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漫步八零
-
2 # 勤勞狼狼
一切都是經歷了才明白。人老了心裡孤獨,但老人通常思想跟不上,和子女有代溝,一般親情是有的,生活習慣也盡不相同,在一起我想誰也不會隨意。如果條件非常好,房子大,請保姆,估計相互有距離,還是可以的。但是,現在子女房子也不大,擠在一起,生活自然會感覺不舒服,還是各自分開,或者請阿姨幫忙照顧就可以。另外,現在社會對子女壓力也不小,所以添麻煩與子女也有問題,時間長了會有些矛盾。現在生養孩子,確實像過去我們評價西方人,孩子大了,就飛走了大多數西方人父母還得靠自己,特別是現在,有出息點孩子都要走向國外或者國內其他城市,尋求發展,我身邊就很多同事,孩子都在國外或者其他城市發展,當時大家都很羨慕,孩子學習好,有能力去國外或者一線發展,不像有的孩子學習工作不行,還在啃老。現在父母身邊無人照顧的孤老家庭很多的。這也就是我們曾經看到的西方人,他們年輕也不願意生養孩子,享受丁克家庭生活,我在國外也看到有喜歡孩子的家庭,即使沒有孩子也會領養幾個,這就是喜歡孩子的家庭,他們不求回報,就是喜歡,也有的一個孩子不要,隨每個家庭本意吧。我想我們國家現在慢慢也會走到這一步,感覺生養孩子麻煩的會過自己丁克生活。但目前,我感覺大多數還是生養後託付老人,這樣的習慣在西方是很少的。但是,生養孩子靠子女目前中國已經暴露出沒有期望,因為,孩子退休會延長,這樣即使他(她)退休了也很老了,從他們的體力已經很難做到了,所以老人還得靠自己的養老金或者房產養老。也就是現在的五零六零這一代人靠孩子是比較難的。如果你的孩子掙錢不多,工作不穩定,到他們年紀大了由於沒到退休年齡,領不到退休金,他們還得再做點零工堅持到他們拿到養老金,這種現象在國外是很普遍的,尤其體制外工作。比如我在美國時,公務員類是沒有退休年齡的,工資相對低,工作輕閒一些,但感覺人們並非擠進去爭搶這樣工作,比如我所在工作的單位裡面的洛克希德馬丁來的人工資高,但工作明顯辛苦,但是,像這樣公司,我在那裡幾個同事也是不到67歲被解僱了,當然,這樣好的企業會付給你一些離職費用。我想未來,孩子們也如此嗎?所以老人怎麼能依靠孩子們並住在那裡靠他們呢?
-
3 # 把日子過成詩
年輕人願意把老人接到身邊盡孝,但是更多的老人“水土不服”
聽說我在武漢買房子了,從不出遠門的老爸終於答應來我這裡玩。於是我開始回想我爸喜歡吃東西,還沒開始準備呢,又說不來了。原來我爸抑制不住激動的心情,跟玩得好的大爺們說要來武漢。大爺們的孩子也在外地安家,他們都去孩子們家裡住過,於是就勸我爸不要來,受管束,一點的不自在。怎麼個不自在法呢?每天都要洗臉洗腳,不然不讓睡覺,不能隨地吐痰,兒媳婦或者女婿當然不會說什麼,自己的孩子會說呀。我爸一聽,那不行,好哥們比自己愛乾淨都被嫌棄,我就更不能去了。
金窩銀窩不如自己的狗窩,我爸說不習慣住太乾淨的家,怕自己不小心弄髒了。
我爸算是比較極端的個例吧,但是我媽和我婆婆也跟我們在一起住過,剛開始都挺激動挺興奮的,玩的很嗨,才過了半個月就開始想家了。
老人的水土不服表現在哪裡呢?
