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身邊越來越多的婆婆都不帶孩子,寧可給孩子找保姆,也不帶孩子,還有的就是打麻將,跳廣場舞有空,帶孩子就各種病症,你身邊也有這樣的情況麼?隨機抽取答案,送
-
1 # 山東大瑤
-
2 # 玲玲小精靈
不明白!為啥都說給兒媳婦帶孩子!雖然孩子是父母的!但是更傾向於兒子!因為隨男方姓!婆婆幫忙更多的是幫兒子! 社會都顛倒了!之前老一代就是任勞任怨幫忙!現在老人講究自由!之前的年輕人喜歡自由!把孩子給老人帶!自己去跳舞!說自己年輕就應該享受生活的快樂!現在跳舞要自由的這一代人老了!又開始說 自己養了兒子!不再養孫子!我要自由!其實那一代孩子也是爺爺奶奶帶大的! 之前有一句話特別好:不是老人變壞了!是壞人變老了[我想靜靜][我想靜靜][我想靜靜]。老說我們要傳承過去的好習慣 作風!但是現在好像在我們的上一輩人之後就變了風氣!只要對自己有利的!就宣揚 !反正我老我有理!最累的也不是我兒子!兒媳婦活該![笑哭][笑哭][笑哭][笑哭] 萬一兒子累點。就各種說兒媳婦壞話!洗衣機洗個衣服都能說出花來!懶啊等等!其實就是放進去按個電源。拿出來!就覺得做了多累的活! 我覺得80、90年代的年輕人知道自己的苦!上班掙錢 養家。還被挑剔!他們老了也會心疼下一代!
-
3 # 香斕雅韻2019
越來越多婆婆是時代變遷所產生新思維志向的婆婆,也是新時摧生下的搖搖掎,做一個明智的婆婆是現時代社會所需要的;也是未來新婆婆們的表率。
因為婆婆在每一個時代都代表著不一樣做人做事方法,不給下一代帶孩子自然很明智,有著對自己和保護下一代家人成長空間的意識,並不是要親力親減輕下一代負擔,為首要。
很多程度上看似為下一代幫忙,或者減輕了必要的負擔,實際上成就了下一代人,並沒有親力親為體驗做父母樂趣,也體驗不了做父母酸甜苦辣,這樣所形成人格並不達成子女成長的頂樑柱,作為父母的表率。
另一些時,如果親力親為代替了子女管好了孫子輩,必定在教育方面是一個缺口,兩代人教育觀念會促成孫子輩們的人格健全出現問題,雖然不是危言聳聽,但是多少會起輻射反作用,並不會促成孫子輩們成長空間的體系。
中國是一個濃厚的傳宗接代思想為宗旨國家,婆孫3代人教育體驗被新時代教育理念所替代,思想觀念得到的進一步的昇華,且形成了社會良性迴圈關係。結果的好壞決定了成果原因,人們更加重視了明智選擇和理想教育實際相結合的認知。並且從中悟到了第3代人,必須在更好的教育家庭環璄中得到有力的開發。
如果婆婆能夠認識到跨代教育的重要性;如果能夠身體力行;如果自己的知識能量賦能超強,那麼你就可以完善教育第3代,不在存再隔代教育體系認知偏差。
但是我們很多的婆婆也認識到了這一點,為了自己老年生活考慮,也為了下一代更好健康環境,不願插手下兩代人的生活家庭關係,希望子女們能夠親力親為做好自己,勝任做父母的教育義務,這也正是社會發展體系變革中,最為有力結構。
所以說老年婆婆們也有自己的生活規劃,之所以不願意去承擔,或者投入更多的精力,這時候老年人的身體力行,60歲的人照顧自己還行,照顧第3代有力不從心的窘境,更別說其它了。
