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浮生流景

    以個人的諮詢經驗來說,主要分三種的分離:來訪者提出、諮詢師提出、客觀因素導致。

    第一種來訪者提出分離。這種情況,其實對新手諮詢師來說,會有一定的挫敗感。這時就需要諮詢師去表達自己的感受,因為來訪者提出需求背後的成因會有很多種,如若不進行一個良好的溝通,或者表達諮詢師自己的疑惑和擔心的話,這類情況會在諮詢師的心裡留下一定的陰影。同時,這樣做的另一層意義也在於讓來訪者知道表達的重要性。最後,諮詢師還是需要去找自己的督導老師,處理一下自己的情緒,以及被引起的反移情。

     

    第二種諮詢師提出分離。在經過一定諮詢量的累積後,諮詢師主動提出分離的機率會提高很多。因認清自身的侷限性,而選擇對來訪者更好的方式,將會成為重中之重。這時如果感覺來訪者已經有了明顯的好轉,並能夠主動去思考(潛意識意識化),那麼這時諮詢師提出分離是更好的幫助來訪者擺脫依賴性。當然,建立一個良好的諮訪關係後的分離,一定會給雙方帶來些感觸,畢竟諮詢師也是人,這時如果能透過最後一兩次的諮詢,有個較好的處理,那麼對雙方的分離焦慮都會有好處。如果諮詢師是建議轉介的話,這時的心情又因人而已,就拿本人舉例,挫敗感、遺憾、擔憂等等負面情緒也是會有。

     

    第三種客觀因素導致的分離。這種情況也會有很多,有的來訪者不告而別,有的出國等等。這些意料之外的分離都會給諮詢師帶來不一樣的感受。但正因為諮訪關係也是人際關係的一種,學會如何反思和處理,也將會讓諮詢師自身得到成長。

  • 2 # 諮詢師欣然

    諮詢師與來訪者的分離,有點類似於老師和畢業生的分離。只不過老師與學生之間,傳遞的是知識;諮詢師與來訪者之間,交流的是心靈。

    在過去的一段時間內,諮詢師與來訪者在固定的時間,固定的場所見面溝通。所談之事都是來訪者內心深處,最真實的所思所想,以及最真實的經歷。

    在這段過程中,諮詢師就是來訪者最值得信賴的人。有些來訪者,會因為分離焦慮導致不願意結束諮詢,這叫做移情。這也是諮詢師需要甄別和處理的部分。

    諮詢師的角色,不是神,而是柺棍。陪伴著來訪者走過人生中最艱難的一段,直到有一天,來訪者自身的力量被喚醒,柺棍的作用就結束了。

    對於結束諮詢關係,來訪者或許還有恐懼,擔心自己離開柺棍會走不好。但對於柺棍來說,他深知自己的任務已經完成,會因為幫助別人重新站起來,而感到喜悅和某種價值感。在祝福畢業的來訪者之餘,接下來就是準備好,為下一位需要拐棍的來訪者,提供幫助。

  • 3 # 心理諮詢師欒靜媛

    三個字——很欣慰。

    來訪者和諮詢師分離,說明實現了諮詢目標,諮詢結束,來訪者可以脫離諮詢師的幫助,擁有了更強健的心理素質和處理具體問題的能力。

    心理諮詢是一個助人自助的過程,有的來訪者在諮詢中獲得了無條件的接納和抱持,感受到溫暖,有的來訪者對自己的問題改變了視角,有了全新的認識,有的來訪者獲得了心理的二次成長等等。

    所以,對於諮詢師來說,這樣的分離體會到欣慰感是很自然的。

    個人風格:溫暖親切

    諮詢特點:能快速準確把握來訪者問題癥結與核心需求。

  • 4 # 飛翔心理諮詢師趙芳

    在面對和來訪者的分離時,通常會有兩種情況:自然分離和非自然分離

    自然分離:

