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滄海一聲笑970918CID

    張居正是中國卓越的政治家和治國理財宗師!張居正任用戚繼光將軍是正確的,繼光抗倭大揚大明軍威!張居正至少使大明帝國延命100年!

  • 2 # 讀史知天下

    明朝是中國歷史上最後一個有漢族統治的封建王朝,共傳十六帝,享國二百七十六年。到了明朝後期,尤其是在萬曆年間,明朝已經內憂外患,處於風雨飄搖的動盪時期,而一個人的出現,卻使得明朝出現了短暫的迴光返照,讓明朝再次煥發出了生機,這個人就是明朝中後期政治家、改革家,萬曆時期的內閣首輔——張居正。

    接下來我們一起來看看張居正是怎樣的一個人?張居正從小從殷華人,很小就成了荊州府遠近聞名的神童。嘉靖十五年(1536年),十二歲的張居正參加童試,其機敏靈俐深得荊州知府李士翱的憐愛,李士翱囑咐小白圭要從小立大志,長大後盡忠報國,並替他改名為“居正”。

    嘉靖十九年(1540年),才高氣傲的張居正順利透過鄉試,成為一名少年舉人。顧璘對他十分賞識,曾對別人說“此子將相才也”,並解下犀帶贈予居正:“希望你樹立遠大的抱負,做伊尹、顏淵,不要只做一個少年成名的舉人。”嘉靖二十六年(1547年),二十三歲的張居正中二甲第九名進士,授庶吉士,從而步入仕途。

    張居正在擔任內閣首輔的時期,輔佐萬曆開創了“萬曆新政”,也稱為張居正改革。張居正的改革是成功的,他從政治、文化、經濟、軍事等各方面進行了改革。在政治上,張居正加強了中央集權制,設立了朝廷官員考核制度,提升了官員的行政水平。對於當時的經濟來說,主要實行的是“一條鞭”法,強勢的手段很好地解決了國家財政問題,緩解當時社會的主要矛盾。對於當時的軍事來說,著重注重人才的提拔,戚繼光與李成梁就是在當時提拔的,使得軍事防護得到加強。張居正為了國家,可謂是貢獻巨大。

    張居正在新政執行期間,張居正對於政治上的阻礙者,持強硬的態度,因此,在他實行改革的數十年之間,不少達官顯貴與之為敵,史書上記載過,倒在張居正手下的貪官無數,沒收的糧食以及黃金足以讓明朝維持數十年之久,足以見得他打擊了多少的貪官汙吏。

    不過,話說回來,從古至今皇帝們最討厭的便是有臣子功高蓋主,這樣的人通常都沒有好下場。皇帝最忌諱就是功高蓋主,咱們來看看張居正,權利巔峰時,國家大權獨攬,朝廷上他說一沒有人敢說二。威望跟名聲遠遠甩皇帝好幾條街,皇帝對他還是十分忌憚的。在張居正獨攬朝政的時候,不僅僅是作為臣子,當時的張居正還是萬曆的老師,對於年少的萬曆管教非常的苛刻,即便是新政推廣初期,萬曆的安排全部都是聽從張居正的。後來萬曆皇帝長大以後,開始有了自己的主意,於是兩人之間產生了仇隙。

    可以說張居正是一個天才,生於紛繁複雜之亂世,身負絕學,以一介草民闖蕩二十餘年,終成大器。

    回顧張居正的一生,即使有很多見不得人的地方,例如狂妄自大,十分好色,打擊貪汙的同時自己也貪汙,但是金無赤足,人無完人。張居正在政治上的影響力確實非同一般。一系列的改革變法,使得即將倒塌的明朝又一次增加了數十年的壽命,幫助清理了很多影響到明朝倒塌的障礙,並研究出協助明朝的運營系統與執行系統。至於張居正這個人的下場,也讓人感嘆不已。

  • 3 # 雲臺山閒人

    張居正是明朝萬曆時期的中興之臣,可謂功高蓋世。張居正透過整傷吏治,去除了官場的清流庸碌之輩,重用忠直之能臣。肅清了當時的腐敗貪婪之氣,立治國清政宏業。生前的張居正,萬人敬仰,死後卻險遭鞭屍。歷史總是讓人難以琢磨,而卻又有規律可循。  