維持老少皆宜的彼此成長關係,已經形成今後的家庭與社會的成就迴圈關係。老年人和少一代人更加形成互相彌補的真誠相擁關係,也會實時的得到關心和安心。
彼此從心裡互相惦記,時時的流露出關切,更加有利於家庭與社會結構身心愉悅和健康,也能是婆婆們擁有自己養老生存方式,不再受干擾和肯定。
利於自己身心健康,也更加明白自己的養老和生活方式,至於後代會給他們一定的成長和空間,領悟生活的真諦才是最重要的。
這樣對於老少3代有益成長體系,能夠是中國未來中老年人和少一代兩代人共同促進磨合推進,它利於家庭和社會的良性迴圈和發展;有利於一個國家民族興旺,培養的人才繼續接替和社會正常良性的秩序中代代相傳,也是社會進步的一大表象。
人類需要健康環境中維護彼此的空間,我們受益多理解父母難處,也更需要承擔更多責任和義務,給予教育下一代的健康環境,還一個必要的成長體系。
-
4 # 有緣人153832681
時代的發展,人的思想觀念也隨著轉變,過去一大家子兒女幾個,都能含辛茹苦拉扯大,生死有命,富貴在天。也沒那麼多嬌生慣養,個個都能從貧窮中躲過一劫。如今不一樣了,孩子可是命根子,而且比較矯情,好像懂得人的心思一樣,就是不讓你閒一會。不但難伺候,而且責任心還比較大,帶孩子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再說,養兒才知報娘恩。如果年青奶爸奶媽們一點感受都沒有,怎麼知道父母的辛酸和不易,怎麼能感受到父母是如何扛起一個家,只有親身體驗也能悟到很多道理。
人們都知道,如今的婆婆今非昔比了。如果老古板,不時髦,那肯定受到家庭的歧視,家人不支援,媳婦更是看你橫眼睛豎鼻子,裡外不討人喜。
家裡添個大孫子,或孫女,誰不喜歡呀?俺也要升級當奶奶的人了。可不曾想,不是自己身上掉了的肉,感覺不到其中的奧妙。隔輩親,嘴和心不和。雖說媳婦有時唯命是從,但也不必得意忘形。歡喜擺在心裡,也不能奪人所愛吧。有時做到仁至義盡,可誰人領情呢?
人們常說:無官一身輕。我不擔這個責任,我就沒有這個罪受。但如果承擔起這分責任,那就不是你隨心所欲的事了。
只有親身體驗,才能感悟到母愛的偉大
很多婆婆深有感觸,寧願自己累死累活,也不願意承擔起這份責任。不是自己力不從心,躲這懶。而是責任重大呀。帶了孩子,就等於套住了釦子,身不由己先不說,有時還吃力不討好。雖說,沒有功勞也有苦勞吧,誰領這個情。婆婆總感覺,孩子不磨練一下,不知道母愛的偉大。必須由她們親身體驗,才能感悟到母親這個神聖使命的重要意義。
看看社會上很多婆婆是如何應對帶孩子這個問題
婆婆不帶孩子,那是最明知的選擇,當然,特殊情況特殊看待。婆婆再親也比不上自已的媽親,如今都是獨生子女比較多,媳婦的性格脾氣都很任性,稍有不慎就能理禍上身,婆婆再怎麼時尚新潮,也不會寧媳婦滿意的,往往有些事好像都是應該做的,帶孩子就是婆婆份內的事。但婆婆總覺得這個責任重大,無法承受得起。母子連心,平時忙不過來,照看一下,首當其衝,無可厚非。如果一手慣,那免談。我的罪還沒受夠呢?拉扯大你們容易嗎?也讓你們感受感受做父母的樂趣。
