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13
回覆列表
  • 1 # 艾莉絲的美好人生指南

    鷓鴣,原本是中國南方農村唱見的一種小鳥,有點像野雞,但體型比較小,顏色不是太鮮豔。由於鷓鴣總是在春天雨後鳴叫,叫聲淒厲婉轉,好像在喊“行不得也哥哥”。

    因此,很多唐詩宋詞中,借用這個鳥叫之聲,抒發離情別緒,思念故人,表達懷念之情。後來宋詞專門有比較出名的詞牌名,就叫鷓鴣天。

    寫過鳥的詩人很多,為什麼唯獨他寫出了千古憂思,得了一個鳥名!

    唐時人們對待詩句,如同生命財寶一樣,看得非常重要,得一句好詩而欣喜若狂,受一句有益點撥而心服口服,真是單純執著,至情至性。

    唐代大詩人鄭谷,有種化庸常為神奇的本領。他寫人們最常見的小鳥,卻寫出了千古憂思,原本平庸的一句寫梅花的詩,被他改了一個字後,竟然別樣生動。

    一次,一位喜歡寫詩的和尚,拿著自己剛剛寫好的詩句,請教欣賞指點,鄭谷看到“前村深雪裡,昨夜數枝開”一句時,說,不如把數枝改成一枝更好。和尚聽後一試,果然意境更妙,直接拜倒在鄭谷面前說,你是我的一字之師!

    而鄭谷本人,既是寫詩天才,也是痴情於詩。小時候父親在永州當官,正好和當時的著名詩人司徒空住一個大院。

    有次司徒空看到年僅七歲的小鄭谷竟能寫詩,而且還不錯,於是拍著他的背對他父親說,你這個兒子日後又將是一代獨領風騷的大詩人啊!

    鷓鴣

    唐 · 鄭谷

    暖戲煙蕪錦翼齊,品流應得近山雞。

    雨昏青草湖邊過,花落黃陵廟裡啼。

    遊子乍聞徵袖溼,佳人才唱翠眉低。

    相呼相應湘江闊,苦竹叢深春日西。

    鄭谷的詩清新動人,簡單明白,因為詩還得了一個外號。原來,他寫的一首描寫鷓鴣的詩,由於形神兼備,太過形象生動,在民間廣為流傳,因此被人稱為“鄭鷓鴣”。

    暖戲煙蕪錦翼齊,品流應得近山雞。什麼是鷓鴣?身披一層五彩斑斕的錦緞羽毛,在暖和的日光下,嬉戲於綠樹花叢之中,姿態優美,品性就像象徵吉祥高貴的錦雞一樣。

    雨昏青草湖邊過,花落黃陵廟裡啼。青草湖,黃陵廟,其中寄託多少哀思,傳說舜帝南巡的時候,不幸死於蒼梧路途。黃帝和兩個妃子感情都特別深,兩位皇妃聽說噩耗,悲痛不已,投湘江殉情,後來人們在附近立祠於水側,稱之為黃陵廟。如今暮色蒼茫,煙雨濛濛,走過廟旁邊,聽見聲聲鷓鴣淒厲的叫聲,更感到黯然神傷。

    遊子乍聞徵袖溼,佳人才唱翠眉低。原本都是在外辛苦打拼的遊子,聽到這一聲聲來自家鄉的呼喚,思念家鄉情緒更濃,落下的淚水沾溼了衣袖。原本正在唱歌的歌女,聽到這一聲聲鳥啼,忽然,想起自己漂泊無定的生活,何時才是個頭,忍不住愁上心頭,皺起眉頭。

    相呼相應湘江闊,苦竹叢深春日西。一路沿湘江順流而下,處處都是這些愁苦的聲音,來自鷓鴣的鳴叫,更來自普通老百姓的真實生活。常年的戰亂,讓原本富庶的江南魚米之鄉,變得十屋九破,原本應該欣欣向榮的春天,變得田地荒蕪,民不聊生,這樣的苦日子何時才是盡頭啊!

  • 2 # 王漢超暱稱微塵

    謝謝邀請!讓我來回答“唐詩宋詞中描寫鷓鴣聲的詩句,有什麼寓意?”這樣一個問題!每當我徜徉在古典文集之中的時候,實在是從心底裡由衷的讚歎古人的滿腹珠璣和博學多才,且更深地體會到唐詩宋詞的無窮魅力!唐詩宋詞是中國古代文學發展史上的兩座高峰,她們流傳千年至今,依然感動著今天的我們。唐詩宋詞歷久彌新,在當代仍具有其重要的價值,它之文字表達的背後是“言志”與“抒情”,在詩詞中我們可以感受到人生的美好,提升著我們的審美價值和人格境界,唐詩宋詞實乃無愧於我中華民族文化之瑰寶!