&1. 居住環境不同不適應
大城市房價高,住房面積都不大,在有限的空間裡和兒女共處一室感到壓抑。記得有一次外面下著大雨,不能出門轉悠,我看到我媽恨不得長出長頸鹿的脖子,伸到窗戶外去呼吸新鮮空氣。在我們眼裡最舒適的居住環境對他們來說像坐牢。
城市不像老家,可以隨處走動。在城市,除非有年輕人帶著,不然出了家門就可能回不了家了。昨天在小區樓下就碰到一個阿姨抱著幾個月大的嬰兒向物業求助,自己打不開自己家的門了,物業聯絡她兒子才幫忙開了門。
&2. 出行不便
在老家閉著眼睛走都不會迷路,在城市,年輕人出行靠要靠手機導航。
記得有一次,我帶婆婆出門逛街,我們都有卡,她也會用。我先刷卡進去的,回頭一看她就站我背後,卡都沒刷呲溜進來了,不是故意不刷卡,只是一路上人太多跟我跟的太緊了怕跟丟了。當然,我們去服務檯補票了。
小時候,我們盼著父母帶我們出去玩,現如今,父母眼巴巴等著我們那天有空帶她出去透透氣。
&3.沒有存在感,感覺無用武之地
在老家,田裡地裡,糧食蔬菜、家裡家外,家務家畜,有幹不完的活,一分耕耘一份收穫,滿滿的存在感。
在兒女家裡,做飯不一定合年輕人胃口,年輕人三餐不規律,做好了不一定有時間吃。早上著急上班都是在路上或者到公司再吃。中午不回來,晚上經常加班,回家吃飯不定。衣服丟洗衣機洗,大家衛生習慣好,看著挺乾淨的,偶爾拖下地(老人視力沒有年輕人好,所以普遍看不到地上和傢俱上的灰塵,年輕人怪老人地拖不乾淨其實也挺冤)。
沒有事做,電視也不會調,一天到晚對著空蕩蕩的房間真的很難熬。
&4.孤獨
跟年輕人住在一起不代表有時間陪伴,年輕人工作壓力大,家對他們來說只是個睡覺的地方。早出晚歸,有時候連話都說不上。
就算小區有年齡相仿的老人,他們來自五湖四海,很多都是幫忙帶孩子的,孩子大了就回老家,流動性大,大家都客客氣氣的,無法說心裡話,大多時候形單影隻,手裡抓著冰冷的健身器材,感覺特別孤獨。
在老家,大家都知根知底,相處了大半輩子,在一起可以玩的很開。
&5.落葉歸根
年紀大了 ,就會特別想家,只有在生活了大半輩子的地方才覺得踏實。
我有個朋友,她一直堅持孩子帶在身邊,婆婆幫忙照顧。無奈老家還有一個九十多歲的老奶奶需要婆婆照顧,老奶奶不願意離開老家。她要上班,沒辦法,孩子只能留在老家了。
後記:
前幾天,我跟我媽聊到小區很多老人給自己買房子養老住 。我媽一聽,那個房子有什麼好住的,你們是因為工作在那裡,孩子要上學,沒辦法。捨得上百萬的房款不如在農村買塊地,自己建小別墅,種菜養花餵雞鴨不好嗎?
