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一buddha一

    佛家說一切眾生皆具如來德相!

    道家說一陰一陽之謂道,一隕一益之為常。

    存在即是合理,沒有哪一種方式是絕對正確合理的。

    有一說是現代生活捨本求末,好好的生活環境,硬是被折騰成了現在這樣!汙染,病毒,戰爭…遠不如科技發達之前宜居。但很多人還是屬於葉公好龍一類,一邊帶著放大鏡指摘現代生活的斑斑劣跡,一邊又捨不得社會發展帶來的便捷生活和相對的人人平等。

    傳統生活方式和現代生活方式的優劣,更多的要從政治,經濟,文化這三個方面來分析。

    任何物種的繁衍都離不開對這三者的需求,只是相對程度的依賴不同。

    從政治因素來看:

    古代政治管理機制由於交通便捷性和通訊及時性來說,與今日根本無從相提並論,且階級鬥爭激烈,階層分化明顯,而很多放蕩不羈的人如果放回古代,估計過不過一個星期就得斬首示眾。

    傳統也好,現代也罷,很多生活方式都是封建統治的產物,很多人心心向往的傳統生活方式其實是豪門貴族,或是一方名門才能擁有的,而這些生活方式的養成,是需要長期處於社會階層的優勢地位才能培養和傳承的,通俗一點就是長久以來的家庭教養。而普通貧民百姓的日常,並非某些今人所想的那麼愜意,如果真能穿越體驗,你不會想擁有的。

    所以所謂的生活方式,不論古今,其實生活的環境和層次已經決定了。更多人想要的,大抵都是傳統生活方式的溫文爾雅和詩情畫意,而這其中的歸屬,首要條件便是獲得政治地位(此處所說的政治地位包含但不限於廟堂之上),古今中外,無不如此。(有位土家族的朋友聊到過土司王統治時期,結婚初夜必須將新娘送到土司王府,而後能不能回來還得看情況,那時候沒有地位的人連帶瓦的房子都不能蓋。)

    經濟方面,封建統治是重農輕商的,因為糧食才是國祚延綿和發動、抵禦戰亂的根本,除了富甲一方和在廟堂之上有個一官半職的,基本上是沒有什麼經濟能力的,也就更談不上什麼生活方式了,不過飽腹而已,至多不過免掉見人就得低頭恭敬的卑微。

    文化方面不知大家瞭解程度,傳統文化中的教育是相對受控的,甚至在諸子百家之前,文化教育基本掌控在統治階層手中,普通人想看本書都看不到,能寫個對聯的人都不多。直至禮樂征伐不自天子出以後,官學流落民間,才讓更多人有了學習機會。在這種環境下,出身不好的話,人生基本上是沒有太多變化的。

    說完古代,想必也不必再言如今。很多情況是換湯不換藥的,就像有一篇熱文寫過,今天很多在辦公室上班的人是看不起父輩人的工作的,本質上階層其實還是沒有太大變化。

    回到提問,如果說兩者的區別,料想我也基本說清了。

    個人還是希望有能力過上傳統生活,詩書禮樂,古香古色,著實是心之所向!

  • 2 # 民俗村冬至水餃夏至面

    現在哪裡還有純粹的傳統生活方式?很多都是傳統與現代兼而有之。

    遵循傳統生活方式,認同傳統文化的人,和反傳統的人在文化層次上,當然是有不同的了。

    比如遵循傳統文化,提倡節儉節約,勤勞孝順等,儘管他很富有,可能不捨得買很多新衣服,不捨得浪費水,電,不捨得高消費,會很孝順努力陪伴父母等,欣賞這類人。

    反傳統的人,可能會買很多奢侈品,會捨得花錢做任何事,做月光族,儘管他不富有。他可能會學國外,把父母丟給社會機構養老,追求個人獨立自由。覺得這很不好,違背中華文化。

    不同的價值觀,不同的文化層次修養決定了一個人有多麼傳統或者不傳統。傳統文化也不都是精華或者優秀,大家取其精華去其糟粕,讓生活快樂美好是最重要的。就如苦瓜,雖苦有人主動去吃,無論傳統與否,如人飲水冷暖自知吧!

  • 3 # 費玉山

    時尚風行去拜金,

    幾人愛老又憐貧?