    恕不贅言,回到正題!唐詩宋詞中確實有不少詩篇或詩句而言及鷓鴣的,就比如:李白寫過“宮女如花滿春殿,只今唯有鷓鴣飛”;李商隱寫過“欲成西北望,又見鷓鴣飛”;蘇軾寫過“沙上不聞鴻雁信,竹間時聽鷓鴣啼,此情唯有落花知”;張籍寫過“送人發,送人歸,白蘋茫茫鷓鴣飛”;秦觀寫過“江南遠,人何處,鷓鴣啼破春愁”等等。

    為什麼鷓鴣的形像而屢屢的被應用在他們的詩文中呢?“鷓鴣”,因其叫聲悽清、婉轉、悲切、蒼涼、哀怨,又叫聲像極了一種擬聲的語言“行不的哥哥,行不的哥哥!”因古代交通不發達,那些出行的遊子,客居他鄉,不知自己的歸期,不知自己的未來,他們思鄉戀親,於是,他們把濃濃的長長的情思寄託給了林中飛翔的這隻小鳥——鷓鴣。在夕陽古道中,在衰柳長堤下,斷腸人聽到了斷腸聲:行不得也哥哥。它們在哀求,不能去啊,哥哥,前方有荊棘,有險灘,有狂風,有暴雨,有無邊無際的相思······。在古人眼中,鷓鴣是一種有靈性的動物,它已經是古人靈魂的一種寫照,是古人情思的一種寄託。特別是鷓鴣的雌雄對鳴、一唱一和,此也借喻夫唱婦隨、男歡女愛。所以,“鷓鴣”在古典詩詞(歌)中常有著特別的象徵和寓意,下面我們就從幾個方面做一簡單的敘述:

    第一、寓離別。佳人執郎之手,淚眼相看,泣聲如咽:“哥哥,哥哥,你別走(行不得也,哥哥)!”此藉以常喻惜惜別情。唐·張籍《湘江曲》:“湘水無潮秋水闊,湘中月落行人發。送人發,送人歸,白萍茫茫鷓鴣飛。”借鷓鴣之意象抒悵惘之離愁。

    第二、寓悲情。因其聲悽切,常寓艱難之處境,惆悵之心情。清代尤侗《聞鷓鴣》有曰:“鷓鴣聲裡夕陽西,陌上徵人首盡低。遍地關山行不得,為誰辛苦盡情啼?”鷓鴣聲裡,陌上行人前路無測,悽苦之絕境可見一斑。古詩詞中出現的"鷓鴣"這一意象也經常透出悲涼之意,比如李白的 《越中覽古》 “宮女如花滿春殿, 只今惟有鷓鴣飛。”

    第三、寓愛情。因鷓鴣喜雌雄對鳴,一唱一和,藉此常喻夫唱婦隨,男歡女愛。此意象如同“燕子”、“鴛鴦”。唐代劉禹錫有《踏歌詞》:“春江月出大堤平,堤上女郎連袂行。唱盡新詞歡不見,紅霞映樹鷓鴣鳴。”借鷓鴣之和鳴,襯“歡不見”之落寞。又諸如溫庭筠、李洵之《菩薩蠻》詞中鷓鴣皆有此意象,“雙雙金鷓鴣”、“雙雙飛鷓鴣”等,此不一而足。

    第四、寓相思。情愛所致,離別之苦,悲情油然而生,為以上集大成者。李益《鷓鴣詞》:“湘江斑竹枝,錦翅鷓鴣飛。處處湘雲和,郎從何處歸?”閨中女子,思念遠方情郎之愁緒,相思之苦,含蓄而致韻。

    當然,被歷代所最為推崇的還是晚唐詩人鄭谷創作的一首《鷓鴣》詠物詩——“暖戲煙蕪錦翼齊,品流應得近山雞。雨昏青草湖邊過,花落黃陵廟裡啼。遊子乍聞徵袖溼,佳人才唱翠眉低。相呼相應湘江闊,苦竹叢深日向西。”(意譯:溫暖時節鷓鴣在平野嬉戲彩翼同齊,它品流之高形體之美可以接近山雞。黃昏時煙雨中從青草湖邊迅疾飛過,落花時節躲在淒冷的黃陵廟裡哭啼。這悲鳴聲遊子乍聽禁不住淚溼衣袖,佳人剛一唱起鷓鴣曲就已翠眉頻低。湘江水面廣闊鷓鴣的叫聲相呼相應,它們棲息在苦竹深處紅日已經偏西。)

    綜觀此詩,不但描繪了鷓鴣的外形和聲音,更深切的表達了遊子的悽苦和強烈思歸之情。詩人緊緊把握住人和鷓鴣在感情上的聯絡,詠鷓鴣而重在傳神韻,使人和鷓鴣融為一體,構思精妙縝密,深得讀者好評,作者也因此詩而時譽遠播,人稱“鄭鷓鴣”,後來人們更以此專門設立了一個詞牌名:《鷓鴣天》!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NBA季後賽首輪G1魔術爆冷客場以104-101險勝猛龍。如何評價倆隊的表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