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螺旋真理

    羌族和氐族的原始分佈

    羌人在漢代以前居住在西北地區,《後漢書·西羌傳》記載:西羌“濱於賜支,至乎河首,綿地千里……南接蜀,漢徼外蠻夷,西北接鄯善、車師諸國。”即現在的河西走廊西南部。當時羌人已經定居或者半定居,形成了氏族組織和部落集團,有部落首領,生產方式已經以農業畜牧業為主,善於修建水利社會灌溉,會用鐵、有騎兵。

    氐人在漢代以前居住在西部地區,《史記·西南夷列傳》記載:“自冉以東北,君長以什數,白馬最大,皆氐類也。”根據汪寧生的研究, 冉是漢代的汶山郡,在現在四川的茂縣以北。當時氐人已經定居或者半定居,有部落首領,尚青色,善於種麻,會織布,生產方式以農業畜牧業為主。

    羌族和氐族的內遷

    漢代局勢穩定之後,開始向西開拓。

    漢武帝派李息率大軍西進擊敗羌人,設定護羌都尉統治羌地。羌人開始遷徙到甘肅河西地區,從事耕種墾殖。漢光武帝時期,馬援擊敗羌人,開始把羌人內遷到關中;漢明帝時期,竇固與馬武再次擊敗羌人,又遷徙到關中一部分。

    漢武帝時期,奪氐人地設定武都郡,導致氐人大部分內遷,部分氐人遷徙到關中。受漢文化影響,氐漢差別日漸縮小;還有一部分避居深山。三國時期,曹魏也將部分氐人遷至關中。

    到了西晉末年,戰亂不休,人們的生產生活遭到破壞,於是就逃離了家鄉開始流亡。由於當時很多少數民族被賣為奴隸,所以也一起開始逃亡,這就是史書上記載的“流民”。因為在流亡過程中的各種矛盾交織,後來流民紛紛起義,很多少數民族是這時期進入關中的。

    西晉歷史地圖,當時北方和四川民族混居情況十分普遍

    需要說明的是。在漢代之前,羌人在周、春秋戰國時期,還曾被遷徙到中原。所以也許在漢代之前,就有羌人抵達了關中。

  • 2 # 談古論金

    先說氐人。

    東漢建安十六年(211),活動中心在興國城(今甘肅省天水市秦安縣東北)的興國氐王阿貴,活動中心仇池山(今甘肅省隴南市西和縣西南)的百頃氐王楊千萬,追隨涼州軍閥、偏將軍、都亭侯馬超起兵反抗曹操。建安十九年(214),夏侯淵討伐韓遂,乘勝圍攻興國,阿貴不敵夏侯淵,被曹軍攻滅。楊千萬率眾投馬超,並隨馬超南下蜀地投奔劉備。其部落不能離開者都投降了曹操,曹操對被歸附的氐人區別對待,其中所謂“前後兩端者”,被安置於扶風(今陝西省寶雞市扶風縣)、美陽(今陝西省咸陽市武功縣西北),也就是說,東漢末年就有大批氐人在關中落腳。

    (三國時期曹魏蜀漢東吳及周邊政治勢力及國際環境示意地圖)

    建安二十四年(219),曹操至漢中,當時夏侯淵已經在定軍山被劉備部將黃忠所襲戰死,曹操認為氐人聚居的武都(今甘肅省隴南市武都區)孤懸偏遠之地,唯恐氐人部落被劉備集團所利用,遂令雍州刺史張既至武都,遷徙氐人5萬餘落出居扶風、天水二郡界內。未幾,劉備佔領漢中,進逼下辯(今甘肅省隴南市成縣境內),魏武都太守楊阜又受命前後遷徙武都漢民、氐、傁(一種觀點認為氐傁是連在一起的一個詞彙)10000餘戶於京兆(今陝西省西安市)、雍(今陝西省寶雞市鳳翔縣西南)、天水(今甘肅省天水市)、南安(管轄區域為今肅省定西市隴西縣東部和定西市、天水市武山縣一帶)等郡縣之內。從建安二十五年(220)到曹魏正始元年(240),武都郡的氐人被強制遷徙或歸附曹魏者又有3000餘落及6000餘人,被安置於關中。

    因而,經過從東漢末年到曹魏年間的這一系列的主動歸附和被動遷徙,到魏晉時期,氐人除原在武都、陰平(今甘肅隴南市文縣西北)二郡之外,又在關中的一些郡縣形成與漢人及其它各族交錯雜處的聚居區,其中最主要的聚居區域就是以京兆、扶風、始平三郡為中心,特別以扶風郡為多,集中在雍(今日地望見前)、美陽(今日地望見前)、隃麋(今陝西省寶雞市千陽縣東)等縣。總之,西晉末年生活在關中的氐人是在東漢末年建安年間到曹魏正始年間進入關中定居的。

    再說羌人。

    (漢歸義羌王金印印文)

    羌人是一個歷史悠久、範圍廣泛的民族概念,在這裡,我們需要把傳說中的炎帝之羌、商周之際之羌、春秋戰國之際之羌、當下少數民族的羌族和本問題的羌人概念做一定程度上的必要區分。

    (著名民族學家、歷史學家王明珂教授以一個古老的華夏邊緣—— 羌族——說明華夏的成長曆程)

    《說文解字》說:

    羌,西戎牧羊人也,從人從羊,羊亦聲。

    這就是一個廣義的概念,這是中原人對所謂西戎的總稱,和本問題涉及的羌人不是同一個概念。

    我們這裡說的羌人是這個概念的子集,不包括從周時開始與周的關係密切羌之別種“姜”等大量的融入中原民族的羌人。

    (漢朝時期周邊政治勢力及國際環境示意地圖)

    從漢代開始,大量歸附中原王朝的羌人一批批地內遷,從而從地域上分為東羌和西羌,進入中原的“東羌”附居於塞內而與漢族雜居、通婚、融合,從事農業生產,私有經濟得到一定程度的發展,逐步進入農耕文明狀態。

    西晉官員江統曾經在其著名政論《徙戎論》中如是說:

    建武中,以馬援領隴西太守,討叛羌,徙其餘種於關中,居馮翊、河東空地,而與華人雜處。

    可見羌人遷徙到關中比較重要的一次發生在東漢光武帝建武年間,具體可能是建武十三年(37)馬援以隴西太守的身份平定武都參狼羌之後。

    但是需要指出的是,關中之羌大多屬於東羌,其自我民族認同也已經逐漸淡漠。

    在西晉末年開始登上歷史舞臺的羌人,主要還是相當數量的部族居於河湟(黃河與湟水流域肥沃的三角地帶,位於青海省東部)、隴右(隴山以西,黃河以東地區)一帶被稱為“西羌”的部族,如後來建立後秦的姚氏酋長世家,就是南安羌人,比如姚弋仲(280―352)、姚襄(331-357)、姚萇(329年 -393),就都是南安赤亭(今甘肅省定西市隴西縣首陽鎮梁家營村紅崖山)人。

    (位於陝西省西安市鄠邑區圭峰山北麓的草堂寺即始建於其統治者是羌人的後秦統治時期,是中國第一座國立翻譯佛經譯場)

    總之,羌人進入關中時間比起氐人更早,這部分羌人與中原原有民族融合程度較高,並非永嘉年間起事攪動天下的主力。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誰可以告訴我一個人在外地過春節的感覺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