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有人勸李鴻章稱帝或攻元,他為什麼不同意?
2
回覆列表
  • 1 # 一點點歷史

    清朝晚期,確實有兩個漢人有能力推翻滿清恢復華夏衣冠,他們是曾國藩和李鴻章。

    自從太平天國運動後,以湘軍為代表的漢人地主武裝實際上已經成為了大清軍隊的主力,滿清八旗和綠營基本上成了擺設。

    1864年,湘軍攻佔南京,曾國藩登上了人生的巔峰,手握重兵,佔據江南,滿清的命脈就握在曾國藩手中,手下有人勸他振臂一呼必然天下漢人相應,可是曾國藩選擇了做滿清的忠臣。

    三十多年後,李鴻章遇到了和曾國藩相同的情況,不同的是這次李鴻章可以說遇到了千載難逢的良機。

    1900年老佛爺很生氣,後果很嚴重,她準備借拳民之手給列強點兒顏色,於是引發了八國聯軍入侵,老佛爺這次很有種,她發動了全國動員令,想和列強拼命,沒想到手下這幫大臣卻給了她一個下馬威。

    以李鴻章,張之洞,劉坤一等封疆大吏為首的一批漢臣私下和列強簽訂了《東南保護約款》,意思是老佛爺,您自己玩兒去吧,我們不參與,這就是所謂的“東南互保”,他們還私下商定,如果老佛爺和皇帝遭遇不測,則擁立李鴻章在南京另立政府。

    東南互保實際上已經標著這大清的中央集權統治瓦解,這時候李鴻章自立的條件已經完全成熟了,可是接到了老佛爺的召喚,李鴻章又再次北上,拖著病體為大清議和,耗盡了最後一絲精力。

    我們之所以沒有看到“李大總統”閃亮登場,主要原因我認為有這幾點。

    1、此時的李鴻章年近八旬,身體又不好當了一輩子的忠臣,晚節不保他是不能接受的。

    2、和洋人打了一輩子交道,李鴻章深知封建帝制已經無法適應時代的潮流,稱帝是不可能的了,另立政府只能成立民主政權,李鴻章心底又接受不了。

    3、從清政府戰敗後李鴻章的表現來看,他壓根就沒有稱帝的想法。

    4、“東南互保”看似清政府統治瓦解,但實際上老佛爺從沒有失去對東南各省的掌控,慈禧令李鴻章北上議和,他絲毫沒有遲疑,而張之洞等人也都在慈禧的掌握中。

    李鴻章不稱帝很多人覺得惋惜,但是對於李鴻章本人來說或許這才是他始終堅持的忠臣原則。

  • 2 # 王莊村口有條龍

    說實話,他就壓根沒有這個念想,擁兵自重後來稱帝成功建立王朝的,歷史上沒幾個,特別是在農民起義被鎮壓後,前面曾國藩這麼牛逼都沒有,他的學生李鴻章就更不敢了,也不願意,畢竟都是聰明人。還有他的軍餉並沒有完全自主,他的北洋艦隊都還需要財政撥款建設呢。後期他也沒有贊成孫中山,就表明他沒有反叛之心。

  • 3 # 雲帆李陸雪

    李鴻章為什麼不稱帝?或者將清政府趕出中原。大家都從實力上來講,從李鴻章有錢沒錢軍隊實力上來講,看起來都很有道理,但實際不經一駁。

    因為李鴻章,當時一人之下,萬人之上,是地地道道的實權派,掌握了清政府幾乎所有的,要害的部門和實權,他屬下的淮軍消滅捻軍和太平軍之後,一家獨大,而曾國藩已死,湘軍左宗棠絕不是對手,最多也就象徵著抗衡一下。所以,他如果割據一方是完全有這個實力的。而且外華人對他也非常的認他,西方人向來就有支援某一個殖民地的人當傀儡政府的傳統,所以說李鴻章如果真的要去稱帝,是完全有這個實力和條件的。因為真的稱帝,那就不是一人之下,萬人之上,那就是萬萬人之上,真的可以隨心所欲,可是人人的夢想。

