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3
回覆列表
  • 1 # 目淵

    “少不讀水滸,老不讀三國”出自儒家的封建社會,有些誤導性,認為《水滸傳》太“邪”易使人誤入歧途,《三國演義》太多智謀讓人徒生煩惱,其實一般老百姓看這兩本書,都只是當做小說看,江湖之遠,廟堂之高,都是可望不可及。

    為這些事煩惱的是當時處於中間階層的儒家精英,可以身處江湖之遠,而憂廟堂之高,遇到亂世和不平,很容易走上衝動的道路。不論是《水滸傳》還是《三國演義》的道路,都會偏離原來的軌道;當時提出這個看法的人,怕的就是有人以兩部書的邏輯為藉口,做出一些出格的事,徒生叛逆或徒生憤懣。

    在今天,小說橫溢的時代,沒有必要過於看重這些,說《水滸傳》是強盜邏輯,講黑道的電影電視劇太多;說《三國演義》過於講究謀略,眼下連宮廷戲看起來都和沙場一樣硝煙瀰漫。

  • 2 # 恆實說

    似乎題主這一問真的是有些問題。這句話原文是:”少不讀水滸,老不讀三國“。這句話似乎起源是金嘆聖先生的一句評語。少不讀水滸,老不讀三國他的意思大至就是指:人年輕的時候不應該讀《水滸傳》,人年邁的時候則不應該讀《三國演義》。這到底是為什麼呢?原來這句簡明扼要的俗語卻隱藏著一個人生大道理。

    一、少不讀水滸。年輕時不要讀水滸,是因為人年輕時血氣正盛,容易爭勇好鬥,看到水滸中的那些英雄好汗,動不動就拜把子、拉山頭、會給少年造成一個不良的誤區。又因為《水滸》這本書對人性、社會陰暗面有著刻骨三分的描寫與敘述,一定程度上帶有黑暗體質。再加上水滸那一百單八條好漢,在最後幾乎都沒有落得好的結局。因此少年時讀水滸,很容易對人生、對社會有一種失望,悲觀情緒。故此才有“少不讀水滸”之說。

    二、老不讀三國。讀《三國》是為“賊”。為什麼這麼說呢?老話說:”老而不死賊也“。這裡的“賊”,是指深諳世故,待人視物已經老奸巨滑。如果再去讀《三國》,很難說會不會更加老謀深算起來,恐怕更加被人視為”賊“了!再加上老年的人讀《三國》,常常會想起年輕時呼朋喝友、傲視群雄的偉業壯舉,再看老年時無人擁捧的現實,由然流出人走茶涼的辛酸老淚、或者是年輕時命運多殲,顛沛流離,再看《三國》中那些陽謀、陰謀,計謀,不免感慨起自己的遭遇來。如碰上心胸狹隘,一時想不開,反而拿書中那一套來對付現實中的人或事,對人,故此才有“老不讀三國”之說。

    在恆實看來,少不讀水滸、老不讀三國,並不是這兩本書要限制年齡。年輕是多少歲的標準?年邁又是多少歲的標準?這兩句話其實在告誡人們:水滸傳這本書能找得出幾個道德節操好的?雖說我們意識中都會崇拜英雄,但那些水滸英雄們到後期也大都成了殺人的魔王,劉備等人又真的是匡扶漢室、曹操等人難道真的是大奸大惡之人嗎?縱觀《三國》、《水滸》、書中所描寫的官場、人與人之間處處存在著勾心鬥角、爾虞我詐。

    恐怕嚴格地來講,判斷力簡單的人最好不要去讀水滸、性情懦弱的人最好不要去讀三國。是因為這些書中充滿了陰暗、慾望、犯罪、算計、消極、墮落、色情、暴力以及奴性,如果沒有清晰的是非判斷能力、再加上性格懦弱,很容易被誤導、淪為負能量的奴隸。

  • 3 # 邋遢大叔閃亮亮

    一,“少不讀水滸,老不讀三國。”是一句古代俗語,指的是人在年少的時候不應該讀《水滸傳》,年老的時候則不應該讀《三國演義》。

    二,“少不讀水滸”一方面是因為水滸裡面主要是江湖義氣,兄弟感情,一言不合就造反,水滸傳中一味好勇鬥狠,少年人讀之無益,少年血氣方剛易於衝動,徒增長其好勇鬥狠的毛病。

    另一方面是因為《水滸》對人性、社會的深刻洞察以及其反映出的故事發生和創作時代的苦難,帶有一定的灰暗色調,少年讀了可能會感到前途的渺茫,產生悲觀情緒。

    三,“老不讀三國”是因為三國是權謀之術,老年人人生經歷多,只能進一步使其心機深沉、貪得無厭。深諳世故的人讀《三國》,洞悉其中的陰謀詭計、爾虞我詐,難免會愈加老謀深算、溝壑滿胸,所以老不讀三國。

