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阿修羅生門
-
2 # 職場精英培訓師—犁子
廣西的杆欄建築,與當地的地理環境、社會環境和氣候條件有關。廣西屬於大石山區,平地有限,所以,民居建設大都依山而建,下為牲畜居住,中為人住,上為儲物,這樣節約土地。社會環境是廣西屬南蠻之地,社會治安並不是很好,人畜混居,有利於保護牲畜。廣西屬亞熱帶氣候,瘴氣較多,溼氣較大,杆欄建築有利於隔斷瘴氣,保持人的健康。
-
3 # 天使之翼22143
我講一講我們這裡的建築文化。
範圍論認為,範圍不同,結論也不同。這也可以引申於說明建築文化,這就是時代不同,建築文化也不同。
建築文化主要表現在農民住宅的變化。
居民住宅的布居,一直沒變。一般是門樓,進去後,後面是主房,兩邊為廂房,主房要高一些。
大概八十年代以前是瓦房,以後是平房。
下圖是現在的平房布居。
民宅的布居不僅僅是瓦房變成了平房,而且窗戶變大了;瓦房時期,每家每戶主房後面都留有後院,而且主房的後面不設窗戶,廁所就放在後院中;平房則不同,沒有了後院,主房後面都設定了寬敞明亮的窗戶,廁所也設在了前面。
變化比較明顯要算門樓。
瓦房時期的門樓總體上講矮小狹窄,現在平房的門樓高大氣派。
農民住宅的不僅是為了美觀,更重要是為了實用。
農民住宅的變化,是時代這個範圍變化的結果。以門樓為例,瓦房時期,農民家裡的運輸工具主要是架子車。這個門樓的寬度就是根據架子車的寬度設計的,一般在一米左右。而現在農民家運輸工具為三輪摩托和小汽車,這個門樓的寬度就是根據三輪摩托和小汽車的寬度設計的,一般在兩米到兩米二之間。
也許有人會說,那時的人不聰明,還是現在住宅的式樣好。
但是父輩他們認為,還是瓦房住宅好:瓦房,你站在外面,根本就看不見裡面,現在可倒好,往平房頂一站,誰家幹什麼都看得清清楚楚。再說小偷如果進了誰家,就可以輕易沿著平房進入別家。
-
4 # i神馬鼕鼕
那今天就借題簡述下我們當地的建築文化。本人是西雙版納人,由於這裡的地域文化和環境影響,在這裡的少數民族建築風格多是幹攔式高腳樓,也就是人們常說的竹樓,然而實際上多是由木頭搭建而成。
西雙版納氣候溼潤多雨,溼氣重,雨季東西容易發黴,古代更是蟲蛇猛獸很多,於是當地人因地制宜,建出了這種獨特的吊腳樓。建築一高一低,一般竹樓為上下兩層的高腳樓房,上住人,地面層堆放雜物、柴火、或放養家禽。
上層為人們居住的地方,大木板就是上下隔層,這一層是整個竹樓的中心。高高的吊腳樓冬暖夏涼,通風涼爽,乾淨衛生,且防潮防蟲,住著好生愜意。
其屋內佈局也相對簡單,並不複雜。一般大的屋面積可達百餘平米,把上層格局對半隔開,隔開的一半當臥室,又可分隔成小几間。屋裡隔開正中一般是主臥,兩側側臥供兒女或當客房。
另一半就是算“客廳”、大的家庭都會有兩個火塘,生火的火塘用土堆坪與木屋隔開,生火做飯,閒聊瞎侃都在此進行。
上面還有一層可堆放一些家用工具、存放穀物糧食什麼的。屋頂設計呈“人”字形,便於雨水順暢流下。大的房屋都是由兩個三個“人”字形連線而成,室內就出現了寬敞明亮的空間。屋裡則一般設計兩道門(前門,後門),對應兩道門的是屋外兩個衍生陽臺。