我鄰居婆婆情願自己累死累活,家務活什麼的,首當其衝,就是不帶孩子,並說媳婦帶孩子,經濟損失婆婆可以貼補一些。只要你把孩子帶好,其它的事都好說。這樣的婆婆多開明啊,就是不趟這個渾水。
帶孩子那是父母的義務,而不是爹爹婆婆,外公外婆的義務。應該把這個重任扛起來,也不必要說三道四,該讓長輩們輕鬆一下了,吃了苦中苦,方為人上人,從愛情結晶中感悟到孩子的樂趣,從孩子成長中明白很多東西,讓孩子在家庭中充滿希望,充滿溫馨快樂。
結束語
有緣人不建議孩子由公公婆婆,或外公外婆全全負責,他們幫忙照看一下,也是出於本意。也不要認為孩子就是公公婆婆的義務,那就大錯特錯了。作為年青父母,在家庭,事業,孩子方面可能產生分歧。但應該好好處理好家庭生活一事,做一個有擔當之人。婆婆不帶孩子,那也是情理之中的事,為必勉為其難呢?家和萬事興是根本,儘量做到盡善盡美,讓婆媳關係更和諧,真正體諒到婆婆的良苦用心。
-
5 # 清風教與育
曾幾何時,婆婆幫著帶孩子很普遍,好像是天經地義。悄然間,越來越多的婆婆都不帶孩子了,大有“有癩子嫌癩子,無癩子想癩子”之勢。可憐天下父母心,除了極少婆婆能做到養大子女後“功成身退”外,絕大多數都會“硬著頭皮”帶孫子。
清風經常和大爺大媽們打交道,聽到最多的就是婆媳關係和帶孩子的問題,大媽們說得最多的不是不想是不敢,因為責任性太重太大,加上婆媳間在育兒觀念、飲食作息習慣、消費觀念上的差異,弄不好是又受累又受氣,所以乾脆狠心不帶,“花點憨錢討點安然”。
現在的小孩都寶貝得很,尤其是在初為人母的年青寶媽眼中,認為自家小孩就是天,什麼都要圍著寶寶轉,吃要吃最好的穿要穿最好的,特別是在小孩的教育上要儘可能的科學美滿;而婆婆帶小孩的理念大多停留在當年帶自己的子女,要麼粗枝大葉,要麼是太過溺愛,稍微磕一下碰一下兒媳能把臉拉到地上,事實上奶奶痛孫兒都來不及。總之無法和兒媳處在同一個頻道,一旦岀問題受委屈的又大多是婆婆,這就讓婆婆們心生畏懼。
-
6 # 董江波
在回答這個問題前,你想明白一些,現在的公公婆婆和岳父岳母是那一代人,這是一代上世紀七八十年代,每天跳交誼舞,吵得老人小孩子無法休息;現在每天跳廣場舞,吵得年輕人和孩子無法休息的一代人啊。
那句特別形象的說:壞人變老人,說的,就是這一代人。你指望這一代人,給你帶孩子,那不是作夢嗎?
第一,這一代人,催生,那是非常積極的。趕快生,生了,你們上班賺錢,我們給你們帶。可是,你真生了,人家有話了:誰生的誰帶,讓我帶算什麼。
第二,這一代老人,是不注重親情的一代人。由於幼年童年生長於特殊的年代,成人時,正好趕上經濟大發展,造成了他們對家庭,沒有歸屬感,只知道,我退休了,我終於可以開始享受生活了。
於是,每天跳廣場舞、旅遊、打麻將。而且,人家還有話:兒孫自有兒孫福,我管不著。
第三,他們肯定不怕不被贍養。這一代老人,在子女的問題上,只講法律,不會給你講人情和道德。等他們生活不能自理,或者半自理了,你伺候的稍有不好,馬上起訴你去。
你敢不好好贍養嗎?
