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醉臥孤亭唯落花飄零

    對於高加林來說,教書前的十幾年,全靠自己那沒什麼本事的父母用四隻手在地裡刨挖換來的錢供養。他出身寒門所"自帶的"泥土氣息已經被父母無私的供養洗刷得一乾二淨,進而具有了一般人民所說的知識分子的"清高"。這是他那沒有一點兒文化的父母所能給他的唯一的愛,也是最無言的關懷。而於連,雖然少了原生家庭的呵護,但謝朗神甫在他人生的初始階段給予他的愛,也足以彌補父母愛的缺失。雖然他的內心一直有一股力量與之對抗,他把對拿破崙的膜拜當做人生信條,但不可否認,他人生的開端、他的名聲遠播都始於謝朗神甫,神甫甚至還要關心他與侍女艾麗莎的人生大事,並對其矢志神職的前途殫精竭慮。

    在高加林最落寞、無人問津的時候,巧珍的適時出現和所表達的濃烈的愛意,使他重新燃起人生中的鬥志。"當愛情在一個青年人身上第一次甦醒以後,他會轉變成一種巨大的力量,甚至對生活完全失去信心的人,熱烈的愛情也可能會使他的精神重新閃閃發光",一個嶄新的、富有激情和信念的高加林重新誕生。而對於於連來說,雖然德雷諾夫人幾次恩惠於他,大著膽子走進書店,買於連想看的書,偷出小黑紙盒幾乎挽救了他的性命,但在於連看來,不過認為自己竟然會愛這個證明自己不過是個傻瓜的人。

    都在生命之初受到人性關懷的兩個人,雖然都重新回到原點,但因夢想幻滅所付出的代價以及對於自己生命歸宿的態度卻截然不同。高加林內心充滿熱忱地迴歸土地,而於連即使以生命為代價,也沒有放棄打破社會偏見,得到平等地位的想法。

    對於高加林來說,知識給他帶來的是人們的尊敬,而對於於連,知識卻最終成為迫害他的劊子手。

    黃亞萍作為一個社會地位比高加林高的城市人,在讀書的時候就對他產生了一種敬佩和愛慕之感,這種感覺在高加林當上記者之後更為強烈,甚至成為她不和張克南訂婚的一種鼓勵;同樣對高加林產生愛慕的巧珍,在還未與高加林有正面接觸時,便為他的書生氣所傾倒;高明樓一直對這個年輕的後生心存忌憚,因為他具有愚昧的農民所不具備的眼界。

    在奮鬥的過程中,能夠用拉丁語把聖經倒背如流這個特殊技能,使於連擁有初步接觸上流社會的機會,但他只是把這當作一種進軍上流社會的工具。最終,這也成為他夢想覆滅的一把

    高加林作為一個農民所具備的脆弱的敏感,使他把高中時期所有城

  • 2 # 品茗茶事

    於連也是一個具有雙重矛盾性格的人:他是具有自由思想的民主主義者,但卻一路追求為滿足個人的政治野心;他仇恨統治階級,但卻為了野心向統治階級妥協;他痛恨社會的爾虞我詐,但又以虛偽作為個人奮鬥的武器;他自詡“高潔”,聲稱“我出身低微,但是我並不卑賤”;他追求真正的愛情,但把愛情變成征服社會的工具;他一面向上爬,但是他又一面心懷憤懣。在於連的性格矛盾衝突中,同樣是後者更為明顯地展現在他的身上。

    高加林是個“圓形人物”,即具有多面性特點的人物。他是農民的兒子,卻不蔑視農民,但他又不想成為農民;他熱愛自己的故土,但卻夢想著離開故土,過更舒適的生活;他鄙視以權謀私,仗權欺凌,但卻迷失在追求權力的道路上;他崇尚愛情,但在現實面前拋棄了愛情;他心存高遠,但是卻步入歧途,孤獨潦倒。這些十分矛盾的性格匯聚其一身,的確使人眼花繚亂。在這些矛盾性格對立中,後者在高加林的身上更為凸顯,佔據了更為重要的位置。