由於高腳樓木頭耗量大,計劃建房者在上一兩年前就在山裡把木頭砍伐好(據說雨季7.8月砍伐的木頭竹子,蟲子不會吃),後期才會把木頭抬回來!蓋樓需要全村人(至少一戶一人)出動,才能更好更快的建好。樓房幾乎不用一顆釘子,都是鑿洞鑿孔拼接而成,用上一些木楔子。往往一個樓都是由30-40公分粗的為主體柱子,高十來米,大約百平米樓房需要40來棵柱子,大量木板做地板,加上房屋橫樑棟樑,木頭耗量不可謂不多,早年一年蓋兩三家都夠嗆。
每根柱子下面都有一個基石墊著(一般是花崗岩),由眾人直接立在基石上,再透過鑿孔把全部柱子穿過連起來。換句話說整個吊腳樓都是直接架起來了,再在這個框架上,搭木板蓋屋瓦。
建成這樣一個屋子,可以住上三四十年,我外公八十多歲記事起就建過兩次新樓房,一次還是因為搬遷。房屋結實耐住,不怕風雨,不怕地震。
當然現在可蓋不起,也不能蓋這樣的房子,因為不允許肆意砍伐樹木了,以前的時候西雙版納可是整片整片的森林。現在人們都住起了小洋房小洋樓,沒錢的蓋不起了還住著以前的吊腳樓,總之木頭是不會壞的,可以拆了翻新再利用。
受傣族文化影響,西雙版納地區除了傣族還有哈尼族,拉祜族,布朗族都住這種吊腳樓。
站在吊腳樓,憑欄左望。芭蕉樹,鳳尾竹鳳凰花,環抱於各種蔥蔥郁郁的花草樹木間,小雞跟著媽媽四處嘰嘰喳喳覓食玩耍,貓兒在屋頂上懶洋洋的曬著太陽,說傳來幾聲鳥鳴,遠處坐在陽臺三三兩兩歡聲笑語裡忙著刺繡的女人們…它們構成了西雙版納一道靚麗的風景線。
回覆列表
中國由於地緣遼闊,東西長,南北也長,形成了各地截然不同的氣候、地質條件。建築其實也可以算做是一種我們人類感受的延伸,不同地方的人對合理的建築感受是不一樣的。中國從古代流傳下來比較有名的建築流派,大體有六大流派(當然,每個地方的演變不同,必然有很多融合和創新的地方)。
這六大流派分別是微派、京派、蘇派、晉派、川派、閩派。
微派是其中比較能夠體現出中華文明特點的一種流派,現在流行的中式樓盤,很多在外形上都是借鑑了這種流派。
微派建築比較鮮明的特點在於它的青(黑)瓦和白牆,一看到圖片估計大家就心領神會了。這種流派的建築有“三絕”和 “三雕”兩個特色,“三絕”指的是:民居、祠堂、牌坊;“三雕”指的是:木雕、石雕、磚雕。
下面是京派建築,京派建築以四合院最為典型,建築的設計注重保溫防寒避風沙。整體的外圍堆砌磚牆。整個院落被房屋和牆包裹。這種建築結構除了對空間的利用比較合理,(畢竟一個院子可以兼顧四個屋子),同時也由於各個屋子的位置和朝向是有優劣之分的,也算是對中國古代禮制的一種體現。
接下來講一下蘇派。蘇派建築可以說是集合了南北建築風格的優勢,粉牆黛瓦,充滿了江南水鄉古老文化的韻味,園林式佈局是是蘇派建築及其顯著的特徵之一。這種建築更像是古代上流社會對審美的一種終極體現。
除了以上三種,北方還有一種流派叫晉派。晉派的其中一類是古代山西的城市建築風格;另一類是陝北及周邊地區的窯洞建築,這也是西北地區分佈最廣的一種建築風格。這種風格的建築整體較為粗獷,構建上講究就地取材,冬暖夏涼。
往西邊,比較有名的是川派。川派是流行於四川、雲南、貴州等地的一種建築風格。由於南方氣候潮溼、晝夜溫差大、地面蛇蟲等比較多,川西民居里出現了經典的吊腳樓。
最往南就是閩派了,閩派建築中,最典型的代表就是“土樓”了。土樓遍佈全省大部分地區,是一種供聚族而居、且具有防禦性能的民居建築,也表現了在古代律法難以輻射到的地方,族群對人們生活的巨大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