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貓媽說消化
-
2 # 二郎腿監控O智慧坐墊
普通人多鍛鍊,上班時間,每工作45~90分鐘,就活動放鬆3~8分鐘,讓緊張的肌肉獲得放鬆,促進血液迴圈。堅持這個良好習慣,能增強體質,遠離部分職業病,走出亞健康。有條件的可以淘寶一個“久坐提醒智慧座椅”或者坐墊,輔助提醒。
-
3 # 掙脫枷鎖的囚徒最近的種種事情引發猝死是因為處於亞健康狀態又過勞嗎?
題主的第一問似乎想問:
亞健康狀態+過勞是不是能導致猝死?
那麼,答案很明確,不會。
因為,日常發生的猝死都是身體存在可以發生猝死的疾病,沒有這些疾病的存在,一般就不會發生猝死。
因此,對於絕大多數人來說,無需擔心猝死的問題。
另外,需要指出的是,亞健康是一個偽醫學概念,“過勞”也是沒有明確的概念界定。
猝死的五大原因可以發生猝死的五個原因是:致命性心律失常,急性心肌梗死,嚴重的腦卒中(腦血管意外),嚴重肺栓塞和急性主動脈瘤破裂。
幾乎所有猝死都是由這五大原因引發。
其中,後兩者已經是罕見的病症,而絕大多數猝死是由前兩者誘發的心跳驟停導致,佔所有猝死的85~90%。
因此,猝死幾乎就等於說心跳驟停/心源性猝死。
日常發生達的心跳驟停/心源性猝死都是由於心臟病心源性猝死一直是一個熱門話題,一些名人的猝死造成的社會輿論,以及很多誤導性“科普”讓人們對猝死產生了焦慮和恐懼。
最近幾年,答主也在反覆科普有關猝死的問題。
在這裡,答主再次提示,日常的心跳驟停/心源性猝死都是發生在有心臟病的人,真正健康的人,根本不需要擔心心跳驟停/心源性猝死。
但是,由於有一些心臟病是隱匿的,從來沒有發作過,日常也沒有症狀,因此從來沒有獲得過醫學診斷,自己和家人抑制不知道自己有心臟病,一旦發生猝死,人們總認為“好好的一個人,啥病都都沒有,一下就沒有”。於是,就容易把猝死歸咎於與猝死在時間上存在先後關係的一些事件上,比如,“過勞”,比如,“熬夜”,比如,“加班”,等等。
有的人可能不以為然。
有心臟病,還是能導致猝死的心臟病怎麼可能會沒有一點症狀?從來沒有發作過?
實際上,這一點已經獲得了大量基於屍檢這種強證據研究的證實。特別是發生在年輕人的猝死,約半數從來沒有發作過心臟病,首次發作就是心跳驟停的形式。
如果你對此還有疑慮,那麼我們可以舉例說明。
我們知道,現在多數職業運動都是在燒錢,俱樂部對運動員的體檢是非常嚴格的,都是由非常專業的醫療機構負責進行體檢,都會包括12導聯心電圖(我們日常在醫院接受的僅是6導聯的心電圖),心臟超聲檢查這些可以檢出絕大多數心臟病的檢查。
就是這樣,仍有一些隱匿性心臟病不能被檢出,可見有一些心臟病是藏得如何得深。
亞健康,一個偽醫學概念亞健康這個概念是有中國的某些人在2000年前後杜撰出來的,也可以說是基於WHO1948年提出的“健康不僅僅是沒有疾病和不虛弱,還包括身體、心理和社會適應能力上三方面的完美狀態”。
事實上,世界上怎麼可能找出這種“完人”,因此就認為,多數人處在“完人”和病人之間的中間狀態,因此造出一個“亞健康”的名詞。
實際上,WHO這個健康概念根本不受待見,備受批評,認為內涵太過寬泛,也缺乏可量化評價性。
而且,國內很多人,提起“亞健康”都會稱是由WHO所定義的,這更是造謠。
WHO從來沒有在任何文獻中提及過亞健康這個說法。
國內這個概念的提出非常具有兒戲的意味。
比如,凡是介紹亞健康,都會有“亞健康的評價方法或診斷標準,其中以陳國元、陳青山、劉保延、陶茂萱等學者提出的評價方法或診斷標準具有一定的影響力。”
這個備受推崇的定義和標準是怎來的?
所謂“Delphi法”,翻譯過來叫德爾菲法,也稱專家調查法,就是在一些專家中進行調查,手機他們的意見,這樣就能來定義一種疾病和診斷標準,不需要任何客觀證據,這不是兒戲是什麼?
而且,即使是國內,也沒有一個關於亞健康的統一定義和標準。
有的人認為是以“慢性疲勞綜合症”為主的系列症候。
豈不知,“慢性疲勞綜合症”在國際醫學界是一種獨立大的症候群,也被稱肌病性腦脊髓炎。
有人,則在國際醫學界認可的代謝綜合徵基礎上進行擴充套件給出亞健康的定義。
在國際醫學界根本沒有亞健康這個概念,所有涉及“亞健康”的英文文獻都出自華人之手。
除了1962年加拿大醫學雜誌上的這篇古董:
不過,這也說明上面由湖南師範大學發表在BMC上那篇關於亞健康定義文章中稱由他們首創Sub-Health這個術語的說法不實。
總之,所謂亞健康不是一個醫學術語,而是一個只存在於中國醫學界的名詞。
“過勞死”,日本首創、流行於東亞地區的一個社會“醫學”名詞與亞健康相映成趣的是,日本工會和法律界在1970年代後期提出了一個“過勞死”的概念,主要是為了幫助猝死在工作崗位上的工人獲得經濟利益的。
但是,“過勞死”同樣不是一個被國際醫學界認可的概念,僅僅流行於東亞地區社會輿論層面。
那普通人又應該怎樣管理健康問題?關於心源性猝死,只發生在有心臟病的人。
在年輕人,主要是一些不可預防的心臟病。
因此,發生在年輕人的心源性猝死幾乎就是命中註定的;至於會發生在什麼時候,什麼情形下,幾乎是隨機的。
人,幾乎無能為力。
而中老年人,心源性猝死主要是由於可預防的冠心病。
因此,預防動脈粥樣硬化,預防冠心病就是預防心源性猝死。
至於如何預防,沒有什麼特殊的,關鍵就是從年輕甚至兒童時期開始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
等到中老年階段,由於前面的預防沒有做紮實,出現了諸如高血壓、高血糖、肥胖、高血脂等問題,需要及時嚴格的控制。
回覆列表
我們普通人應該如何管理自己的健康呢!這個問題我覺得很好!下面是我的觀點:
①最重要的保持樂觀積極的心態,心理健康非常重要。
②定期體檢,瞭解自己的身體狀態。
④低鹽低脂健康飲食。在這個唯快不破年代,我們喜歡吃快餐,像肯德基、麥丹勞等都是油膩的高熱量飲食,是心腦血管疾病的危險因素。
⑤和朋友一起走出去!現在的人們非常需要面對面的交流,這樣的交流才有效的,有趣的,才能開啟人的心靈。長時間面對手機,有加重抑鬱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