    兩個典型的現實主義人物形象。在他們身上自卑與自尊,真誠與虛榮,反抗與動搖等對立因素不斷地碰撞著。高加林和於連是“極其平常的悲劇者”,他們的遭遇表現了真實的現實社會生活,闡釋了社會與人的相互制約與影響,揭示了人的矛盾性格,揭露了人的本性等,可以說正是由於這些因素造就了他們的人生悲劇。

  • 3 # 長安萬卷樓

    《紅與黑》和《人生》分別被譽為法國和中國文學史上的不朽之作,其主人公於連和高家林則是兩個個人奮鬥者的典型。

    於連生活在拿破崙時代後的復辟王朝,高家林則是生活在中國改革開放的前夜,屬於兩個不同的國家,但是他們的身上存在著許多相似之處,具有很強的可比性,結局也不一樣。在各種矛盾交織著的時代背景下,兩人奮鬥的一生都充滿了悲劇色彩。

    於連從小瘋狂崇拜拿破崙,靠個人奮鬥從小軍官,三十六歲當上了將軍。作者用於連這個縮影,反映下層青年人當時的內心真實寫照。復辟失敗,王朝沒了,失去出路的於連覺得神父可以幫他達到目的。用超常記憶力,得到神父青睞。去給市長當家庭教師,為了反擊市長蔑視,勾引了市長太太,事發,逃走,巴結上侯爵,和貴族小姐戀愛,當上侯爵秘書,參加保王黨,替侯爵送情報到國外,然後踏踏實實做了一名鷹犬,走上人生巔峰,沒想到後來,市長太太去告發了他,貴族階級毫不留情又把他除掉了。

    高加林,高中上完後回到村裡當上教師,登光無限好。結果沒多久被村長兒子頂替變成農民,失意的他遇到初戀敲珍。後來加林叔叔轉業當上副局長,見風使舵副科長用手段把他運作成了縣委通訊員,他勤勤懇懇,努力工作,大報小報經常有他文章,工作十分出色,和情投意合的女同學談上戀愛。那正是意氣風發,覺得人生就該如此。好景不長被人舉報了,高加林又回到了農村,當上了農民。

    兩位主人公,都是作者筆下成功又失敗的人物,不同時代背景也決定他們命運不同。於連的失敗,是在於他為了目的,不擇手段,他自己也說過,他是虛偽的君子。還有封建統治階和教皇勢力的壓迫之下,社會動盪不安,死亡是必然的。

    高加林的失敗,開始時候是是敗於規則,成功也是於規則,最終失敗於制度,當時兩大制度限定他的人生幅度,在中國城市經濟和農村經濟的衝突下,市場經濟,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苗頭才開啟,所以的人生是悲劇的。

  • 4 # 雨果晴天

    於連是世界名著《紅與黑》的主人公,對其人物的分析,一直以來都是褒貶不一,眾說紛紜,有人認為他陰險虛偽,踩著女人上位,是個十足的野心家、陰謀家,也有認為他是當時反對封建權貴的勇士,資產階級個人奮鬥的典型代表。

    於連的命運最後會以悲劇收場,是和當時的社會背景有很大的關係,他是一個出身低微的知識份子,在當時的社會條件,縱有才幹,野心也無從施展。加上他自身的性格,既矛盾又妥協,既自尊又自卑,既有雄心又又也野心,正直又虛偽,他對上流社會的仇恨和反抗使他們難以容忍彼此,所以他的悲劇是註定的.

    而《人生》中的高加林,是處在交叉地帶的產物,他們雖然生在農村長在農村,但他們接受了教育,想透過自己所學改變自己身為農民的命運,不想再和父輩們一樣一輩子束縛在土地上,劉巧珍是好,但畢竟是農民,在愛情與事業之中,高加林選擇了事業,進了城市,可是最後卻被城市拋棄,回到農村,此時巧珍也已嫁人。看到他撲在黃土地上痛哭時,不禁感嘆,物是人非,人生多變啊。

    《紅與黑》中的於連和《人生》中的高加林生活環境很相似,兩個人雖然都是處於社會底層,都想透過自己所學改變命運,但不同的是,社會背景不一樣,自身性格也不同,自然結局也就不同!

    不過都是不錯的電影,值得一看!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攤上了迴避型人格的戀人,該如何挽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