    “老讀《三國》淚空垂”,上了年紀的人讀《三國》,常常會喚起當年縱橫四海、氣吞八荒的豪情壯志,產生英雄遲暮的感慨,無奈一把辛酸老淚,所以老不讀三國。

    “猶言年紀到了這地步,經歷頗多,不宜再看三國——看到各種圖人的計謀,不免緬懷自己的遭遇,吃了別人不少虧,猛然覺醒,徒增憤恨而已;或因學習了那一套,用以對人,甚至進行報復,都非美事,所以認為不如廢卷。

    “少不讀水滸,老不讀三國。”說白了就是營造一個適合各自成長時期的的精神環境。少不讀水滸,老不讀三國。因為少讀水滸容易學梁山好漢的義氣,不好好學習去混黑社會,老不讀三國怕老了讀起來感慨壯志未酬,英雄遲暮。

    李漁有言曰:“演義一書之奇,足以使學士讀之而快,委巷不學之人讀之而亦快;英雄豪傑讀之而快,凡夫俗子讀之而亦快。”

  • 4 # 蓉兒尋找靖哥哥

    少不看三國,那是因為三國的覆蓋面太廣,忠奸黑白一應俱全,藏汙納垢面面俱到,年輕人還不具備辨別事非的能力,害怕他們:要麼成為大忠。要麼成為大惡。……老不看水滸,那是因為:老年人已經經歷的太多了,基本上都活明白了,誰還在乎江湖義氣啊!殺富濟貧,更是荒唐可笑。

  • 5 # 十年山客

    “少不看三國,老不看水滸”,按題主的說法,“三國中的謀略,個人更理解為心機,心計”,年輕人看了,有變成老狐狸之嫌,故,三國這貨色,少兒不宜;而對水滸,因為“水滸注重義氣,老人家嘛,心平氣和不應該更好”,所以,水滸這東東,老人不宜。

    開卷有益。無論是“少不看水滸,老不看三國”,還是“少不看三國,老不看水滸”,都不是積極的應對態度。

    夏重謀略,三國圍繞的是謀國,水滸糾纏著謀事,而謀國謀事都離不開謀人——琢磨人,自己和別人、今人和古人。

    無論三國還是水滸,都有謀國謀事謀人,都有會謀和不會謀,更有傻謀、瞎謀、亂謀、作死謀。

    小年輕,讀讀水滸,看看宋江怎麼謀事謀人、看看吳用怎麼謀事謀人、看看柴進林沖盧俊義晁蓋王倫……怎麼不會謀事謀人,指定會助推自己的人生提升;長大一點兒了、閱歷多一些了,抓緊讀一讀三國,看看孫權怎麼謀事謀國、劉邦怎麼謀事謀國、曹操怎麼謀事謀國,看看司馬氏怎麼謀事謀國、諸葛亮怎麼謀事謀國……也指定會提高自己的生存能力。

    拓展歷史

    《三國演義》由羅貫中先生書寫。描寫了從東漢末年到西晉初年之間近百年的歷史風雲,以描寫戰爭為主,訴說了東漢末年的群雄割據混戰和魏、蜀、吳三國之間的政治和軍事鬥爭,最終司馬炎一統三國,建立晉朝的故事。反映了三國時代各類社會鬥爭與矛盾的轉化,並概括了這一時代的歷史鉅變,塑造了一群叱吒風雲的三國英雄人物。

    《水滸傳》由施耐庵先生書寫。全書透過描寫梁山好漢反抗欺壓、水泊梁山壯大和受宋朝招安,以及受招安後為宋朝征戰,最終消亡的宏大故事,藝術地反映了中國歷史上宋江起義從發生、發展直至失敗的全過程,深刻揭示了起義的社會根源,滿腔熱情地歌頌了起義英雄的反抗鬥爭和他們的社會理想,也具體揭示了起義失敗的內在歷史原因。

  • 6 # 暖寶的小蘑菇

    題主的話是錯的吧????

    應該是:老不看《三國》,少不看《水滸》

    這個說法,認為《三國演義》是容易使人沉迷其中的謀略故事,愛看《水滸》的年輕人容易走上叛亂的道路。

    《水滸》基本上闡述了社會黑暗的黑暗核心面:官府與底層勢力相勾結,魚肉百姓。

    比如《水滸》裡的武松殺張團練一家,孫二孃的黑店等是是非非。

    而年輕人,對於社會上的各種方方面面並不具有很高的辨別度和是非認知度。大概的意思是:會帶壞年輕人。就像是以前,很多年輕人去學古惑仔,打架鬥毆,抽菸......

    對於《三國演義》,它闡述了祖祖輩輩殫精竭慮打下來的家業,被子孫後代一幫敗家子給敗光了。

    試問,假如是你老的時候,讀《三國演義》,會不會代入本身,可能就是一句,wc,就出來了。

    這個結果,無疑是對老人是一個較為絕望的一種觀念的傳導。

    這個,都是涉及到觀念的正確傳導。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如何轉換牛市與熊市的交易思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