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半壺老酒半支菸

      整個三國時期,要說在位時間最長的,那一定是蜀漢後主劉禪。如果這個人真是一個扶不起的阿斗,那麼他跟諸葛亮的關係就不會那麼融洽,也不會在諸葛亮去世後,還維持了蜀漢政權三十年不倒。

      再看另外幾個皇帝和準皇帝:曹操公元196年迎奉漢獻帝到220年病故,掌握大漢實權二十四年;孫權從公元200年接班,229稱帝,到252年逝世,掌管江東五十二年,當了二十三年皇帝,而劉禪活了六十四歲,當了四十二年皇帝。

      劉禪在諸葛亮逝世後,馬上採取了一系列措施收攏權利。

      他先是廢除了一手遮天的丞相之位,而任命自己的舅舅(不是親的)吳懿當車騎將軍鎮守漢中,任命蔣琬為尚書令,總理國家政事。真正實現了軍政分開,還流放了坑死魏延的諸葛亮親信兼小人楊儀。

      公元249年,夏侯霸前來投奔蜀漢,劉禪一見到夏侯霸馬上安慰他說:“你的父親(夏侯淵)是在戰場上戰死的,殺他的黃忠也去世了,您就別放在心上了。”又拉過自己的兒子告訴夏侯霸:“這是你的外甥(按現在的叫法應該是外孫,可能當時統稱外甥,儘管劉禪的兒子要叫夏侯霸舅姥爺)”——劉禪娶了張飛的兩個女兒,而張飛娶了夏侯霸的姐姐,這可是實在親戚了。然後馬上任命夏侯霸為車騎將軍。

      從這幾件事上來看,劉禪絕對是個聰明人,而他最聰明的地方,就是給予了諸葛亮完全的信任。 面對託孤重臣諸葛亮,劉禪不能不尊重,也不能不放權,要是劉禪像他老爹漢昭烈帝劉備一樣,什麼事情都自己做主,而把諸葛亮只當一個參謀長來使用,那蜀漢政權早就玩兒完了——畢竟年紀輕輕的劉禪在軍事政治兩方面都不如諸葛亮,要是瞎指揮一通,諸葛亮也會束手束腳。

      在諸葛亮在世的時候,蜀漢政權就像一家現代化企業集團,董事長劉禪完全信任總經理諸葛亮,下面的分公司,也就是各方勢力:以趙雲為首的起家班底、以諸葛亮為首的荊州集團、以國舅吳懿為首的西川集團、以馬超馬岱為首的西涼勢力,都有一個共同尊重的劉禪,藉著劉備的恩義和餘威鎮場子,一直是一團和氣,心往一處想勁兒往一處使,所以諸葛亮才能平定南方、六出祁山。

      要是沒有劉禪在,魏延第一個就要跳起來挑戰諸葛亮,李嚴也不會那麼消停回家務農(有人說諸葛亮殺了李嚴,那是瞎掰,李嚴比諸葛亮死的都晚)。

      劉禪是比較反對諸葛亮和姜維北伐的,因為那要消耗大量國力並加重老百姓負擔。而且每次北伐都沒有必勝的把握,還有幾次很狼狽地被趕了回來。

      劉禪最為人詬病的,就是那句“此間樂,不思蜀”,但是劉禪要是不說這句話而說:“司馬老小子你等著,我一直等回到西川帶人來砍你呢!”那麼最終被砍的,肯定不是司馬昭,而是劉禪本人了,不但本人被砍,還要滅族,也就沒有什麼“劉備後人建立的”後漢、北漢了。

    《漢晉春秋》在抹黑劉禪的時候大大地表揚了郤正一番,好像郤正是真心實意想跟劉禪回到蜀中恢復漢家江山。但是這段記載中留下了一個漏洞,明眼人一眼就能看出,司馬昭和郤正已經事先商量好了給劉禪下套。  

      劉禪當時“樂不思蜀”的表演並沒有騙過老奸巨猾的司馬昭,於是郤正出現了,他告訴劉禪:“如果司馬昭再問你,你就說‘先人墳墓遠在隴、蜀,乃心西悲,無日不思",說完了你就把眼睛閉上。”當了四十一年蜀漢天子的劉禪當然不是傻子,他一眼就看穿了郤正的把戲——說這話就等於找死,但是不說又顯得自己太聰明。於是劉禪照著說了,司馬昭自己也說漏嘴了:“何乃似郤正語邪!”這時候只要不是傻子,都會明白郤正這番話是他跟司馬昭事先商量好的,要不然司馬昭怎麼會知道這是郤正教的?於是劉禪故作毫不知情而“大驚失色”,並且毫不隱瞞地告訴司馬昭:“就是他教的。”司馬昭哈哈大笑,放過了劉禪這個“傻子”。如果劉禪反應稍微遲鈍一點、表演失常一點,那麼可能當場就會人頭落地。  