在農村,隨便養幾條狗都可以;在城市,養條狗要栓狗繩,出門不是遛狗而是被狗拖著跑。弄得滿屋子狗毛狗味不算,還要防著被鄰居投訴。
——回答完畢——
-
4 # 捌姐2
不願意把老人接到身邊敬孝,跟老人有關,也跟子女有關。
原配家庭分兩種,一種是民主家庭,一種是專制家庭。
民主的家庭,父母跟孩子之間相處的融洽,生活的愉快,孩子在家裡有話語權,是對是錯,都給孩子說話的機會,孩子從小到大跟父母都可以自由交流溝通沒人隔閡,這就是幸福的家庭。
幸運的人一生被童年治癒,這樣的人生活在民主家庭裡。
不幸的人一生治癒童年,這樣的人生活在專制家庭裡。
隨著時間,父母慢慢的老去,子女慢慢的長大。
生活在民主家庭裡的孩子,長大後也是比較民主,對待父母也是比較的孝順懂得心疼父母。
生活在專制家庭裡的孩子,長大後大多數也是比較的專制,對待父母也是一種壓制形式。
對於給父母養老的問題,在民主家庭裡,這個問題幾乎不存在的,因為他們之間有深厚的感情,每個人都不會不善待自己有感情的人。
至於那不願意對父母盡孝養老的人,基本上都是從小生活在專制家庭裡的人,由於從小到大都有種被管制被壓制的感覺。
從而,慢慢的對父母也沒有多大的深厚的感情,有了自己的家庭後,有了疼愛自己和自己疼愛的人之後,對父母的感情則更加淡了。
放眼望去,專制家庭還是比民主家庭要多,所以,才會有很多父母出現了養老問題。
最後:男孩好,還是女孩好,孩子孝順與否,關鍵在於父母的教育,父母是原件,孩子影印件。父母對子女教育上出了問題,尤其是上一輩的父母們,沒有文化知識,不懂得教育孩子,卻又懂得偏心於某個孩子。還有就是孩子結婚生子後,面臨的婆媳關係如何,對老人老了後的養老也是很大的影響。孩子跟父母計較起來了的話,再加上自己經濟壓力又打,工作又忙,那麼,老人老了之後,肯定是很多人都不願意把他們接到身邊的。作為子女來說,父母的養老方面還是要盡好責任的,人無完人啊,父母也有過錯的時候,作為子女的自己也有過錯的時候。不管怎樣,還是要對父母盡孝,讓他們晚年有所依有所靠。 -
5 # 使用者三個優
實在是現實容不下人情,盡孝談何容易,看看我的經歷吧!
兩千年前後我的兩個老人輪番有病,嚴重的接近癱瘓,請保姆根本幹不下來。為照顧老人我只好放棄作事。
我父親有再障,需要三天輸一次血小板,費用很大。不然他的臉上有一個囊腫就破了,火辣辣的疼疼的哭,我不忍看老人受罪到處借錢。
為還看病欠的錢賣了住房,之後房價暴漲,我連累帶急患上了甲亢型心臟病,失去了竇性心律。
我的病需要作手術,為湊手術費拼死打工作保潔,累的我低血壓暈厥無奈只好放棄工作。
之後社群查出我打工掙錢取消了我的廉租房和低保,以後再也不給辦了。
照顧我的兩個老人用了十九年,如今二老都已去世撫卹金都用來還賬了,我已55歲,無妻無子心臟病喪失勞動力,眼下靠之前湊的手術費生活,這點錢用完我將淪為乞丐。
不想淪為乞丐就要有房子,目前西安周邊的小二手房最低也要二十五六萬,我打算去工地作幾年苦力就可以買了,我不怕吃苦就是怕犯病出現低血壓暈厥,這樣的話就沒人敢用我,我的計劃就不能完成。
如今我該怎麼辦,我通過某平臺眾籌根本沒有人理我,作乞丐最後就是被收容所抓走。
-
6 # 豐碩緣野
人都有老的這一天,誰也不要嫌棄誰,誰也不能預料老的時候是啥情況,所以,人都要有心理準備,攢點養老錢,到時候僱個護工,養老送終就得了。
為什麼年輕人不願意把老人接到身邊?主要有一下因素:
一、人老了,飲食習慣,老年人喜歡軟的食物,願意喝粥,年輕人喜歡大魚大肉,另外語言溝通都不能與年輕人一致,有代溝。二、愛好與興趣都不能與年輕融合一起,有時老年人愛看的電視節目,就是孩子們不喜歡的。三、生活起居,老年人每天都是早起早睡,孩子們喜歡是晚睡晚起,起居習慣都是相反。以上的因素就是現實,但是尊老,敬老,是晚輩們應該盡到的義務,不能因為父母老了就嫌棄,你們的所為,都是給你的下一代做榜樣,你們的明天就是你父母的今天。
不管怎樣,父母老了,都要盡到養老送終的責任和義務,沒時間有條件的就僱個家政,伺候老人,實在沒有條件,也不能把老人放在一邊不去贍養,生長在今天的時代裡,是自己的父母,給予你們的生命,不要忘記有了父母的交集才有你們的今天,孝敬老人天經地義,善待自己的老人,就是對自己的父母養育之恩的回饋,也是善待明天的自己!
