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桃花小龍
-
2 # 惜感恩
歷史上的商紂王不僅是一個容貌俊美、力大無窮的帥哥猛男,同時也是一位有著雄才大略、文治武功的英明天子。《史記·殷本紀》記載:“(帝辛)資辯捷疾,聞見甚敏,才力過人,手格猛獸。”其它史料中也有“形容俊美”和“帝辛受德有倒拽九牛之威,具撫梁移柱之力”的記述。作為當時世界超級大國的國君,商紂王同歷代帝王一樣,固然有淫逸奢侈、驕狂拒諫、橫徵暴斂的昏暴一面,但這些所謂的“毛病”並不能掩蓋其雄才大略、英明神武的主流方面。
商紂王即位後,可以說是勵精圖治,宏振商邦。針對東夷部落經常入侵國家,騷擾擄掠百姓的現狀,商紂王御駕親征徹底將其消滅,一舉解決了歷代先王均束手無策的“老大難”問題;他率兵東征西戰、攻伐八方,使商朝的疆域不斷擴大;征伐的同時,他還不失時機的把中原文化向四海傳播,進一步鞏固了王朝的統治。河南北部的淇縣(即朝歌)至今還流傳著這樣一句民諺:“帝辛的江山,鐵桶一般。”
那麼,固如鐵桶的商朝江山,為何會“忽喇喇似大廈傾”,轉瞬間就滅亡了呢?英明神武的商紂王為何會遭遇身敗名裂的厄運呢?這與周文王陽奉陰違、伺機篡權地苦心經營,以及周武王處心積慮地製造“輿論”攻勢、惡語中傷是分不開的。
如果說牧野之戰,是周武王推翻商朝的決定性戰役;那麼戰前誓師,則是吹響商紂王身敗名裂的號角。為了解決自己以臣伐君、不合禮法的篡逆問題,煞費心機的周武王多次信口雌黃,無中生有,惡語中傷商紂王,使商紂王的名聲掃地。
在與各路諸侯會師後,周武王莊嚴誓師,釋出討伐紂王的戰鬥檄文《泰誓》,歷數了商紂王執政以來,像“用婦人之言”、“毀壞三正”以及“離逖王父母弟,斷棄先祖之樂”等“自絕於天”的種種“劣跡”和“罪惡”。周武王的這一招無疑是毒辣的,但確實是奏效的。他那怒髮衝冠、激烈憤慨般的煽動演講,一下子就把以下犯上的謀反之戰,變成了“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的正義之舉。
為了讓商紂王成為眾矢之的,周武王利用牧野之戰前的最後一點空擋,再次做戰前總動員,宣讀《牧誓》,重申商紂王的罪惡,並“喚起工農千百萬”。經過兩番莊重的戰前誓師,不僅使商紂王荒淫殘暴、無惡不做的腐朽統治者形象在人們心目中埋土紮根,也使整個隊伍同仇敵愾,群情激憤,鬥志昂揚。一場在理論上“以有德伐無德”的“人民解放戰爭”打響了,商朝六百年的基業轟然倒塌。不過,商紂王沒有選擇苟且偷生,而是選擇了以身殉國,被火焚燒後的他仍是一副錚錚鐵骨。
“造宮室、建酒池、寵女色、囚賢人、施酷刑、害忠良”,是周武王為商紂王羅織的主要劣跡,也是商紂王國破人亡、身敗名裂的重要罪行。事實果真如此嗎?
早在春秋時期,孔子的得意弟子子貢曾說過:“紂之不善,不如是之甚也,是以君子之惡居下流,天下之惡皆歸焉。”(《論語·子張篇》)意思是說:“商紂王雖壞,但決不象傳說中那樣歷害,他之所以名聲不好,是因為人們把天下所有惡事都算到他的頭上了。”
紂王遭受誣陷,不僅子貢忿忿不平,宋朝學者羅泌對此也有話要說。羅泌在《桀紂事多失實論》中指出:“帝辛大造宮殿,建造酒池肉林,寵信女色,囚禁賢人,殘害忠良等罪惡,與夏桀的罪惡如出一轍,凡桀的罪,就是紂的罪惡,桀紂不分,這些都是出於模仿。”羅泌這樣說是有根據的。例如:令人髮指的“炮烙”酷刑,本來是夏王桀的發明“專利”,卻被人們張冠李戴在紂王的頭上。“肉山、酒海、瓊室、瑤臺”本是夏桀奢侈生活的“必需品”,周武王卻把這些“屎盆子”毫不留情地扣在了紂王的頭上。真是“欲加其罪,何患無辭!”
