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心夢離離
-
2 # 楊充
這句話出自哪裡“楚雖三戶,亡秦必楚”這句話出自司馬遷所著的《史記》,這裡的三戶並不是指三戶人家,而是隻三個氏族,這句話背後有一個故事在裡面。秦國和楚國秦朝滅六國,統一天下,這被滅掉的六國之中有一個是楚國。當年楚國是最強大的諸侯國之一,秦國為了滅楚耗費了很大的財力物力,用了很多手段。楚國以前幫過秦國,對秦國有很大的恩情在的,最後秦國卻不顧情面,用了陰險的手段來攻擊楚國,在道義上是站不出腳的。所以楚國最後雖然還是被滅了,但是楚華人都不服氣,非常痛恨秦的統治。秦惠王時,為瓦解齊楚同盟。秦王遣張儀使楚。張儀代表秦國,對楚懷王許諾:只要楚國解除與齊國的同盟,與秦國結盟。秦國便割讓五百里土地給楚。楚國解除了齊國的同盟後。楚懷王使秦,要與之結盟,並接收五百里土地。但張儀稱,當初承諾的是五里地。楚王怒不可揭,準備回楚國,討伐秦國。秦王拘禁了楚王,讓其割讓土地給秦國。才放他回國。這是繼商鞅囚禁公子昂之後,中國歷史上第二次嚴重的違背契約精神。楚懷王鐵骨錚錚,誓死不割地。秦國一直囚禁懷王。楚國國內則另立新君。楚懷王一直被囚禁至死。楚人聞之,如喪父母。諡號為‘懷’。故《史記·項羽本紀》雲:自懷王入秦不反,楚人憐之至今,故楚南公曰"楚雖三戶,亡秦必楚"也。"三戶指的是什麼楚國的一個貴族南公就說出了這句話,“楚雖三戶,亡秦必楚”。因為楚國有三個大氏族,昭、屈、景。這句話裡的三戶,指的就是這三個大氏族。後來人們也用這句話來形容推翻秦朝的決心,不具體解釋三戶代表誰,而是泛指楚國的百姓,表示就算楚華人就算再少,也要決心推翻秦朝。如何理解楚雖三戶,亡秦必楚三是一個虛詞,並非具體的數詞。此話中的"三"比喻力量小,決心大,表明楚國立志推翻秦朝的決心。這個解釋才是最符合楚人有仇必報、能吃苦、下得狠的性格特點。"楚雖三戶,亡秦必楚"應該理解為:"楚人就算只剩最後幾戶,滅秦的也必定是楚人!"即使弱小,團結一致就能成功。它代表了一種報仇雪恨的堅定信念。楚人歷來生性彪悍能征戰善戰,秦國加之的國仇家恨令楚人定要報仇,楚人在亡秦之上必將不遺餘力徹底滅秦;"楚雖三戶",更多的是樹立滅秦信心,鼓舞士氣。提出的激憤人心的戰鬥口號,彰顯的是亡秦的堅定意志和必勝信念。關於更多詳細內容,可以看我的部落格大彙總:https://blog.csdn.net/m0_37700275/article/details/79832978 或者 https://blog.csdn.net/m0_37700275/article/details/82972318
-
3 # 草祭William
楚雖三戶,亡秦必楚。後來果然應驗了。
與其說這句話是個咒語,不如說是楚人之於其他五國在秦朝統治下所隱藏在內心最深處的那份更加隱忍的心態,或者說六國雖然都恨秦,但楚人最恨。
陳涉起兵大澤鄉,後來建國號“張楚”,即為“張大楚國”之意。項羽,楚國名將之後,國仇家恨自不必說。劉邦,最終被歷史所成就的那個人,家鄉豐邑距離項羽故里宿遷非常之近。雖然最終項羽身死,劉邦稱帝,但歸根結底,這都是楚人的勝利。
克服戰爭的艱難困苦加上上天眷顧造就漢朝四百年。但誰又能忽略楚雖三戶,亡秦必楚這寥寥幾個字給這些起義的楚人在精神上的原始積累呢?