      按照常理,那個“攛掇劉禪歸蜀”的郤正,應該因為有“不臣之心”而被抓起來治罪,但是郤正不但沒有受到任何調查和處罰,反而一路高升,爵封列侯、出任安陽縣縣令,最後成了二千石巴西太守,要知道劉備最信任的重臣之一張飛,一開始也不過就是個巴西太守。看到這裡,也許讀者諸君也跟筆者一樣會得出一個結論:郤正和司馬昭合起夥來要坑死劉禪,幸虧劉禪隨機應變,一番影帝級的表演,騙過了司馬昭保住了自己性命,同時也認清了郤正的真實面目。一番表演能騙過司馬昭和郤正兩隻老狐狸,劉禪真的是個扶不起來的傻子嗎?

  • 2 # 腦凍歷史觀

    劉禪(shàn)(207年-271年),即蜀漢懷帝(223年—263年在位),又稱後主。字公嗣,小名阿斗。蜀漢昭烈帝劉備之子,母親是昭烈皇后甘氏,三國時期蜀漢第二位皇帝。在位四十一年。

    劉禪,不僅是一位有能力的君主,而且頭腦特別富有智慧。在劉備死後繼位,支援諸葛亮北伐,諸葛亮用人失誤導致街亭失守大敗,劉禪也沒有怪罪,說明劉禪氣度不凡,識大體顧大局,劉禪本意是不支援北伐,因為劉禪才是真正仁義之君,不喜歡北伐的原因是因為北伐傷民傷財,因為畢竟已經三分天下了,何不休養生息,劉禪不願意看到天下百姓受苦,但是為了諸葛亮,還是支援他北伐。劉禪在處理君臣關係之上,很是恰當。

    而劉禪真正被認為是昏君還是因為這句話“此間樂,不思蜀”。某日司馬昭設宴款待劉禪,囑咐演奏蜀中樂曲,並以歌舞助興時,蜀漢舊臣們想起亡國之痛,個個掩面或低頭流淚。獨劉禪怡然自若,不為悲傷。司馬昭見到,便問劉禪:“安樂公是否思念蜀?”劉禪答道:“此間樂,不思蜀也。”

    正是因為這句話導致大家認為劉禪是一個百分百的昏君,其實非也,不得不感嘆劉禪是一個很好的演員,正是因為這樣,保住了一干人等的性命。千百年來,人們由“樂不思蜀”而百般地看不起這位劉後主。試想,一個能把國家治理二十幾年的君主難道真的會如此不堪嗎?

    諸葛亮對其評價:朝廷年方十八,天資仁敏,愛德下士。足以可見,劉禪此人實在是有大智慧之人。

  • 3 # 另眼看世界江雲

    三國演義為了突出豬哥,而編了個無能的阿斗。然而真正有大智慧,看破紅塵的也許就是我們這位禪兒了。劉禪是在弱主強臣的情況下接任為蜀主,在弱肉強食的年代不得不夾起尾巴作人,更不可與託孤之權臣爭一時之長短,最終用時間換空間熬死了一言九鼎的丞相。如果諸葛北寇中原順利點,諸葛瞻再大點,也許蜀地的宮庭內鬥戲不會比漢獻帝少。而諸葛亮在李嚴勸其加九錫時狂言:“若中原可定,九錫乎?十錫可得”,醜惡的嘴臉暴露無疑。劉禪看在眼裡,記在心頭。但豬哥的軍權就象架在劉禪頭上的刀,劉禪心知肚明,所以一直裝傻充愣,直到諸葛死去,立即廢除丞相制,改用軍、政分離,互相摯肘的手斷,將蜀中權力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大大弱化了姜維的權力,使蜀地難得的休養生息了幾十年。最後蜀雖然沒了,但卻正式納入了國家體系,那個偽蜀國不要也吧。國家統一了,人民不再內鬥了,漢族人民幸福了,就國家大勢講沒什麼不好。抵外辱而興國邦,比三分天下者不知高出多少。所以看歷史要從趨勢看,不要聽故事。後來晉沒搞好,把鍋讓魏背了,連帶劉禪一起成了亡國之君。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如何預防水稻秧苗得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