-
7 # 標峰理論評
有人常感嘆當下“人心不古,世風日下”,不管是人還是物件都沒有過去的好,就連贍養老人這件事,現代人也沒有過去的人做的認真。古人說父母在不遠行,即便有事要走,也會盡快回家。而如今的年輕人常年在外,一年之中只能在家裡待上幾天,更別說晨昏定省了。現代人總說自己忙,於是在老人的贍養上也敷衍的很。老人在家居家養老,子女不能陪伴在身邊,於是就給老人大量的金錢,買很多東西作為補償。子女的心理得到了安慰和滿足,那老人的呢。
報紙和電視上常有這樣的報導,有些派出所的民警經常會接到一些老人的報警電話,出警之後卻發現,老人什麼事情也沒有,沒有遇到危險,家裡也沒有任何安全隱患。老人之所以報警,是為了想要和派出所的民警聊聊天。這是城市老人普遍存在的生活常態,子女不在身邊,老人就只能出門去和其他老人說說話,一旦碰上老夥計有事不在,或者一個人回到家的時候,就連個說話的人都沒有。人都怕孤獨,老人更怕孤獨。精神層面孤獨寂寞、思念兒女的精神空虛,會導致老年人幸福指數大打折扣。很多年輕人認為給父母養老,就是讓他們有錢花,吃穿不愁就算對老人盡孝了,常回家看看做不到,經常打電話和父母說說話也做不到。跟古人相比,實在是算不得盡孝。
贍養老人,不僅僅是讓老人衣食無憂,更需要陪伴他們,滿足他們的精神需求。隨著年齡的增長,老人的身體機能逐漸衰弱,對子女的依賴也會越來越強,需要得到照顧,否則身體心理都無依無靠狀態下,不利於老人的身體健康和保持良好的精神狀態。有條件的子女可以把老人接到身邊養老,沒有條件的子女,可以選擇泊客馨居以房養老,教研金住房免費,既能解決困擾年輕人的經濟問題,又能解決老人沒有人照顧,沒有人陪伴的問題。讓子女盡心盡孝。
-
8 # 過喜歡的生活
為人子女是否願意孝敬老人主要取決於與老人的情感及利益聯絡,因為人都是自私的,也是勢利的。
不願意孝敬老人的原因有以下情況
1.子女與老人感情淡薄,關係疏遠。
子女成家以後都各自生活,自成一家,甚至移居別的城市生話,長期不接觸,與父母的關糸日漸生疏,親情漸失。
2.子女與老人的生活習慣不同。
老人睡眠少,牙口不好,視力聽力下降,行動不方便,起夜次數多,不講衛生,易生怪味,子女很難接受。
3.人老多病
人老以後,名個內臟器官的功能都會下降,甚至病變,還有可能同時得幾種病,這本是正常現像,但有許多子女從心理上不能接受,也不願意接近和照顧,特別是重病在身,不能自理的老人,更累人、更消耗人。
4.老而無用
人老以後,基本上都不創造價值了,屬於純消費群體,特別是有病在身的老人,自己有養老錢還好,如果需要子女共同承擔養老,條件不好的子女更是各種嫌棄和抱怨,自然不願為父母養老。
-
9 # 司空紫悠
我認為兒女不願意把老人接到身邊盡孝,並不是不孝順也不是不愛自己的父母。孝道是紮根在中中國人思想裡的傳統,父母不在身邊,做子女的肯定會惦念,但一說要接過來一起生活又會有許多顧慮。這是因為:
一是不好融合,兩代人生活方式,思想觀念差異很大,在一起相處的不好,反而產生矛盾。二是兒女們都在奮鬥階段,忙工作,忙孩子,就算老人在身邊也不能經常陪著,老人遠離熟悉的環境來到兒女家,心裡上反而會感覺更加孤獨。三是有些父母總是把子女當孩子,對他們的生活指手畫腳,理解的少干涉的多,子女感覺不自由。
