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我是C貓,直接談下我的看法。如果按職業生涯測評來看,您這是對工作“興趣”缺失的表現。當我們缺失“興趣”的時候,就會產生 “ 厭倦 ”的情緒,不想上班,做什麼都提不起勁做任何勁,甚至還會惡化出沒有目標、啥也不會這樣的“無力感”。
古典老師在《你的生命有什麼可能》一書中提出:理想工作 = 興趣 + 能力 + 價值觀
【興趣】:代表你的投入意願高低,它推動你持續地在職業領域學習,發現新的機會。
【能力】:代表你的做事能力的強弱,它幫助你持續地產生競爭力。
【價值觀】:代表你的內在動力,固化價值觀讓我們產生定見,它幫你抗拒各種誘惑,在機會爆發的時候保持聚焦。
這三個要素互相影響及推動,以下“ 三葉草模型 ”, 基本可以概括職業發展的過程。
圖片來自:《你的生命有什麼可能》一書
我們先會對某一件事感 “ 興趣 ”,這興趣驅動我們學習和練習,獲得快樂感;
持續地學習和練習讓我們產生“ 能力 ”,可以完成很多事情,獲得掌控感;
然後我們開始尋找一種合適的方式(往往是某種職業),把能力兌現成自己想要的“ 價值 ” 。 獲得滿足感。
您現在的情況:不想上班,什麼都不想做,提不起勁。這是缺失“興趣“,產生”厭倦“的表現。您的職業三葉草,因為興趣缺失,已經卡在這一環節,停止轉動,職業發展也就停滯。想要重啟,必須對症下藥,即找到自己的“興趣” 所在。那麼,我們如何找回工作的 “ 興趣 ”呢?
很多人不知道,興趣其實是分層級的,下面這個“ 興趣金字塔 ” 模型,可以幫你確定你的興趣是不是 “ 偽興趣 ” ?是否適合職業發展規劃。
第1層【感官興趣】:透過直觀的感官刺激產生的興趣。比如吃吃喝喝、旅遊、看書、上網、聽歌等。
第2層【自覺興趣】:認知行為參與的興趣了。比如你喜歡讀詩,感受到一首詩很美,還動手查詩人的背景、詩句背後的故事,甚至自己模仿作詩。
第3層【志趣】:是一種更強大而持久的興趣,用以對抗高手之路上的重複與倦怠。比如愛迪生能經歷1600多次的試驗失敗,鍥而不捨地發明了燈泡。
如果有人問你,你的興趣是什麼?你回答說我喜歡美食,這其實只是停留在【感官興趣】層面,它的價值並不大,畢竟大多數人都對吃吃喝喝看電影感興趣。
而如果你喜歡美食,對如何做美食感作興趣,你會主動去查菜譜,甚至會按著菜譜動手去做,這就是上升到了【自覺興趣】層面。
如果你想做出米其林酒店標準的美食,得到世人的認可,那你需要不斷精進廚藝,不斷嘗試,一道菜有可能失敗無數次,重複及倦怠會折磨你,但你因為感興趣仍然不知疲倦地反覆試,直到成功,這就是【志趣】層面的驅動力。
職業生涯裡的興趣,至少是【自覺興趣】的層面,那我們如果把興趣由【感官興趣】發展到【自覺興趣】呢?
您可能會問我 : C貓,興趣是可以發展的嗎?興趣不是天生的嗎?
愛因斯坦曾說:“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 其實他的意思就是我們可以在興趣老師的引導下,學習及自我管理,發展自己的能力。對於職業發展,最重要的就是需要把【感官興趣】發展到【自覺興趣】。
第一步:列出感官興趣點清單,加入思維,主動讓興趣定向一個領域
我們喜歡的事物很多,感興趣的點也很多,如果全部塞在腦中,只會一團亂麻。所以,首先第一件事就是清理自己喜歡的事,把它列成清單。
列出的清單,加入思維的判斷,按照喜歡的強弱程度斷舍離,一個一個劃掉,只留下一個興趣點,即主動讓興趣定向一個領域,比如說你定向的領域是旅行。
第二步:深挖領域背景,用行動產生能力
當你定向一個領域比如旅行之後,你需開始搜尋更多的資訊,比如你需查許多人的遊記,如何訂便宜的飛機及火車票等,每個城市的歷史背景,分析旅館的好壞等,透過查到的資訊自己設計一次自助遊。
當你親自按自己的攻略去了一個地方,你會發生一切遠比書上有趣,你會覺得一切沒有那麼難。
第三步:用能力反向刺激學習興趣,讓 “ 能力 - 興趣" 良性迴圈
如果只是自娛自樂,根本無法養活自己。你試過一次自助遊,獲得了自我策劃自我實踐的能力,你就可以再反向刺激學習更多,更深。
你可以找相關的工作,比如旅行社、導遊、甚至環球旅行博主,將自己旅行途中的見聞,寫出來分享給更多的人。
在工作的過程獲得的能力,刺激自己不斷學習,產生這個領域更深層次的興趣,再繼續實操發展成能力。如此“ 能力-興趣 ”的良性迴圈,由內而外的探索,工作自然不然輕易變得無趣。
