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Tonyathome

    這種說法含糊不清,導致無法精準回答。

    簡單地理解,這裡的能力指的是解決問題的能力,而所謂的做人是指自己解決不了讓別人去解決問題,這又何嘗不是一種解決問題的能力?如果只是一次可以,如果次次都可以,這個人就是偉人,一個擁有特殊魅力讓別人佩服並心甘情願屢屢替他做事的人。這樣的人就不是解決問題那麼簡單了,而是創造奇蹟。

    只是很多人都想擁有這樣的待遇,而實際上卻沒有這樣的能力,所以從標題上看學做人指的是這樣的人,自然這種指的就是浮誇的人。

  • 2 # 沃克特爾

    這個問題的提出是有思考的,是一個不錯的命題,應該給予肯定!我們通常說,“先做人、後做事”,當代官場也有“先做人,後做官”的說法。

    學過《高等數學》”微積分”和《易經》的人,大概都知道,萬事萬物都是由細微積累成巨大的,反之,巨大的萬事萬物,也均可微分到非常細小。我們一個人的一生,都是由每年、每月、每日、每分、每秒構成的,每秒甚至微秒是一個人一生的微分,一生又是每個微秒、秒、分的積分。《易經》與微積分的思維模式相通,或可理解為它是一個尚未完全展開的微積分模型。

    同樣的,我們任何一個人,一生的做人是積分、是整體,而所做的每一具體瑣瑣碎碎的小事是微分、是“卦爻”。即:做事積累疊加起來,就是做人,一生的做人分解剖析開來,又是這人每每所做的具體小事。

    人們在小孩子、兒童、少年、青年期,主要的任務就是學習科學文化、做人做事的本領,這一時期對應《易經》“乾卦”的“初九,潛龍勿用”。所以,提出“沒有能力的人天天學做人”是對的。在知識、文化、技能、對錯尚不具有、不能分辨的前提下,直接做事,往往是做不好的。正常地,一個人完成學業,踏入社會後,仍然是處於學習做人做事的階段,《易經》“乾卦”的“九二,見龍在田,利見大人”,說的就是人生初入社會,要向學問、能力、品德、地位高階些的“大人”學習。

    那麼,當一個人學業完成的好,向“大人”“為人處事”上學習的好了之後,《易經》“乾卦”接著告訴了我們,“九三,君子終日乾乾,夕惕若,厲無咎”。“君子終日乾乾”,就是已經具有幹事能力的成年人,要做君子,要終日勤勤懇懇的做好應該做的正事(而非別的)。“夕惕若,厲無咎”,就是“君子終日乾乾”了之後,還是不夠,甚至“君子”到天黑夜晚了,仍需總結反思自己這一整天,所做事情的對錯、成敗、得失,並透過反省,不斷吸取教訓、總結經驗、提高自我,這樣一直堅持下去,既便有不當、小錯之事,但大體總的是不會幹錯大事,不會做人做瞎包的。

    因此,“有能力的人天天想幹事”,即是《易經》“乾卦”的“九三,君子終日……無咎”,這一階段。做人是做事的積累,做事是特定的人所做的事。所有正確、有益的好事,積累成一個人正確、有益的一個好人的一生。所有錯誤、有害的壞事,則會積累成一個錯誤、有害的一個壞人的一生。辨證、客觀、現實的看,“人無完人,金無足赤”,基本上我們普通人,都是處於“絕對的好人”與“絕對的壞人”之間,即好人也有做壞事的時候,壞人也幾乎不可能一生全在做壞事。之不過,常常、總是做正確、有益的好事,而極少做出錯誤、有害的壞事,這的確是需要我們具備相當的能力的。

  • 3 # 西北狼115449756

    無論你是才華橫溢,還是草根布衣,你只有把自己放對了地方,你才會有正念正見正語正行,因為,人是環境的產物,不要瞎忙。一生只需要做對三件事,一找對平臺,二交對朋友,三跟對貴人,平臺不一樣,載體不一樣,結果就不一樣了,所以選擇比努力更重要, 一位名人說:本身就窮,折騰對了就成了富人,折騰不對,大不了還是窮人。如果不折騰、一輩子都是窮人…… 一想二幹三成功, 一等二看三落空,想是問題,做是答案; 輸在猶豫,贏在行動!