1、如果你經濟獨立,身體健康,有自己的房子,那就自己生活。辛苦大半輩子,好容易把子女養大能獨立了,是時候該放手讓他們自己承擔了。趁咱有時間,有精力,和老朋友們一起玩玩聚聚,培養點興趣愛好,種花養草,打拳跳舞,寫字畫畫,騎行旅遊等等等等,生活豐富了,就不會寂寞。
3、如果你的情況只能和子女在一起生活。那也很正常,養兒防老麼。但要樹立一個觀念:這是人家的家,不是自己的。咱在人家家就不能像在自己家一樣自己說了算,要多付出,少計較,不該管的不管,不該問的不問,不該聽到的就當自己是聾子。出去交幾個興趣愛好相同的朋友一起玩,充實自己的生活,切記千萬不能跟外人說兒女家裡的事,也儘量不要閒談別人家裡的事,以免影響安定團結。
-
10 # 陽光無香
我覺得人與人都應有人際交往距離,距離產生美。
如果老人能自理,還是分開住更好,可以是是一碗湯的距離。
老人與兒媳因為一個男人產生了合作關係,
他們合作維護一家的和諧,只有合作愉快,男人才會好做。
如果把老人接到身邊盡孝,平衡不好,會產生以下問題:
1.老人會按她的理念要求孩子,孩子會感覺總有被管制的感覺,內心有束縛的感覺。
2.老人會按她的飲食習慣做飯,年輕人不喜歡老人的口味。
3.老人一生節儉,媳婦的浪費她會指責,引起婆媳矛盾。
4.大多數老人愛嘮叨,讓年輕人壓抑。
5.老人早睡早起,年輕人晚睡晚起,時間長了,習慣會引起兩者無故產生情緒。
6.老人溺愛孫輩,媳婦不好再管理孩子。
7.老人總伺候年輕人,心理不平衡。
8.老人身體機能日漸下降,總會沒病喊病,讓年輕人無心工作。
讓老人自己居住,老人自由,年輕人自由,都內心平靜。
星期天或節假日,年輕人前去探望老人並幫助做些事情,大家都好。
最完美的相處就是兩家一碗湯的距離,都有舒適的空間和人際交往圈,彼此溫暖,有所牽掛。
回覆列表
大多數兒女不願意把老人接身邊盡孝,主要是因為以下四點:
1、經濟條件有限,房子不夠大,房間不充足;2、擔心跟老人住在一起時間久了產生矛盾,尤其是婆媳間的矛盾;3、老人本身也不願意住到兒女家,怕瞧臉色過日子,時間久了招人嫌;4、一些農村老人住慣了獨門獨院,住不慣樓房,習慣了農村的安靜,受不得城市的嘈雜,習慣了鄉里鄉親,左鄰右舍串門兒拉家常,互幫互助,受不得身在高樓無門可串的寂寥。所以如果父母是農村的,只要父母腿腳還利落,他們是絕對不願意跟著兒女去城裡住樓房的,反而是有一些父母為了給兒女們帶孩子而不得不做出犧牲,把自己圈進兒女在城市的樓房裡。
家裡如果有兩個兒女的,那父母的日子就更煎熬了,尤其是兩個孩子的居住地不在同一處,有時還可能一個是天南一個是海北,於是老媽要去幫老大帶孩子,老爸要去幫老二帶孩子,老夫妻倆在一起生活了大半輩子,上了年紀反倒要為了兒女變成"牛郎織女"。
那樣的日子,對父母來說就像活在籠子裡,發自身心的不自在,所以並不是一定要把父母接到身邊生活才是孝順,而是要尊重父母的生活意願,讓他們按自己喜歡的方式去生活才是真正的孝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