所以,真的,自己生的孩子,自己好好帶,量力而生,別指望老人。至少,65%的家庭,千萬不要指望老人。這一代老人,沒什麼親情感。 -
7 # 楚都的芳香
婆婆帶孩子,古往今來,在中國式家庭都當成了理所當然。但孩子的父母是我們,而不是爺爺奶奶,這是我們這代父母要弄明白的,她們並不具備給我們帶孩子的義務。
就現在很多婆婆不好帶孫子發表幾點看法:
1、年齡大了,身體不允許
現在的人,受婚姻法限制,要孩子都比較晚。當孫子出生後,老人基本年齡都很大了,身上的病痛都比較多。而帶孩子又是一個非常辛苦的活,爺爺奶奶們手腳相對沒那麼靈活,體力跟不上,實在是到不了孩子。
2、兩代人思想觀念不一樣,容易產生矛盾。
現在的年輕人見多識廣,文化水平相對都比較高,都根據科學餵養。而婆婆相對來說,都是經驗餵養。幫忙照顧,做的再好,也會有不和心意的時候,和兒媳婦相對生活摩擦會比較多,家庭容易出現矛盾。
3、經濟條件好了,社會也有專業人士可以代替。
隨著社會的發展,就業形勢多種化。社會上也培養了一波專業的育兒專家和保姆月嫂。他們在教育小孩,更加專業。遇到問題,也更容易解決一些。且現在經濟條件好了,也請的起專業人員,這樣更加放心,家人也更加省心。
4、辛苦了一輩子,想享受老年生活
人都想有自己的生活,前半輩子為了孩子,後半輩子也自然想為了自己,過的瀟灑開心一點,這並沒有錯。年輕的時候,沒錢沒時間,到中年有錢沒時間,到老年了,有錢有時間,何不幹自己想幹的事情呢?
所以,現在越來越多的婆婆,受思想影響,越來越想的開,為自己,為兒女。請一個保姆,都是好的。現在很多年輕人,卻是也不太願意讓自己老的帶孩子,因為太溺愛。還不能說:說了不聽,還生氣。
-
8 # 貓咪總掉毛
那些說帶孩子吃力不討好的婆婆,有沒有想過自己年輕時,自己的婆婆侍候自己時,也是出力不討好?有沒有想過,自己年老時,是不是兒媳婦侍候你,也是吃力不討好的?我媽幫忙帶孩子,我媳婦是100個不願意,因為太慣孩子了,還不能說,一說就一肚子委屈,所以我倆自己帶。有一次我倆同時出差半個月,我媳婦就要把孩子送我岳母家或者她小舅舅家,因為岳母剛退休,非常無聊;小舅舅家有保姆,何況倆人很喜歡我兒子,可是我媽不幹了,非要帶半個月。我拗不過我媽就同意了。我媳婦非常生氣的對我說:養成壞毛病你自己板,別找我。結果,呵呵~我倆出差回來,一回家就看見我兒子在吃雪糕,喝康師傅冰紅茶,才三歲的孩子啊,吃壞了脾胃怎麼辦?而且必須邊看電視邊吃飯,不給看電視就又哭又鬧,還必須餵飯!以前哪有這節目啊!我媳婦根本不管,就讓我一個人應付,板了一個月才板回來。從此以後,我再也不讓我媽幫忙帶孩子,哪怕生了二胎,我花錢請保姆,親戚輪流帶,也不讓她插手。
-
9 # 煙雨梧桐漫遊記
主要原因有三個:
1,婆媳關係,世紀難題。
現在社會不乏婆媳相處融洽的例子,但婆媳之間鬥爭的例子似乎更多 ,婆媳之爭一直是家庭紛爭的重要組成部分。
我辦公室有一位女同事,生了小孩後,由婆婆負責帶。但她一點都不放心,每天都花很多時間打電話給婆婆,告訴婆婆這該怎麼做,那該怎麼做。我們問她,這樣老打電話,婆婆不煩她嗎?同事說,煩也沒辦法,她總感覺到婆婆這也不對,那也不對,跟婆婆就帶孩子的方式經常發生摩擦,婆婆有幾次都想回老家,但都被老公勸留。
婆婆媳婦天天小打小鬧,最痛苦的是夾在中間的老公,一邊是自己的妻子,一邊是自己的母親,不知道該怎麼辦才好。因此,不少老公幹脆快刀斬亂麻,花錢請一個保姆,實際上是花錢買個安寧。這並不是說婆婆不想帶孩子,而是沒辦法繼續帶孩子。
允許你年輕人天天開心快活,老年人帶了孩子,又帶孩子,這未免太殘酷了。無論是搓麻將還是廣場舞,公公婆婆都應當有自己的生活空間,有些願意帶孫子孫女,有些不願意,都很正常。甚至有些公公婆婆自己掏錢給孩子請保姆,以換取自己自由自在的生活空間。
-
10 # 人生如夢LLH
因為目前的媳婦都比較難伺候,都不願讓婆婆帶。
第一:很多媳婦不喜歡讓婆婆帶。現在的很多媳婦寧願讓自己媽帶,也不讓婆婆帶,不知道怎麼想的?