    暖風燻得世人醉,

    不愛江山愛羅裙。

  • 4 # 王燁讀書會

    但是你發現沒有現代社會,我們的物質已經非常的發達,每個人在追求物質的道路上一直是,遵循著多多益善,每個人所擁有的已經完全超過自己需要的。可是我們發現,我們和另外的一種生活方式相比,我們的精神是空虛的,我們的信仰是缺失的,我們每個人都開始變得不快樂,我們在這樣的一個有汽車有洋房的時代,所有的人都開始變得人心惶惶,安全感確實為什麼呢?因為我們的精神世界,已經沒有任何的支柱。

    傳統的生活方式,講究厚德載物,講究五輪,父子有情,君臣有義,兄弟有親,朋友有信,夫妻有愛。

    可如今的現實是,我們所有的所作所為恰恰相反,為了金錢,為了名利,每個人不擇手段,所有的情和義在我們看來都不值一提,唯有掙錢才是最大的人生目標。

    所以我們還是說,追求幸福生活的原則沒有變理想沒有變,可是我們內心的精神世界崩塌了之後,無論選擇哪一種生活方式,我們都會變得終日惶惶。@王燁藝述匯

  • 5 # 團羊

    尊循傳統生治方式的人大都是五六十年代的人,這類人經過磨難吃過苦,吃盡了無錢的苦,省吃儉用是他們標誌,他們上有老,下有小,責任重大,隨著社會發展,經濟的鉅變,消費觀的改變,巳跟不上社會的潮流,思維還停留在積穀防饑的年代,同反傳統生活的九十年代觀念巳大有不同,超前消費。以自身享樂為榮,視節儉為老古董,今朝有酒今朝醉,拋棄老觀念,我行我素,是現代青年特性,形成了二種生活方式,各有各的優勢,各有各的利弊,有錢享受是天經地義的,辛苦勞動就是為了更好的生活,有錢活成乞丐樣,也是愚蠢之極,在享受同時,但,我們一定要考慮怎樣保持這樣持續性,這點是一定但要提上日程,現代青年也有一種很好的觀點,提出錢不是省出來的,是辛苦掙來的,積極掙錢,高興花錢,邊是二個階層都能接受的觀念,我也最佩服年輕人的這種生活方式,大家怎麼看。

  • 6 # 博閱軒愛讀書屋

    遵循傳統生活方式和反傳統生活方式,我覺得只是生活方式的不同,每個人因為個性的不同喜歡不一樣的生活方式,現代的生活方式與傳統生活方式並不衝突。傳統是繼承而現代是發揚創新。

    我們更多的是要繼承中國優良的傳統文化,至於生活方式自己覺得那種生活方式更舒服就採用那種。沒必要凡事按部就班因循守舊,未來需要創新型人才,充分發揮每個人的特長優勢非常重要,將傳統與現代有機結合將傳統發揮的更加淋漓精緻,這才是最好的繼承!

    用傳統文化滋養現代生活,活出不一樣的精彩人生,無論那種生活方式,做人開心最重要!

  • 7 # 萊國索

    遵循傳統方式生活和反傳統方式生活的人都是片面的,都有缺陷性。

    遵循傳統方式生活的人是復古的人,違背了社會發展規律,社會的發展進步是不斷自我修正的過程,繼承傳統中的優點,拋棄傳統中的糟粕,不斷去適應新的社會,而不是逃避新事物,一味的去復古,這樣的人有什麼文化層次,只是一個老物件罷了。

    反傳統方式生活的人又太偏激,反傳統換個方式就是反父母,而沒父母你又從哪裡來??所謂傳承,即上輩傳下輩承,只有父傳子子傳孫這樣才可世代傳承,兒子拋棄父母,孫子又拋棄他,這怎麼能傳承,不傳承又怎麼發展進步。

    所以,我們不光要很好的學習好的傳統文化,也要能接受新文化,包括外來文化、新生文化,只有知古才可明今,只有海納百川,才會有新生。

  • 8 # 發現安康

    這是一個非常棒的問題!

    首先要說的是這與文化層次沒有多大關係,更多與年齡性格相關。

    其次,需要確定的是遵循傳統方式生活,而不是因循守舊抱殘守缺,也就是說,是有板有眼的生活方式,看上去比較老派,悠閒得甚至有點慢,還特別講原則講規矩,有點保守的感覺。這種生活顯得按部就班過於平淡,一般年輕人不太欣賞,不感興趣。

    與此相對,反傳統方式生活,則是期待一種與眾不同特立獨行的生活。往往是看到了原有生活的呆板,不願意過那種似乎一眼能看到未來多少年狀態與軌跡的生活。這需要極大的勇氣。令人羨慕與嚮往。

    應該說,堅持傳統需要勇氣也需要文化素養,反傳統更需要勇氣更需要一定文化層次。需要我們清楚什麼要反,反到什麼程度?哪些則是生活中不能離棄的。

    好比空氣和水,傳統生活方式離不開,反傳統生活方式同樣必需。比如我們對社會多奉獻好過只索取,又比如對友情親情的維護。這些與文化層次無關,與心地良善相關。

    最好的生活方式是自己和周邊朋友都快樂!以此為追求,什麼樣的生活方式都可以,找到一種與眾不同的生活方式當然就更好了!

    不知道這是不是您要的回答?

    祝幸福安康!

  • 9 # 來網了

    正確思考方式是傳統文化添加了商業文化,而不是割裂開來,也即由體力勞動勞動轉變為機械勞動,最後過渡到腦力創造性勞動。文化而由此產生漸進的變遷。不是對立關係。而少了絞殺,少了血腥,多了融通,多了平合!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世界記憶大師是如何記住撲克牌順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