    張居正,字叔大,號太嶽,幼名張白圭,嘉靖二十六年(1547年),23歲的張居正考中進士。由編修官至侍講學士令翰林事。雖然當時的張居正深感官場風氣敗壞,亂臣當道,但由於自己人微言輕,所以只好謹言慎行,蟄伏其中。但是卻暗中立志要做人臣之極,大力整傷吏治,開創一個太平盛世。當時高層政權混亂,嚴嵩進讒殺害徐階後,成為首輔,在這場雲湧的政治鬥爭中,張居正深感仕途之波折兇險,欲革除弊政開闢新政,只有委曲求全,逆志而行方能存活下來。

    隆慶六年(1572年),明神宗登基後,在李太后與司禮監太監馮保的支援下,張居正代高拱為內閣首輔。登上人臣之極。當時皇帝年幼,居正深得李太后信任,一切軍政大事均由張居正主持裁決。張居正開創新朝的壯志開始嶄露頭角,僅僅3個月便將入不敷出的國庫轉為正數,又大力重整官吏,去除清流循吏。在軍事上任用殷正茂、戚繼光平息南方叛亂,抗擊倭寇,守衛薊遼。經濟上清量田地,將稅糧改稅銀,實施了“一條鞭法”,百姓安居國家太平,萬曆中興的局面逐步形成。開始對老師張居正的尊敬、依賴萬曆皇帝的,隨著逐漸長大對張居正感到了更多的畏懼和拘束,受老師控制的小皇帝不滿之情漸生。同時張居正的改革也得罪很多人,尤其朝中不少的顯貴皇族,孟子曰“為政不難,不得罪巨室”,張居正卻違背了聖人的忠告。

    萬曆十年(1582年)7月9日(農曆六月二十日)張居正病逝,享年五十八歲,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張居正,走到了人生的盡頭。

    萬曆十一年三月,神宗詔奪張居正上柱國、太師,再詔奪文忠公諡,斥其子錦衣衛指揮張簡修為民。第二年即萬曆十二年四月,再“詔令查抄居正家產。

    抄家的官吏還沒趕到江陵,江陵的張府就已經被查封。直到五月初五,當抄家的官吏趕到,張家已餓死十餘口人。張居正長子張敬修自縊而死;張懋修投井不死,落得終身殘疾,其他兒子即使僥倖活命,也被髮配充軍。

    張居正的家屬餓死的餓死,自殺的自殺,流放的流放,逃亡的逃亡,一代能相之家競落得如此可悲的下場。人亡而政息,居正在位時所用一批官員有的削職,有的棄市。而朝廷所施之政,也一一恢復以前弊端叢生的舊觀。整個神宗一朝,沒有人敢為居正呼冤。然而國衰而思良臣。直到天啟二年(1622),明熹宗為激勵臣下,才想起昔日的大功臣張居正,予以復官復蔭。然一切俱已晚矣!

    張居正的兒子張懋修在窮盡餘生編訂了《張太嶽集》後也說:“留此一段精誠在天壤間,古人所謂知我罪我,其惟春秋,先公意在是乎。”

    歷史從來都是公平的更是正義的,正是“興亡誰人定,盛衰豈無憑, 擔當生前事,何計身後評?”

  • 4 # 大理小哥生活日記

    張居正是萬曆初年的首輔大臣,繼于謙之臣又一位中興大臣。大明王朝從開國皇帝到萬曆朝已經過了開國二百餘年了。又經嘉靖皇帝沉迷道術,二十餘年不上朝,奸臣嚴嵩長期把持朝政,貪官遍地,民不聊生,隆慶朝雖然有心振興朝政,但又貪於美色死於非命。萬曆登基時只有十歲,朝政由萬曆之母李太后掌權,由於李太后非常相信張居正。把高拱罷官回鄉,任命張居正為首輔大臣。從此張居正開始一系的改革措施,使奄奄一息大明王朝有了中興之象,張居正掌政十年間,國力逐漸恢復,邊防安定。但由於張居正得罪權貴和萬曆皇帝逐漸長大對他的不滿,導致死後被萬曆皇帝抄家。張居正死後,朝政又被小人掌權無法繼續保持改革,大明也只有回光反照而已。歷史對張居正的評價是大明王朝最後一顆救命稻草。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秋膘怎麼貼才能不長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