實際帶孩子是很累的活,自己媽帶不是更辛苦嗎?但很多媳婦就是如此,寧願辛苦勞累自己的媽媽,也不願辛苦婆婆,也不知道到底是對誰好?
第二:很多媳婦嫌棄婆婆帶的不好。好多媳婦是嫌棄婆婆帶的不好。
嫌棄婆婆不講衛生,嫌棄婆婆不會說普通話,嫌棄婆婆做飯難吃,總之很多原因,乾脆不讓婆婆帶了。
第三:婆媳矛盾多,乾脆不帶。有些是怕住在一起矛盾更多。
因為現在婆媳關係都很敏感,只要在一起,免不了產生各種矛盾,有的為了避免,乾脆不讓帶。
第四:很多婆婆有錢,寧願出錢也不帶。現在的婆婆也有錢,有些婆婆也是自己不想帶。
因為要跳廣場舞,要出去健身,要出去旅遊,很多婆婆怕帶孩子影響自己的生活,也不願帶,情願出錢請保姆。這樣的婆婆也不少。
總之,婆媳關係自古以來就不好相處,只要一方比較敏感,關係就比較複雜。如果丈夫再起不到潤滑劑的作用,家庭矛盾只會更多。
實際婆婆也沒帶孩子的義務,作為年輕的父母,能自己帶還是自己帶吧!這樣也避免了婆媳矛盾。大家說呢?
-
11 # 張巧林說育兒
曾幾何時,婆婆幫著帶孩子很普遍,好像是天經地義。悄然間,越來越多的婆婆都不帶孩子了,大有“有癩子嫌癩子,無癩子想癩子”之勢。可憐天下父母心,除了極少婆婆能做到養大子女後“功成身退”外,絕大多數都會“硬著頭皮”帶孫子。
清風經常和大爺大媽們打交道,聽到最多的就是婆媳關係和帶孩子的問題,大媽們說得最多的不是不想是不敢,因為責任性太重太大,加上婆媳間在育兒觀念、飲食作息習慣、消費觀念上的差異,弄不好是又受累又受氣,所以乾脆狠心不帶,“花點憨錢討點安然”。這種婆婆最討喜了。也落得一身輕鬆。
現在有一句話特別流行:生孩子就是姥姥帶媽媽養,爺爺奶奶來觀賞。之前婆婆帶娃是天經地義的事,現在不一樣了,大多數婆婆都成了“甩手掌櫃”,在媽媽群裡問“誰幫你帶娃”,至少一半都是親媽幫忙帶娃。
為什麼越來越多的婆婆不願意幫忙帶娃?這4個原因很現實:
一、科學育兒增加婆媳矛盾
婆媳矛盾是千古難題,特別是在有娃後,矛盾更是容易被激化。首先,兩代人的育兒觀念不同,比如寶寶能不能被嘴對嘴餵飯、能不能不頻繁餵養,傷了脾胃,有一種餓叫奶奶覺得他餓等,這些小事都會成為矛盾的導火索,家裡兩天一大吵、五天一大鬧,弄得家裡雞犬不寧;
其次,婆婆要帶娃,就要和兒媳住在一起,住一起後摩擦肯定會增加。一些小事情日積月累最後都會爆發出來。
二、兒媳不讓婆婆帶娃
三、婆婆們想要自己的生活
相信每個人都希望自己工作和操勞了一輩子之後能夠安享晚年,和老伴過一過詩情畫意的生活。婆婆幫兒媳婦帶孩子是情分,不帶是本分。老人家在退休之後能幫則幫不能幫,也不便說什麼。
四、婆婆還需要掙錢養老
婆婆的生活可不是非要圍著孩子轉,她們也有自己的事業,要忙著掙錢。一養老,二來也會經濟上支援。
這類婆婆是沒有時間幫忙帶娃的,但是一般都會給小兩口出錢請保姆,也是很不錯的婆婆了!
