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雪濤剛

    李自成手下有個石達開,被封為翼王,這個翼王沒有那麼支援李自成,老想自立門戶。李自成手下其他的四個大將戰死的戰死,無能的無能,這是他用人方面不當。

    李自成家在西北,是迫於無奈才走向了起義的路,一心想著功成名就後就歸隱山林,這是他眼界低。

    李自成手下內部不和睦,互相猜忌。佔領南京後以為自己沒有對手了,開始露出土匪的本質,部隊沒有人管理,胡作非為。這樣的軍隊不能得到人民的支援,又怎能打勝仗呢?

    朱元璋就不同了,他是窮苦到家了,胸懷大志,手段極其很辣,要麼不幹,要麼就幹絕。

    朱元璋愛惜人才,善於用人。有很多人給他賣命,所謂上下同心其力斷金。

    李自成可以說是一個好人,但不是一個好皇帝,朱元璋不是一個好人,但是一個好皇帝。

  • 2 # 使用者5011842380164徐

    朱元璋統一啦天下。李自成沒有統一天下。李自成被勝利衝昏了頭腦。明朝還有吳三桂等軍隊,還有清軍。李自成滅亡是正常的

  • 3 # 逍遙三浩

    怎麼說呢。朱元璋和李自成都是草根皇帝。不說別的,就說李自成,如果能夠順順利利建立朝代,當上皇帝什麼的,那麼他就是歷史上的第三個草根皇帝。但是呢,是李自成的格侷限制了他的成就。

    李自成和朱元璋一樣都是農民出身,都吃過很多的苦頭。但是朱元璋呢,他胸有大志,有遠見,有謀略,有軍事才能,在沒有成功之前吸取教訓,任用賢能。並且他為人低調(指的是國號、封號等)。當時手下還有一群賢能義士,聽取意見,高築牆,廣積糧,緩稱王,安撫百姓,慢慢積累自己的勢力,一舉拿下填下。這叫做能夠認清現實。

    而李自成卻不是這樣,拿朱元璋的話說,李自成就是個器小的人,有了點成功,就忘乎所有,沾沾自喜,沒有大志向。當初朱元璋就說過張士誠器小,但是張士誠是一個豪傑,因為張士誠在所統治的地區,各種善待百姓和手下的人,張士誠是個好人,但同時他沒啥多大的志向,安分守己。而李自成是,佔領北京之後,馬不停蹄的籌劃登基大業,想當一把皇帝的癮,的確過了個癮,只當了皇帝42天。李自成當上皇帝之後,開始了自己驕奢淫華的生活,根本就沒有看清局勢,當時有吳三桂的隊伍和滿清的隊伍,前有狼後有虎的。完全是開始了自己的放縱,並且大肆收刮官員和鄉紳地主們(嚴刑拷打,逼迫)的財產,雖然最後得到了七千萬兩白銀,但是卻寒了天下人的心,得罪了他們。他永遠都不會知道,要想壯大自己奪取天下,要有這些富庶人的支援,所以最終被清朝所滅也是理所當然的。

    並且李自成手下並沒有像朱元璋手下的那些人。即使有,也是怎麼想著和李自成爭奪勢力,並且因此李自成開始變的疑心很重。本來就和吳三桂商量好,吳三桂準備投降於李自成的,但是李自成沒有約束好自己的下手劉宗敏,縱容他霸佔了吳三桂的愛人陳圓圓。最後吳三桂怒髮衝冠,攻打李自成。加上諸多原因,最後被清軍打敗!

    因此說,李自成的失敗和他自身有著重大的關係,這個人器小。這就是和朱元璋的巨大差別。

  • 4 # 魔方歷史觀

    李自成和朱元璋同樣不是富貴出身,同樣是領導起義軍,結果卻是一個成功,一個失敗。出現這樣的結果,原因在於他們二人有著不同的處事方法,在於他們二人自身的區別。

    朱元璋之所以成功

    作為大明王朝的開國皇帝,朱元璋是屬於貧苦出身,一路坎坷的走上了帝位。朱元璋出身貧苦,做過放牛娃、和尚,並且沿街乞討過,年輕時的經歷讓朱元璋有了豐富的社會閱歷,後來,朱元璋參加了郭子興的起義軍,由此開始了他的王者之路。朱元璋最後能夠發展壯大直至稱帝,與他本人的處事方法有著很大的關係。

