫字無奇巧,只有正拙!"

    傅山在<霜紅龕集>雜者中說:"字與文不同者,字一筆不似古人,即不成字;文若為古人作印板,尚得謂之文耶?此中機變,不可勝道,最難與俗士言.字亦何與人事,政復恐其帶奴俗氣.若得無奴俗習,乃可論風期日上耳,不惟字."

    只此兩段,夫復何言!

    傅山是真藝術家!

    風氣如此,神往古賢!

  • 2 # 徐文樞

    “寧拙毋巧,寧醜毋媚”,這是清代書法家傅山先生提出來的關於書法的美學原則。這一審美原則的核心,主張清新自然,拙一點兒,醜一點兒,還可以接受。如果專為討巧、媚俗,那就令人討厭了。

    傅山先生的這一書法美學原則,得到世人的讚許,併成為後來者實踐上的遵循。一段時期,書法界流行一種叫做拙筆字的字型,這種字型,有點兒像小孩子剛學寫字時寫出來的字的樣子,字形有些歪歪扭扭,結構也不是很勻稱。但拙筆字很受人喜愛,因為它透著一種稚氣,顯得清新而自然。這種字型的流行,不能不說是受傅山先生這一理論的影響的結果。

    “寧醜勿媚”,是審美原則,這一原則已不僅僅限於書法,流行至今,已經成為對一切事物的審美原則。

    在題主所提問題中,“奇醜態應醜成個什麼模樣才可接受?”在我想來,題主所提問題,已不單單是指書法上的審美原則了。從語態上看,他應該指的是對人的審美。

    如果把“寧醜毋媚”用在對人的審美上,這一原則應仍然有它的適用性。不是有這麼一句俗語嗎?“醜妻近地家中寶”,選一個醜一點的媳婦,放在家裡放心。人長得醜一點並不可怕,可怕的是那種故意打扮的非常妖冶,媚態十足的人,倒是十分的不可取。

    現在的女人沒有不化妝的,如何化妝?應該把握一個什麼樣的原則?我覺得傅山先生的“寧醜毋媚”的美學原則,就很實用。薄粉輕施,紅唇輕點也就可以了,不要化得象個妖精似的。

    傅山先生所說的醜,並不是真正的醜,它是相對於媚而言的,應該理解為清新自然。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戰爭給人類帶來的後果是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