所以說,成王敗寇,歷史永遠不會同情失敗者。
-
3 # 五湖閒人
商代也稱殷代,起於公元前1766年,迄於公元前1123年,前後共643年.其最後君主子辛,史稱帝辛,也就是商紂王.
做為一個王朝的最後一名君主,很難說他是什麼明君,如果紂王能稱之為明君,則也不至於把祖宗留下的六百多年基業斷送在自己手裡.
現在之所以有人認為紂王是千古明君,一則是對史書所記紂王暴政有所懷疑,二則是對商周時期歷史缺乏深入瞭解.
紂王是不是明君且不去說,但關於他的荒淫暴謔之說,很值得商榷,不排除周室出於爭奪政權而故意對他的抹黑.現在華人對紂王的認識定位,基本緣於明代小說《封神演義》,誤把小說當正史,豈不貽笑大方,也就難怪一些校妄過正的人,又會走向另一個極端,去為紂王翻案,要把他洗白成千古明君.
其時,在紂王時期,商代的各種社會矛盾已經非常突出,各大利益集團已經萌生推翻取代紂王統治地位的念頭,中原地區內部民族矛盾愈演愈烈,起義造反時常發生,而西邊興起的強大周室貴族,對中原共主的地位更是虎視耽耽,竭力蒐羅人才,製造與論,賄買商朝高官,為推翻紂王做準備.太公望姜子牙就是這個時候被周文王招覽到周室的重要人才,後來武王伐紂的種種策略,皆出於姜子牙的謀劃,為推翻商朝建立周朝功不可沒.
姜子牙為周室推翻紂王政權,提出了文伐武攻的謀略,文伐就是收集或編造紂王的種種工作失誤和生活失檢,無限誇大,造謠生事,增加全社會對紂王的憎惡感,堅定大傢伙推翻紂王的決心.文伐的另一項內容,就是大肆賄賂收買商朝官員,鼓勵他們貪汙腐敗,慫恿紂王貪圖享樂,而對拉籠腐朽不了的官員,則用盡離間手段,讓他們失去紂王信任,被紂王趕出朝廷甚至殺害.武攻則是向各大貴族集團許下分封的承諾,號召大家跟著周室一起攻打紂王.
本來,紂王也是一個非常聰明的君主,《史記》稱他‘’資辨捷疾,聞見甚敏;材力過人,手格猛獸".但他同時又是一個非常自負,恃才驕滿,剛愎自用的人,正如《史記》說的,他"知足以距諫,言足以飾非,矜人臣以能,高天下以聲,以為皆出己之下".依著他的聰明,不可能看不到當時地火潛行,危機四伏的局勢.只是因為自負驕滿,認為天下人誰也奈何他不得.所以只是把帶頭鼓動天下反對自己的周文王抓起來關了幾年,並未從根本上對敵人加以重視,反而還中了姜子牙的一系列連環計,先是極度奢侈享樂,搞了什麼沙丘鹿臺、酒池肉林,不問政事,自顧享樂,還美其名曰是北里之舞,靡靡之樂,加速了人民與商王朝的離心離德.其後,紂王更是中計自毀長城,殺了忠臣比干,又把賢能的大臣箕子,微子關進了大獄.
姜子牙見計謀得呈,於是建議周武王振臂高呼,集結力量,正式向紂王宣戰.此時商朝外無為之拼命的軍隊,內無忠心事主的官員,所以商朝很快就被周武王催枯拉朽的給消滅了.紂王自己也落了個自焚而死的悲慘下場.
從商朝滅亡,周代興起的過程來看,如果一定要象有些人認為的那樣,說紂王是明君,充其亮也只能說他是一個聰明的君主,但決不是什麼聖明君主.
回覆列表
因為商紂王是一位頗有雄才大略的帝王.他曾推行一系列革新措施,如反對神權,改革舊俗;打破奴隸主貴族“世襲”制,大膽地從中下層提拔了一批新人,為其革新路線服務.商紂王的最大歷史功績在於為古代中國的最終統一奠定了物質和思想的基礎,是統一古代中國的先驅者.商朝滅亡的主要原因是改革不徹底及遭到奴隸主階級守舊派的激烈反對,而周國的興起最終導致商朝的滅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