    首先就是朱元璋治軍方面,軍紀嚴明,對待百姓,要求自己計程車兵不得擄掠,如果有敢犯禁的人,就地處死,絕不留情。再加上朱元璋本身是貧苦出身,對待百姓,很是仁厚,所以百姓對朱元璋很是擁護。朱元璋採納了麾下謀士朱升提出的“高築牆,廣積糧,緩稱王”的策略,不急著建立自己的政權,而是韜光養晦,慢慢發展自己的勢力,以待來日。朱元璋本人相對來說,沒有什麼高學歷,但他對於人才是很珍視的,不斷地網羅人才,還在應天還專門修建了禮賢館來接待知識分子,這些人在朱元璋統一全國的過程中起了重要作用。

    所以說,朱元璋能夠最終成功,不是偶然。待百姓仁厚,得民心;麾下武將眾多,軍紀嚴明,兵強馬壯,從而使得朱元璋有著雄厚的軍事實力征戰四方,“馬上打天下”;有著謀臣、知識分子的追隨,為他“馬下治天下”提供了保障。

    李自成之所以失敗

    明朝末年,李自成這個名字可以說是比較響亮的,作為明末的起義軍領袖,李自成建立了大順政權,並且追隨者眾多。

    遠近饑民荷鋤而往,應之者如流水,日夜不絕,一呼百萬,而其勢燎原不可撲。

    一個王朝使得百姓生存艱難,那麼自然而然的,百姓就會反抗這個政權,而李自成在這樣的背景下“揭竿而起”,自然擁護者眾多,特別是李自成提出了“均田免賦”的口號,就是說把明朝推翻,然後將國家的土地都平均分給貧苦百姓,而且減免百姓的賦稅,這對當時生活的“水深火熱”的百姓來說,那是吸引力相當大的,於是,李自成的勢力發展的越來越大,最後,攻取了北京,推翻了大明王朝。如果說由此處來看,李自成是成功的,他推翻了一個王朝,也建立起了自己的政權,按理來說,應該會開啟一個新的朝代,但是,事實恰恰相反,李自成走向了“下坡路”,直至最後失敗。李自成為什麼會失敗呢?

    首先,李自成的軍隊說好聽點是起義軍,說難聽點,就跟土匪差不多。就比如說,李自成進北京後,開始還比較規矩,下令軍隊不準“擄掠”,但是這個命令最後成了一紙空文。軍中在之後開始了對以前明朝官員的拷掠,讓這些官員交錢,不交就拷打,李自成的部下劉宗敏為此還特地製作了五千具夾棍,如果官員不給錢,就上刑罰。而且,還不只是對官員,對百姓也是如此。“殺人無虛日,大抵兵丁掠搶民財者也”。再有就是李自成手下的人,知識分子很少,大多都是一幫大老粗,讓他們打架行,要說治理國傢什麼的,就差的不是一點兒半點兒。這點李自成是不如朱元璋的,朱元璋當時是有著劉伯溫、李善長等人的追隨的。吳三桂也是致使李自成最後覆滅的重要原因之一,李自成對吳三桂是想要招降的,但是李自成的手下劉宗敏把吳三桂的寵妾陳圓圓給霸佔了,最終有了吳三桂“衝冠一怒為紅顏”一說,但是吳三桂針對李自成,並且在之後聯合多爾袞圍攻李自成,原因並不是陳圓圓,而是在於李自成。畢竟對於吳三桂來說,投降於李自成也不是不可以,但是李自成在北京的所作所為,吳三桂是有所聽聞的,對吳三桂來說,李自成所屬在北京的“土匪”行徑註定了李自成不會長久,那麼吳三桂也就沒有必要去追隨這樣的一位君主,再加上私人恩怨,使得吳三桂聯合多爾袞,與李自成之間進行了大戰。朱元璋與李自成最終的結果不同,是因為他們二人的處事方法上不同,當然,也與所處的歷史時期有關,但是,他們二人的成功與失敗,歸根結底,還是因為“人和”,“得民心者,得天下”。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如何培養領導者的思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