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快樂兒童玩具
-
2 # 經典太極
《易經》廣大悉備,“潔靜精微”(《禮記·經解》),“立天之道,曰陰與陽;立地之道,曰柔與剛;立人之道,曰仁與義”(《周易·繫辭傳》),歷來被認為是中國文化之總的源頭,對各個學術領域無不具有廣泛而深刻的影響。
但《易經》又是最難讀懂的,特別是在今天,能夠真正讀得懂、用得對的人就更少,故《禮記·經解》雲:“易之失賊”,“潔靜精微而不賊,則深於易者也”,而《易經》又為儒家經典五經之首,“儒家者流……惑者既失精微,而闢者又隨時抑揚,違離道本,苟以譁眾取寵,後進循之,是以五經乖析,儒學寖衰,此闢儒之患”(《漢書·藝文志》)。
記得有一位《易經》專家到處講學,竟把《易經》與科學對立起來,認為《易經》與科學無關,殊不知“潔淨精微,易教也”(《禮記·經解》),潔淨就是專業,精微就是科學,可知這位專家也沒有真正讀懂。
是以我們提倡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與中國優勢傳統文化相結合,而毛澤東思想本身就是馬列主義與中國優勢傳統文化相結合的最高典範,是中國歷史文化與時代精神之精華,是一切經典的經典,一切科學的科學。
《易經》是大智慧,這當然沒錯,而毛主席著作是人類歷史上的最高智慧,又是專為人民群眾寫的,人人都能讀得懂、用得對,故提倡人人都讀《易經》,不如提倡人人都讀毛主席著作。
沒必要,當一本書脫離了相應的文化環境的時候,就沒有人可以讀懂了
易經的成書時間是周朝,並且還只是一個殘本
現在人讀易經,就和周朝的人,研究一本殘缺版的馬克思主義哲學,是一樣的,一些專有名詞根本無法去理解,一些看起來有深意的句子,其實可能只是作者玩的個梗。
我們現在人讀易經就是這樣,書中的意思無法被準確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