其實婆婆幫忙帶娃是情分,是你的幸運,不幫忙帶娃也沒什麼可抱怨的,因為那並不是她的義務。如果你的婆婆願意幫你帶娃,那夫妻倆一定要學會感恩!
奶奶姥姥帶娃,作子女的應該心存感激,有的老人出錢出力很多年,還不求回報。有的老人帶了兩天娃就邀功,還說不能白給子女帶,上哪哪打工,人家還給錢這樣的話。老人和老人的差距不是一點半點的,有的善良正派,有的奸懶饞滑,有的專愛挑破離間,有的窮凶極惡,各有特色吧。對於婆婆而言,善良樸素,勤快有耐心,替子女著想,謙虛謹慎,有退休金的婆婆誰不喜歡啊!
帶孩子就各種病症,你身邊也有這樣的情況麼?有些婆婆是身體狀況確實不允許
帶娃可是一個體力活,要有充沛的精力對面對小寶寶,因為這是一個24小時無休的工作,要時刻看著孩子,給他餵奶、換尿布、帶他玩耍,要是身體差的老人那可真的吃不消。在身體狀況上,年輕人也多體諒老人,不要太勉強他們。所以我是基本沒有任何要求,帶小孩的時間,保證小孩的安全,保證我做好的食物不給寶寶吃汙染過的,衛生的。
保證喝的奶,沒有超出有效期的。
保證不碰那些不安全的如開水,電,有危險的地方,其他一切家務什麼的,自己來吧。
晚上自己帶著睡,給寶寶洗澡,按摩,這些事也指望不上。
現在的小孩都寶貝得很,尤其是在初為人母的年青寶媽眼中,認為自家小孩就是天,什麼都要圍著寶寶轉,拿最好的給孩子,這也是正常的;但有些婆婆就不明白了,要爭寵,於是就有了題主後面的問題。
其實這個問題,簡直說到大多數媽媽心坎上去了。而婆婆帶小孩的理念大多停留在當年帶自己的子女,要麼粗枝大葉,要麼是太過溺愛,稍微磕一下碰一下,這要是換作是自己的孩子,還能這樣?
婆婆若心不甘情不願,本來就不想給你帶孩子。過了60歲,哪有沒有一點不舒服的呢?就會找各種理由,各種不舒服,折騰你到徹底服了。
我家就有這樣一個。帶孩子不去醫院,反而是老人家以去醫院,每週體檢,打針,花錢(異地保險不能用)買心安理得。
總之無法和兒媳處在同一個頻道,一旦岀問題受委屈的又大多是媳婦,這就讓孝順的老公們心生畏懼,成了夾心餅乾。
如果兒子們有這個信心,能幫親媽和媳婦調解矛盾,那麼婆婆自然可以幫帶孫子,與此同時,媳婦們都是能夠將心比心,孝順自己的婆婆,相信婆婆也會能幫則幫。
怕就怕年輕一代自己本身也懶,不想養孩子,好吃懶做,也不想幹家務活,打著親情的名義“綁架”一個60歲的老人在家裡幹活,時不時用言語刺激他們,這就不應該了!
只要婆婆把媳婦當成女兒,只要媳婦把婆婆當媽一樣待,啥問題都好解決。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你當她媽,她卻當你搶了她兒子的一個生物,你說怎麼辦?