    但是他為什麼沒這麼做?其實,這裡面的道理還是要站在思想和文化的角度來看。

    有什麼樣的思想,就有什麼樣的文化,有什麼樣的文化,就能造就什麼樣的人。於是他也就能做出什麼樣的事,這個邏輯是一以貫之的。而李鴻章他是一個典型的,清末的儒家的學子,所以它是一種封建儒家禮教思想薰陶下的這麼一個。究其本質他的思想根源深處,還是所謂的,忠國君愛大清國的。三綱五常緊緊的根植在他的靈魂深處。說到底他是形式上的洋務派,思想深處的保皇派。

    從晚清70年的大變革中看,其實就是一個破除封建腐朽的儒家文化,到我們現在的一個新文化這麼一個過程。也就說是,腐朽沒落封建的儒家禮教文化和西方的自由民主,平等文化的一種交融的過程。太平天國首先砸開了一個缺口,而曾國藩呢,卻是抱殘守缺至死不渝,討伐太平天國的時候,主要輿論攻擊太平天國,就是毀壞傳統文化,不尊孔聖人。而李鴻章呢既是封建禮教文化的繼承者,也是曾國藩這種思想的傳承者。但是經過太平天國的衝擊他在形式上已經進步了,搞了很多洋務運動。然而他還是不能拋開孔孟儒家思想,忠於皇室,忠於禮教,甚至忠於慈禧,他在慈禧面前唯唯諾諾小心翼翼,就是賞了三眼頂戴花陽,還是一如往常,這種思想根源在深處深深紮根,所以他絕不會起兵造反。

    對他說來說,他是深受皇恩,所以最多搞點錢也不會造反,這是完全兩個概念。他的後繼者袁世凱,又更進了一步,他從形式上,進行了新兵的訓練,從內心裡也向前邁進了一大步,搞憲政。然而他的思想上還是差了一步,就是還沒有徹底的從思想上和舊的孔孟禮教劃分開。你看與袁世凱,從形式上來說他稱帝是一種形式上的倒退,但是他稱帝的第一天,他就舉行了祭孔大典,這其實是一種思想,文化上的倒退,在當時一片新文化思想背景下,他居然還去恢復孔孟禮教,馬上受到了口誅筆伐,大家簡直是怒不可遏,絕不能允許,所以馬上失敗嚥氣了,這種禮教和帝制是綁在一起的,恢復禮教,就等於恢復帝制。

    所以,從曾國藩到李鴻章到袁世凱,他們是一條鏈子上的人,只是進步的程度有所不同,但是他們都是封建禮教裹挾的人,考察中國曆朝歷代的農民起義造反,無非是平民是沒飯吃了,或者朝廷大員利益衝突,再不然就是皇室內部的,爭權奪位,其他沒有任何原因。李鴻章他們都不在這三者之內,有什麼理由去造反呢?任何從其他從實力,和金錢上的解釋都是解釋不通的。

    李鴻章稱自己是大清的裱糊匠,其實,他裱糊的不是大清,而是舊思想舊道德,愚昧無知的儒家禮教。

  • 4 # 科技文化鄭軍

    李鴻章最接近最高權力是庚子國變時期。當時八國聯軍派人和他接洽,擁他稱帝。但是他的計劃是當總統。理由有三。

    第一他覺得自己年紀太大,活不了幾年,出來主政只是收拾殘局。當時慈禧光緒下落不明,滿清貴族沒人能主政。萬一兩宮有事,他出來穩定一下局面。果然李鴻章轉年就死了。如果他在1900年稱帝,第二年又是一團亂局。後來的袁世凱之所以野心大,一個重要原因是他才五十出頭,年富力強。

    第二是總統可以輪流做。當時漢人大臣實力派不少,如果李作了皇帝,他就是大家的靶子。如果作總統,壓力會少得多。這是他比袁世凱聰明的地方,袁稱帝后最大反對派就是北洋幾個軍頭。

    第三是他明白世界大勢,知道帝制早晚要廢除。二十世紀還有幾個國家的開國領袖仍然稱王,如沙特,伊朗,南斯拉夫,衣索比亞等,都是二十世紀建國後開國領袖稱王。甚至七十年代中非博卡薩還自稱皇帝。李比這些人眼光遠得多。

    因為發現慈禧光緒安全到達西安,李鴻章沒執行這個B計劃,轉而為清庭去談判。慈禧對此也是裝糊塗,她知道自己已經玩不轉政權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花毛茛花瓣可以吃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