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細品文學經典
-
2 # 知聖創始人
陋室銘一般不建議掛在中堂,陋室銘創作於824—826年作者和州刺史劉禹錫任監察御史期間,曾經參加了王叔文的“永貞革新”,反對宦官和藩鎮割據勢力。革新失敗後,被貶至安徽和州縣當一名小小的通判。按規定,通判應在縣衙裡住三間三廂的房子。可和州知縣見作者被貶,故意刁難之。和州知縣先安排他在城南面江而居,作者不但無怨言,反而很高興,還隨意寫下兩句話,貼在門上:“面對大江觀白帆,身在和州思爭辯。”由於這樣的創作背景所以預示著人生不得志,事業不如意,但卻有自嘲和豁達的心胸,由於之前的人生不得志,所以寓意不好,不建議掛中堂,而更適合掛在書房和家中比較私密的地方。
-
3 # 玉良言易
《陋室銘》是我最為喜歡的一首古詩,其內容體現了作者知足常樂、抱朴守真、樂觀豁達的人生態度,尤其是最後引用孔子“何陋之有”之句,在全詩中起到了畫龍點睛之效。
我在家中客廳(現在城市居家很少有過去的中堂格式)的乾位掛了一幅《陋室銘》書法作品(888元求得友人墨寶),按照易學原理,萬物均有五行之屬性,所以我請友人書寫時把“山不在高有仙則名”一句突顯出來,以“土”五行來助乾位。各位如果喜歡《陋室銘》,並選擇在家中或辦公室懸掛時,一定要選好方位(其他字畫也是如此),才能起到更好的助運效果!
現將此詩全文敬錄如下:
《陋室銘》
唐•劉禹錫
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階綠,草色入簾青。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可以調素琴,閱金經。無絲竹之亂耳,無案牘之勞形。南陽諸葛廬,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
4 # 踏歌走馬
喜歡掛就可以掛,掛在中堂的陋室銘欣賞的不是詩,而是字,因為現在沒有古代那種陋室了,也很少人有作者那種遭遇了。
現在很多人喜歡在客廳懸掛各種詩詞,只是覺得讀著好讀,從來不理解詩詞背後的意思,所以只能賞字,不能賞詩,因為不合時宜,我建議最好懸掛字畫,或者詩詞也不是不可以,但是最好和本人很貼近。
說一下陋室銘吧,這首詩看著是誇讚自己品德高尚,孤芳自賞,不與世俗同流合汙,其實是作者心裡有苦自知,想說自己心裡的不甘,以及悲苦,憤恨。
劉禹錫仕途開始的時候很順,但是因為和王叔文等人改革,得罪了其他人,所以改革失敗後仕途是一落千丈,剎都剎不住,而且一貶再貶,貶的劉禹錫都要哭了,這一貶就是二十多年,想想看,誰受得了,受不了能怎麼辦,不怎麼辦,因為他還想當官,還放不下自己的官身,只能沒事寫寫詩發發牢騷了。
陋室銘很明顯就是他被貶的時候寫的,話說改革失敗後,他被貶到安徽和州做了一名小小的通判,這簡直讓他有點無所適從,畢竟自己以前是什麼身份啊,現在真的是從天堂被貶到了地獄。
你說被貶就老實一點,畢竟身份不同了,你來到人家的地盤了,是不是該去拜會一下自己的領導,劉禹錫就不去,本來通判住的房子是公家給的三間房,而且位置肯定不錯,畢竟大小是個官員,但是人家和州知縣看他自命清高的樣子很不爽,就把房子分到了江邊,那多潮溼啊,而且江水嘈雜,影響休息,你說這時候他去和自己領導服個軟,說句好話得了,何必遭這個罪呢,但是人家就不服軟,不僅不服軟,還懟起來了,在門上寫了“面對大江觀白帆,身在和州思爭辯“。
這哪個領導看到不氣,一氣之下你給我挪地方吧,然後給他換到了河邊,房子也少了一半,知縣就想,我看你還怎麼高傲,誰知人家劉禹錫依然不屈服,還是懟,又寫了兩句話,垂柳青青江水邊,人在歷陽心在京。