-
12 # 夏雲堂
為什麼越來越多的兒媳針對婆婆,我勸這些女人千萬別生兒子,否則你將來的兒媳同樣會針對你,到時你就會有感受了,注:別誤會,我不是婆婆
-
13 # 那只是緣相
不是,我們小區基本婆婆退休都帶,特別是家庭條件好的。退休在帶,而且特別親。我覺得越地位低下越自私。有些個別的封建思想特嚴重。
-
14 # 淡若冰藍
其實沒有誰不愛自己的孫子的,就是跟兒媳婦的相處有膈應,很多老人都認為是在幫兒媳婦帶孩子,而且倚老賣老的姿態也放不下來,兒媳婦說話重一點也能記一輩子,尤其是月子裡的矛盾。其實兒媳婦如果是自己的女兒,這些矛盾就沒有了。生孩子女人的身心確實會發生很大的變化,尤其是產後的抑鬱,老人如果心態擺平一點,我覺得兒媳婦是能感受得到的,說到底就是那一層血緣關係的膈應吧。如果想想那就是給自己的兒子幫個忙,帶的也是自己的骨血,可能矛盾就不會這麼多了
-
15 # 心似蓮花開好運自然來
其實我是不認同讓長輩們帶孩子的。並不是站著說話不腰疼,或者說是向著老一輩們說話。而是對老一輩教育孩子的方式方法不是太認同。畢竟老一輩成長的那個年代和我們的孩子相差太大。
我也是一個五歲孩子的寶媽。自己一個人帶孩子。平時帶孩子的時候總會遇到那麼一些老人帶孩子時候的事情,簡單地舉個例子:就在疫情剛結束有半月的時候,遇到有兩位老人帶著一個孩子,兩位老人在邊坐著,那個一歲多的孩子在減地上的菸頭,一隻手一個,一隻手兩個……過了一會,兩個老人(也就五十多的樣子)後來抱著孫子走了,可是菸頭還在手裡拿著……
-
16 # 我是小草我是小草
婆婆不帶孩子很正常,她們辛苦了大半輩子,到了應該安享晚年的年紀,不想太過勞累,寧願出錢幫兒子請保姆,一方面可以緩解兒子的經濟壓力,可以適當幫幫年輕人,減少心裡的愧疚感,另一方面自己可以做自己喜歡的事情,跳舞旅遊打牌,過上豐富多彩的退休生活,延年益壽,一舉兩得,碰上這樣的婆婆,也只能接受吧。
我一個朋友老媽就是出了保姆錢不來帶孩子,沒有婆媳矛盾,孩子有人帶,老的小的各自生活幸福安好,多好
-
17 # 靜虛4
婆婆養了你愛人就是功勞,你如果真愛你老公,那你就要愛他的母親,因為他不是從石頭縫裡蹦出來的,她養了她的孩子你的愛人,已經盡了自己人生的責任,你要養你的孩子,這也是你一生的責任。
-
18 # 朵爺豪橫
為什麼越來越多的婆婆都不帶孩子?
現在帶孩子出去玩,看見有老人帶著孩子,過去一問,大多數都是姥姥在帶。
如今在育兒圈子裡流傳著一句話,叫“媽媽生,姥姥養,奶奶定期來觀賞”,說得是一種姥姥帶孩子越來越多、奶奶越來越不願意帶孩子的現象。有很多奶奶自己也承認,是根本就不想帶孩子,尤其是不想給兒子兒媳婦帶孩子。
為什麼有越來越多的奶奶不願意帶孩子了?