您好,我是C貓,直接談下我的看法。如果按職業生涯測評來看,您這是對工作“興趣”缺失的表現。當我們缺失“興趣”的時候,就會產生 “ 厭倦 ”的情緒,不想上班,做什麼都提不起勁做任何勁,甚至還會惡化出沒有目標、啥也不會這樣的“無力感”。
利用理想工作的 “ 三葉草 ” 轉動模型,找出內因古典老師在《你的生命有什麼可能》一書中提出:理想工作 = 興趣 + 能力 + 價值觀
【興趣】:代表你的投入意願高低,它推動你持續地在職業領域學習,發現新的機會。
【能力】:代表你的做事能力的強弱,它幫助你持續地產生競爭力。
【價值觀】:代表你的內在動力,固化價值觀讓我們產生定見,它幫你抗拒各種誘惑,在機會爆發的時候保持聚焦。
這三個要素互相影響及推動,以下“ 三葉草模型 ”, 基本可以概括職業發展的過程。
圖片來自:《你的生命有什麼可能》一書
我們先會對某一件事感 “ 興趣 ”,這興趣驅動我們學習和練習,獲得快樂感;
持續地學習和練習讓我們產生“ 能力 ”,可以完成很多事情,獲得掌控感;
然後我們開始尋找一種合適的方式(往往是某種職業),把能力兌現成自己想要的“ 價值 ” 。 獲得滿足感。
您現在的情況:不想上班,什麼都不想做,提不起勁。這是缺失“興趣“,產生”厭倦“的表現。您的職業三葉草,因為興趣缺失,已經卡在這一環節,停止轉動,職業發展也就停滯。想要重啟,必須對症下藥,即找到自己的“興趣” 所在。那麼,我們如何找回工作的 “ 興趣 ”呢?
利用興趣金字塔,找到自己真正的“興趣”很多人不知道,興趣其實是分層級的,下面這個“ 興趣金字塔 ” 模型,可以幫你確定你的興趣是不是 “ 偽興趣 ” ?是否適合職業發展規劃。
圖片來自:《你的生命有什麼可能》一書
第1層【感官興趣】:透過直觀的感官刺激產生的興趣。比如吃吃喝喝、旅遊、看書、上網、聽歌等。
第2層【自覺興趣】:認知行為參與的興趣了。比如你喜歡讀詩,感受到一首詩很美,還動手查詩人的背景、詩句背後的故事,甚至自己模仿作詩。
第3層【志趣】:是一種更強大而持久的興趣,用以對抗高手之路上的重複與倦怠。比如愛迪生能經歷1600多次的試驗失敗,鍥而不捨地發明了燈泡。
如果有人問你,你的興趣是什麼?你回答說我喜歡美食,這其實只是停留在【感官興趣】層面,它的價值並不大,畢竟大多數人都對吃吃喝喝看電影感興趣。
而如果你喜歡美食,對如何做美食感作興趣,你會主動去查菜譜,甚至會按著菜譜動手去做,這就是上升到了【自覺興趣】層面。
如果你想做出米其林酒店標準的美食,得到世人的認可,那你需要不斷精進廚藝,不斷嘗試,一道菜有可能失敗無數次,重複及倦怠會折磨你,但你因為感興趣仍然不知疲倦地反覆試,直到成功,這就是【志趣】層面的驅動力。
職業生涯裡的興趣,至少是【自覺興趣】的層面,那我們如果把興趣由【感官興趣】發展到【自覺興趣】呢?
透過“ 興趣 - 能力"的迴圈練習,發展 “ 自覺興趣 ”
您可能會問我 : C貓,興趣是可以發展的嗎?興趣不是天生的嗎?
愛因斯坦曾說:“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 其實他的意思就是我們可以在興趣老師的引導下,學習及自我管理,發展自己的能力。對於職業發展,最重要的就是需要把【感官興趣】發展到【自覺興趣】。
第一步:列出感官興趣點清單,加入思維,主動讓興趣定向一個領域
我們喜歡的事物很多,感興趣的點也很多,如果全部塞在腦中,只會一團亂麻。所以,首先第一件事就是清理自己喜歡的事,把它列成清單。
列出的清單,加入思維的判斷,按照喜歡的強弱程度斷舍離,一個一個劃掉,只留下一個興趣點,即主動讓興趣定向一個領域,比如說你定向的領域是旅行。
第二步:深挖領域背景,用行動產生能力
當你定向一個領域比如旅行之後,你需開始搜尋更多的資訊,比如你需查許多人的遊記,如何訂便宜的飛機及火車票等,每個城市的歷史背景,分析旅館的好壞等,透過查到的資訊自己設計一次自助遊。
當你親自按自己的攻略去了一個地方,你會發生一切遠比書上有趣,你會覺得一切沒有那麼難。
第三步:用能力反向刺激學習興趣,讓 “ 能力 - 興趣" 良性迴圈
如果只是自娛自樂,根本無法養活自己。你試過一次自助遊,獲得了自我策劃自我實踐的能力,你就可以再反向刺激學習更多,更深。
你可以找相關的工作,比如旅行社、導遊、甚至環球旅行博主,將自己旅行途中的見聞,寫出來分享給更多的人。
在工作的過程獲得的能力,刺激自己不斷學習,產生這個領域更深層次的興趣,再繼續實操發展成能力。如此“ 能力-興趣 ”的良性迴圈,由內而外的探索,工作自然不然輕易變得無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