  • 4 # 秋兒211408418

    不如讓我們退一步慢一點,不用過激的言語傷到對方。讓彼此的理解和共同點多一點。人生路上,人與人之間的友誼像是一種特別奇妙的東西。這個不是什麼能力大小的問題。無論做人還是做事。我們都能像蜜蜂釀蜜一樣,需要辛勤勞動,需要細心體貼的呵護,你才能釀出又純、又美的蜜

    讀書,懂書、愛書。讀詩、懂詩、愛詩。

    從不對人……

  • 5 # 使用者104011714623

    有能力要做事;沒能力同樣要做事。因為需要!不過二者有區別!有能力做得又快又好又輕鬆;沒能力做起事來較慢,受挫折多,吃虧多,在做事過程多了一個學習總結過程,從而變得有能力,就這個區別而已!譬如,農村實行生產責任制:會使用耕牛,會種田的農戶要種田;不會使用耕牛,不會種田的農戶同樣也要種田,因為要生活,只不過後者多受些挫折,多吃點虧而已。還譬如,會建航母的國家,要建航母,不會建航母的國家,家裡有錢,國防需要,同樣要建航母。不會建怎麼建,或者引進外部人才智慧建,或者透過自己學習研究,同樣建起航母來。法國,中國,印度都是如此。所以有能力與沒能力都要做事,只有順利不順利而已。

  • 6 # 代安魁1

    我覺得這句話很有道理,認同上述觀點。

    是的,有能力的人往往有睿智的眼光、超前的思維。他們不甘寂寞,不甘平庸,他們勇立潮頭、劈波斬浪,天天在想事、謀事、做事,並最終做成了事,成為時代的驕子和弄潮兒。

    比如新東方的俞敏洪。他最初的夢想是考上北大,讀了北大後因身體原因而未能按時畢業。後來,他透過不懈努力,又考上了人人羨慕、許多人認為不可能的北大教授。能成為北大教授,是很多人一生的夢想和追求,可此刻,俞敏洪又不安份了,他想的不是在北大弄個一官半職,而是跳出北大,成立了新東方,並最終大獲成功。

    同樣,我們所熟知的阿里巴巴董事局主席馬雲,更是一個愛思索、愛琢磨、愛做事的人,他的思維超乎常人想象,往往領先一般人幾條街。正因如此,他才建立了強大的阿里帝國,成為青年人的楷模、華人的驕傲!

    還有一些人,他們往往是“驟然臨之而不驚,無故加之而不怒”,不管遭遇人生多大的挫折和打擊都不屈、都不怕、都不停歇,他們天生就是做大事的,即使在另一個陌生的領域、全新的環境,他們同樣能做出成績、不同凡響。比如巨人集團的史玉柱,當他因“巨人大廈“事件一夜之間從天堂跌入地獄、揹負鉅額債務時,他不屈服、不氣餒、重新振作、另闢溪徑,並最終在生物醫藥方面作出了成績,重新進入富布斯中國富豪榜行列。

    還有一位老人,他是世界公認的“菸草大王”,曾為國家稅收做出巨大貢獻。但功不抵過,臨近退休時,因為受賄,被判入獄。後來,他因病被保釋出獄後,74歲的他不願就此打發餘生,而是與年邁的妻子一起開始了常人無法理解的“二次創業”。他從頭開始、從零起步,承包了數千畝荒山種橙子。經過難以想象的艱辛和奮鬥,十年後,他創立了“儲橙”,再獲成功,不僅收穫了橙子、收穫了讚譽,同時也成為億萬富翁、成為時代的傳奇。

    有本事的人就是這樣,因為他們天天在做事,並最終做成了事。與之相反,沒本事的人,往往“前怕狼後怕虎“,既畏首又畏尾,他們總是人云亦云、亦步亦趣,往往比時代慢半拍,今天學這個,明天學那個,許多人會被時代淘汰、終其一生都很難有成就、有作為。

    在百舸爭流、千帆競發的時代,我們尤其需要創業、創新、做事的人!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晚上出去玩,有哪些便攜夜拍手機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