念念不忘,必有迴響。
-
4 # 龍文說史
秦王自古以贏著自尊,因為他們姓贏,恰恰到秦始皇恰恰贏得政權到手裡,野心讓他失去理智,他發誓要改變現在的政局,於是他大膽嘗試消滅一切阻礙秦國向東擴張的絆腳石。秦國大掃蕩之後,楚國擺在面前,兩個大國開始碰撞。連年征戰的秦軍,己從戰爭中得到不少經驗,他們越過多少北方冰山雪地,大河湖泊,戰勝過多少北方悍勇。現在正是趁熱打鐵的時候,擺在贏政面前是一塊大的肥肉,看起美味,卻不知嚐起來是什麼滋味。對其他諸國用兵一直都有戒口,但對楚國卻沒有口實。
他在燭光下,暗暗琢磨,瞬間拔出刀,鋥亮的冷光刷刷的從他濃眉稍上劃過,揮一下捅爛了地圖,做為秦國最高統帥,滅楚是遲早的事,隨便找個小事再地大再兵廣也要吃掉他。這為以後楚人報仇埋下了伏筆,三次顛覆秦國政權的都是楚人,這是贏政永遠想不到的,他滅楚的後果。 秦一舉統一天下之後,秦王贏政以鐵腕手段將大權集於一身,這樣能幹的實戰家,按自己的想法構造帝國大廈。
他感慨自己一生孤獨,可天意不容,於是權利讓他變得為所欲為,決定人的生殺大權。
這樣逼出一個一個英雄粉墨登場,都來自楚地,可見楚人多仇恨秦人,劉邦就這樣出場了,他和當今皇帝贏政幾乎差不了幾歲,兩個人一個是大秦始皇帝。一個是四百年大漢太祖。這兩個人真有緣,還曾見過面,可惜秦始皇在豪華的轀輛車裡,他一個流氓怎有資格目睹皇帝真容,他於是感慨,大丈夫應當如此,白話做男人應當這樣。而對面人群裡的項羽就是所謂復楚極端分子,他一剎那站起來,喊:“彼可以取而代之。”仇視的目光盯著那輛國家領導人車不放。
秦帝國看起來相安無事,擁有剛滅六國的百萬大軍,可是內部卻漸生分離,尤其掌握帝國大權的二號人們,趙高和李斯。秦國三十萬駐守長城,另五十萬已南下掃蕩蠻夷駐守南海。其中北方三十萬由準太子扶蘇監軍,蒙恬為帥。秦帝國一號強人贏政在半途中突然駕崩,正時青春正富,四十九歲。他倉促立下的扶蘇繼承皇位遺詔,被二號人們攔截,年輕的扶蘇,聽到父皇無緣無故自裁自己,不加思索揮刀自盡,蒙恬也苦著喊冤沒辦法也這樣一刀。
強人一死,帝國沒有了精神支柱,楚地暴民開始騷亂,爆動,因為他們沒有忘記亡國之恥。以項羽為代表的復仇主義者和新興的英雄劉邦開始在權利角逐。晚輩還是敵不過長輩,三十多歲的項羽最終敗了,楚國復興計劃泡湯。 一個圓滑有詭計的劉邦和一個耿直倔強的項羽,性格決定成敗。
因此楚雖三戶,亡秦必楚雖然傳在秦始皇耳中,是嚇唬人的無稽之談,可秦楚前前後後因果關係卻讓它最終變成了現實,由仇秦變成了滅秦,導致後來出了一個楚人項羽,顛覆了秦朝。
回覆列表
楚雖三戶,亡秦必楚
時代造就英雄,同樣,時代也能成就名言。“楚雖三戶,亡秦必楚”便是那個特殊的暴政時代,激人奮鬥震人心扉的名言。
秦朝末期,陳勝吳廣起義,各路義軍紛紛配合,項梁率軍攻秦。范增去拜見項梁說:“秦滅六國,楚國最冤,楚南公說過楚國即使只剩下三戶人家,也會報仇雪恨消滅秦國的。”這份堅定的信念震撼了項梁,於是項梁立楚懷王的孫子熊心為楚懷王,得到楚人的擁護而迅速壯大。
這句反抗暴秦統治的時代名言,充分表達了楚人滅秦的堅定信念。正是這帶著憤恨的堅定信念推進了歷史演進的方向。它正確地預言了亡秦的真諦:亡秦之戰起於楚,成於楚,終於楚。
揭開亡秦之戰序幕的陳勝是楚人,亡秦中起決定作用的項羽是楚人。最後也是項羽率軍戰勝秦軍主力,並接受其投降,以秦亡落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