    通常是指和來訪者的諮詢工作已經結束或者是階段性結束。那這樣結束帶來的分離就被稱為是自然的分離。有時候,諮詢也許就只能進行到某一個階段就要結束,而有些時候,諮詢結束是在諮詢師和來訪者都已經從諮詢的過程中獲得了豐富的收穫的時候。不管是哪一種情況,在自然分離中諮詢師體會到更多的是看到來訪者能夠獨立的喜悅,如果在結束階段的反饋中來訪者表示在諮詢中獲得了持續的支援和聯結、獲得了改變的動力和方向,諮詢師也會有瞬間被賦能的感覺。

    非自然分離:

    根據文獻資料:平均來說,來訪者只參與三到六次的諮詢會談,而且大約30%的來訪者,在接受首次會談後就終止諮詢,40%到60%的來訪者體驗到一定的幫助後即終止。這意味著諮詢師所面對的分離,大多數是非自然分離。

    所以在明確來訪者的期待後仍然面臨非自然分離時,諮詢師尤其是新手諮詢師更尤其在首次會談即終止的時候,真的會有巨大的挫敗感甚至無能感。如果會談過程又引發來訪者的生氣、責備和疏離等反應時,還有可能引發出諮詢師的罪惡感、防衛和其他反移情反應。

    當然,和來訪者的分離本就是諮詢師職業成長和個人成長過程中無法迴避的重要議題,也是諮詢師需要透過持續督導獲得增長的能力之一。

  • 5 # 心理諮詢師張銀玲

    心理諮詢師的工作是陪伴來訪者走一段艱難的人生之路,然後過來這個階段,來訪者的問題得到了解決,狀態變好了,諮詢師就可以退出來訪者的生活,祝福他一路走好!我做諮詢的時候分離是逐步的,進行療程諮詢的使用者一般是一週進行一次諮詢,如果來訪者的狀態變化,諮詢間隔會增加,變成十天一次,兩週一次,三週一次,一個月一次,甚至半年一次諮詢。所以分離是很自然的發生的。

    跟來訪者不同,來訪者做諮詢,是覺得這個諮詢師的態度很好,像是找到依靠一樣,終於有人理解自己了,很容易把感情陷進去。

    諮詢師則不會這麼考慮,我們心中所想的是如何解決來訪者的問題,如何讓他們自我成長,達到不依靠諮詢師能夠解決問題,假如有一天諮詢師發現來訪者已經強大到不需要依靠自己時,分手的時刻就已經到了。

    這時候才真正的表明,心理諮詢取得了一定效果。

    歸根結底,心理諮詢絕不是為了讓一個人對另外一個人產生依賴,始終陪伴的過程,而是從一開始就註定要和你分手的結局,作為來訪者,一要切記這一點,千萬不要把對諮詢師的情感看做是你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與其依戀諮詢師,不如把這份情感投入到你所愛的人當中,你的妻子丈夫,你的家人,你的孩子,這才是你真正的臂彎。

    一般是作為一名專業且恪守倫理的諮詢師,在談論分離的時候,我們的心情都是平淡的,甚至是開心的!

  • 6 # 飛翔心理師王雪

    看到這個話題很感慨,從06年選擇了心理學,到13年正式入行,對於心理諮詢的理解和感受也在慢慢有所變化。

    坦誠的來說在自己還是一個新手諮詢師的時候,和來訪者的分離都是蠻突然的,自己的諮詢基本功欠缺,對於諮詢勝任力有限,常常造成來訪者的脫落,當時的感覺就是失落和自責。

    不斷的學習以及實踐經驗的積累,現在面臨和來訪者的分離一般是在諮詢目標已經達成時,而這時候我往往考慮更多的是如何讓來訪者在沒有諮詢師的陪伴下也很更好的生活。內心更多的是對來訪者的肯定和鼓勵。

    現在在諮詢中我常常從第一次開始就已經在處理分離了,根據來訪者利益最大化的原則,諮詢師並不只是幫來訪者去解決實際問題,而更需要的是陪伴來訪者找到自己解決問題的方法。諮詢的最終目的是讓來訪者獨立的,不依靠諮詢師去生活。

    因此在面對與來訪者分離,我會更在意的是,來訪者在今後能否成為自己的諮詢師,帶著滿滿的希望和來訪者道別。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玉露爆盆了太擠了怎麼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