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靈l感

    立秋已經過了一段時間啦,民間有立秋“貼秋膘”的說法。古時民間流行在立秋這天以懸秤稱人,將體重與立夏時對比來檢驗肥瘦,體重減輕叫“苦夏”。那時人們對健康的評判,往往只以胖瘦做標準。瘦了當然需要“補”,補的辦法就是“貼秋膘”,吃味厚的美食佳餚,當然首選吃肉,“以肉貼膘”。這一天,普通百姓家吃燉肉,講究一點的人家吃白切肉、紅燜肉,以及肉餡餃子、燉雞、燉鴨、紅燒魚等。

      有的人看到“貼秋膘”這三個字往往會想到長膘、長肉、長胖,從而對“貼秋膘”敬而遠之。有的人認為“貼秋膘”就是入秋之後就可以大魚大肉了。那麼對於減肥的人群來說,怎樣做到“貼秋膘”而不長膘呢?

    “貼秋膘”前要調理脾胃功能

      由於人們在夏天多食用生冷食物,如各種水果、冰飲、各種涼拌菜啦,脾胃功能多數較弱。入秋後若突然大量進補,會加重脾胃負擔,消化系統一時無法適應,出現腹脹、厭食、消化不良、腹瀉等症狀,即我們常說的“虛不受補”。因此,“貼秋膘”前應注意調理脾胃功能。進補前可補充富含維生素易消化的健脾護胃的食物,如山藥、豇豆、小米等,促進脾胃功能的恢復。夏天喜歡吃辛辣、油膩、冰冷食物的及有便秘的人,胃火比較旺盛,進補前先清火,可以吃些苦瓜、黃瓜、冬瓜、苦菜、苦丁茶等。

    “貼秋膘”要以清補為主

      在物質生活水平較低的年代,食物匱乏,體力消耗大。為了彌補身體的勞損,人們“貼秋膘”主要是煮肉燉雞,營養比較豐富。但這樣的補法已不適用於現代生活。隨著經濟水平的提高,人們碳水化合物、脂肪、蛋白質的攝入量增多,導致肥胖、糖尿病、高脂血症、高血壓、脂肪肝等患病率增加。因此,現如今“貼秋膘”應以清補為主,葷素搭配,不可暴飲暴食。

      秋季進補,首先補充蔬菜和水果,推薦每天攝取300~600克。其次要補充五穀雜糧,根據個人運動量補充200~500克。最後可適當增加一些動物性食品,每天攝取動物蛋白60~80克,推薦順序為牛奶—魚—雞蛋—雞鴨肉—牛羊肉—豬肉,越靠前的動物性食品其更易於人體吸收,脂肪和膽固醇含量也相對較低。

    “貼秋膘”要注意補充津液

      由於秋季較為乾燥,可多吃些生津養陰滋潤多汁的食品,如百合、蓮子、山藥、藕、蘑菇、番茄等,煮粥吃能和胃補脾,潤燥生津。除陽虛體質(常表現為面色蒼白,氣息微弱,體倦嗜臥,畏寒肢冷,全身無力或有肢體浮腫,舌淡胖嫩邊有齒痕,苔淡白,脈沉微無力等)外,不要過多食用羊肉、狗肉、人參、鹿茸、肉桂等溫熱食物,以免加重秋燥。

      總之,“貼秋膘”未必要吃肉,“貼秋膘”也不一定要長膘。只要搭配合理,營養均衡,控制總熱量的攝入,減肥者同樣可以“貼秋膘”。

      另外,“貼秋膘”別忘了運動鍛鍊。早晨起來跑跑步,平日多步行、騎單車。有時間可外出旅遊,或者登山、遠足,既可享受自然的美景,又有助於減肥。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windresistant和windproof的區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