那知縣肯定饒不了他啊,給你換到城中,房子也換成一間,夠放個床,放個桌子,最多在放倆小板凳,我看你還有啥心情,看你是不是還不在乎。
這次劉禹錫是生氣了,一氣之下就寫了陋室銘,刻好後放到了門外,擺明了是氣這位知縣,人家知縣一看,得了,你生氣了,我也開心了,你就繼續自欺欺人吧。
這就是陋室銘的由來,也是背後的故事,和作者真正的心思,而不是單純的自誇。
-
5 # 夢斷龍南
《陋室銘》不建議掛中堂,它是一首失意詩,是作者壯志雄心無處投放時無奈的牢騷詩。
劉禹錫在寫《陋室銘》時是因參加過當時政治革新運動而得罪了當朝權貴,被貶至安徽和州縣當一名小小的通判。職場失意,又遭小人欺壓排擠與嘲笑寫下了這首詩。整首詩都充滿了自我安慰,但也鄙視當朝。
“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這是作者的暗示,並不是單純的說山說水,作者將自己比做隱居的謫仙、困在淺水的龍,有志有本領,卻只得新居受困。
“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這一句其實反應了劉禹錫作為文人的酸腐氣息,什麼人算得上鴻儒,什麼人又是白丁?他自己已經把人分做三六九等,卻忘了“三人行,必有我師焉”。不論什麼人都有他的優點,也有缺點,可以揚長避短,學其精華,去其糟粕,而不是分成三六九等,只和上等的“鴻儒”交往,去鄙視那些下等的“白丁”。如果掛中堂,朋友看了,不知自己在你心中是幾等,也不知自己在你心中是鴻儒還是白丁。
因此,不建議家裡中堂掛《陋室銘》,有失意落魄之意,又有抱怨世俗暗比自己鬱郁不得志,卻又將人分等級,稱託自己的高雅與品位。
-
6 # D三十年功名塵與土
陋室銘
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階綠,草色入簾青。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可以調素琴,閱金經。無絲竹之亂耳,無案牘之勞形。南陽諸葛廬,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從文學角度,這是一篇佳作,我甚至認為是劉禹錫文學的巔峰之作,本人也非常喜歡這幅作品。
從儒家道德角度,這也是一篇佳作,可以展現作者兩袖清風、錚錚風骨、先天下之憂而憂計程車者情懷。
從做人和做官(做事)角度,這是一篇情商為零的作品,因此只適合獨自欣賞,不能掛之中堂。
劉禹錫(772年—842年),字夢得,洛陽人。 大唐貞元二十一年(805年)因“永貞革新”失敗,被流放,34歲到57歲,被流放了23年,雖然他很有才、鐵骨錚錚,但是隻成就了他在歷史上的地位,但是對國家、對百姓是一種巨大的損失,為國為民不僅僅需要鐵骨錚錚,更需要推動歷史的進步,中華文明五千年,多少可歌可泣的民族英雄留名青史,應該比全世界其他民族加起來都多,但是到近代我們依然落後捱打,唉……
兩袖清風、甘居陋室固然可貴,但是畢竟這個社會上置身於陋室而安的人極少,一幅《陋室銘》高懸中堂,等於把自己高高掛起,和絕大多數人隔絕開來,只能孤芳自賞……豈不知?為國為民而忍辱負重之說?我更敬佩後者!
回覆列表
《陋室銘》是唐代詩人劉禹錫所創作的一篇託物言志駢體銘文。全文短短八十一字,作者借讚美陋室抒寫自己志行高潔,安貧樂道,不與世俗同流合汙的意趣。文章層次明晰,先以山水起興,點出“斯是陋室,惟吾德馨”的主旨,接著從室外景、室內人、室中事方面著筆,渲染陋室不陋的高雅境界,並引古代俊彥之居,古代聖人之言強化文意,以反問作結,餘韻悠長。
如果你覺得你是文人
頗有文人不與世俗合汙的態度的話,掛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