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個性觀點呈現
-
2 # 斂螢師
有的 我覺得只有谷歌有著實力,不過以後手機的發展更加可能是像眼鏡一樣的攜帶式,這種發展方向了吧,也就是現在所謂的ar,所以吧也就只有谷歌有這實力
-
3 # 新華8528
神奇才能出眾,別具一格方能至高無上。"未來能支撐世界的手機是更奇特的。我認為必須攻破難點的幾點:1,應用無線光能充電。2,聲控指令、智慧交流。3,硬體既組合又能分離、方便可交叉使用(比如通話時又可拍照等)兩不誤。話說簡單,也許是有些“牛頭不對馬嘴”了,請您包涵。
-
4 # 智情財商
隨著電子技術的不斷髮展,數碼產品越來越貼近人們的生活。隨之而來的是人們不斷追求更多的便捷的享受,以及娛樂氣氛。但經過十來年的發展,並在這麼多的苛刻標準和日新月異的技術創新中,手機產業鏈的變化該怎麼滿足不斷增長的好奇心和挑剔,該何去何從?
手機的發展要同社會的發展相適應,也將成為人們的不可或缺的智慧機器。並將會慢慢發展兩大趨勢:一是普遍智慧化,一是專業智慧化。這很可能衍生出普通手機用途和專業人士的特殊用途的兩種或幾種型別來逐步滿足人們的需要。比如 各個階層的人會對手機的需求不盡相同,特別是特殊的人群,這包括老人、孩子、殘疾人、專業技術人員等等。
概念手機? 目前很多前沿的電子技術多是基於計算機的,當然新技術的開發與使用不會是一揮而就的,一日千里,很可能經歷一個漫長的過程。但它肯定會變得更加智慧化、虛擬化、人性化。
目前,在國際市場上基本上是三星、蘋果、華為三分天下,其它的我們暫時不提及。儘管三星、蘋果仍然是全球手機行業的核心力量,但是以華為為代表的中國手機與其之間的差距越來越小,尤其是近兩年三星和蘋果在產品上的創新乏力,給了中國手機廠商們帶來了巨大的市場機會和創造空間。
在國內市場上,還有小米、OPPO、vivo為主的新格局越發穩固,而隨著樂視、酷派的折戟沉沙,以及手機品牌化層級的逐漸清晰。 從去年的市場情況來看,中國產手機品牌廠商交出了一份滿意的成績單。 根據市場研究機構 IDC 最新的研究報告指出,去年全球手機出貨廠商分別為三星、蘋果、華為、OPPO和小米,中國產品牌獎牢牢佔據三席。蘋果作為曾經全球手機行業的風向標,但在去年備受質疑。 iPhone8的釋出,創下了歷史最差銷售記錄,而且iPhone已經連續三代產品在外觀上並無太的改變,創新能力受到質疑。據統計,iPhone 8和iPhone 8 Plus的銷量僅佔整體iPhone銷量的16%。 在去年10月份,華為市佔率曾一度超越蘋果,隨著iPhoneX的釋出和上市,iPhone的銷量迎來小幅反彈,據最新資料顯示,iPhone市佔率達到了12.5%,華為的市佔率為11%。 儘管iPhoneX依然驚豔,讓蘋果扳回一局,但是難掩iPhone的創新乏力。下一代產品仍然難以給予厚望。2018年預計市佔率即將會被華為全面趕超。
三星在中國、印度遭遇滑鐵盧,中國市場份額將跌至1.2% 。自NOTE7事件之後,三星一度在手機市場失去話語權。尤其是中國市場,極為慘淡。雖然S7和S8的釋出,讓三星在手機市場上好像看到了起死回生的感覺,但也很可能是回光反照,窮途末日了,因為在創新如火箭般速度的今天,渙散的人心是非常難以回心轉意。
華為強勢領跑:2018預估出貨將達1.7億部 今年,以華為、小米、OPPO、vivo、魅族為首的五強手機品牌進一步體現,這五家品牌也將佔據中國產手機市場總量的80%以上的市場份額,預計明年則會高達90%以上。 華為依然是中國產手機的領軍品牌。預計今年整體出貨將超過1.5億部,雙品牌的策略尤為凸顯,尤其在高階市場,華為的品牌形象已經深入人心。
華為輪值CEO胡厚崑在新年獻詞中表示,2017年華為全年銷售收入預計約6000億元,同比增長約15%。 這個收入有多牛X呢?是驢是馬就拉出來看看:阿里巴巴公佈2017財年全年收入為1582.73億元。也就是說阿里巴巴的年收入約為華為的1/4。 華為的年收入,是中興的5倍多。中興2017年預計將實現營業收入1094.32億元。 華為的年收入,是小米的6倍。今年9月,小米董事長雷軍曾表示,10月中旬將提前完成1000億收入的目標。
更讓人高興的是,華為智慧手機全年發貨1.53億臺,全球份額突破10%,穩居全球前三,在中國市場份額突破20%。也許在明年的電子行業,華為將是繼蘋果和三星之後,第三家邁入千億美元俱樂部的電子公司。 這6000億,不搞金融不炒房地產不上市,還有超過一半以上來自國外!同時2017上半年華為僅在中國就繳稅超676億,納稅額拿下民營企業500強第一,比恆大和萬達加起來還要多出24.5個億。 牛逼的大華為,迎著炮火前進,不留給對手任何喘息機會!歐盟委員會發布了“2017全球企業研發投入排行榜”,此榜單統計了2016/2017財年的全球一共2500家企業投入研發。其中,德國大眾連續四年研發費用均位居第一位,今年以137億歐元研發投入蟬聯榜首,來自美國的谷歌和微軟以129億歐元和124億歐元分列第二名和第三名,其中,華為以104億歐元超過蘋果(95億歐元),排名全球第六、中國第一。
有投入才會有產出,有創新才能帶動進步。華為以狼性文化為根本,從而能短短的三十來年從一個毫不起眼的小粟一躍而起成為蒼天大樹,這是我大中國的驕傲!
從而我相信會有支撐世界的手機品牌,更相信華為,百丈高樓平地起,華為將再次振驚世界!
-
5 # 數碼家族
未來會達到一個平衡,實力比較大的手機廠商擁有著自己的使用者群體,小品牌也同樣不會消失,但是會進行合併或者尋求合作,來謀求更大的發展,隨著中國產手機不斷髮展和進步,蘋果等大牌手機優勢已經越來越小。
不得不承認,三星、蘋果等還是在一定技術上領先中國產手機的,但是隨著時間的發展,科技的不短進步,這種差距會越來越小能否超越,我想只是時間的問題了。
手機也會在未來發生變化,變得更加智慧化、人性化,機器人手機不是不會出現,隱形手機也可能就在你眼前,你卻看不到他,未來的事情,誰也無法預料,期待美好的未來吧!
回覆列表
時代推動了科技的進步,在不久的將來,手機必然會更加智慧,更多的功能將會不斷推出。然而說到蘋果是否會領先,個人認為是不現實。
去年的iPhone釋出會上,iPhone X 採用兩種新技術。無線充電其實之前在安卓中部分機型已經採用。最多隻能說是模仿
臉部識別技術,只能說是互相競爭。雖然釋出會蘋果早於某安卓手機,但並不代表iPhone採用和研究領先對方多少時間。有的網站介紹時提到蘋果採用的是3d技術有更高的安全性。但是就有許多報道來看iPhone face ID各種毫無臉部相似的人可以解鎖。
所以在科技進步推動手機功能更多,更強。只能說兩者相互借鑑,相互推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