這3個原因現實又心酸。
現實中有很多兒子兒媳婦,覺得奶奶帶孩子是理所應當的,有的寶爸寶媽甚至都不怎麼給老人生活費。奶奶帶孩子,出錢又出力,最後還可能會因為對孩子太好或者是沒有照顧好孩子而遭受兒子兒媳婦的埋怨,認為自己過於溺愛孩子或者是對孩子不上心。
奶奶也有自己的想法,這種出錢出力還不落好的行為,就算是一開始願意幹,時間久了也受不了。因為這種現實的原因,有越來越多的奶奶不願意帶孩子了。想想也挺心酸的,老人帶孩子出錢出力還不落好,作為子女,真的應該對老人多一點體諒。
2、帶孩子太累太辛苦,想要晚年過得輕鬆一些
現在的老人,思想方式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尤其是一些婆婆,總覺得自己帶孩子就是幫兒媳婦的忙,帶孩子就應該是兒媳婦的事情,覺得自己是沒有義務帶孩子的。甚至是有些老人,寧願去給女兒帶孩子,但是就是不願意給兒子帶孩子。而且如今帶孩子,也不是隻要吃飽穿暖就可以,那是真的很累。所以就有很多的奶奶,因為這樣的原因不肯再帶孩子了。
奶奶畢竟是老人了,思想不怎麼跟得上時代,帶孩子也多是憑著自己的經驗,是屬於“老一套”。姥姥帶孩子還好,更願意和女兒溝通帶娃方式聽女兒的建議,奶奶天生就和寶媽隔了一層,而且也大多不願意聽兒媳婦的。所以在帶娃的方式上,就容易和兒子兒媳產生分歧,最後甚至是還要被兒子兒媳嫌棄。這種情況下,也造成了越來越多的奶奶不願意帶孩子,和兒媳少接觸,不牽扯帶娃的事情,會少很多的家庭矛盾。
總結越來越多的奶奶不願意帶孩子,原因既現實又心酸。現在的年輕人壓力大,作為孩子的奶奶,如果能夠分擔帶孩子儘量幫一把,寶爸寶媽會更輕鬆一些。但是年輕人也要明白,老人本身確實是沒有義務帶孩子,老人願意帶孩子要心存感恩,若是不願意也應該坦然接受。
婆婆怕擔責任,有的還欺軟怕硬,有的晚年想享福,覺得照顧兒子大了就不再照顧孫子,再有的婆婆就是想自己年輕受過的苦讓兒媳婦再受一遍,還有的就是兒媳婦不讓帶。
一、怕擔責任現在家裡孩子都是一個,最多的2個,都嬌生慣養,婆婆那個年代都是放養,一生4、5個,死亡率也高,對他們來說粗俗習慣了,現在的社會孩子從小就是公主太子,捧在手心怕化了,放在外面怕凍著,條條框框太多,也怕和兒媳婦意見不統一產生矛盾,所以婆婆也怕擔責任,就避而遠之,寧願拿點錢找個保姆當甩手掌櫃,對孩子也親,就是不帶孩子。
二、欺軟怕硬我婆婆就是典型的欺軟怕硬,不出錢還不出力,我小叔子有個孩子,小叔子非常厲害,經常喝醉酒鬧公婆,不讓婆婆張嘴,婆婆反而給他24小時看著孩子,任勞任怨。
而我和老公,給她買衣服護膚品給錢都不行,一說看孩子她就有病了,但是天天拍抖音唱戲又蹦又跳的就又精神了,我也是無語了。
三、享受型說白了有些婆婆和我們年輕一樣,受了很多的苦,她總覺得到了晚年,該享福了,兒孫與他再也沒有義務,自己作為女人年輕時候受苦了兒媳婦憑什麼就受不得!這種婆婆典型的古代惡婆婆心理,終於媳婦熬成婆做個太上皇了,怎麼可能再去給幫忙帶孩子呢!
其實這樣想也是沒錯的,可是現在生活壓力大,沒人帶孩子生活質量直線下降,甚至生活困難。她從來不考慮兒媳婦的感受,而且這類婆婆大多都覺得兒媳婦還該孝順她,給她養老。
我媽媽曾經就這想法,身體原因孫女沒法看,嫂子給她洗衣服做飯,她卻覺得應該,媽媽說雖然沒給看孩子她也該給她養老,我說法律沒這規定,她伺候你是情分,不伺候你是本分,你得領情才可以,從那以後媽媽就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