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風來的時候
-
2 # 九尾讀正史
在當時來說是正確的選擇,對孫權和劉備都有好處。
主要原因在以下幾點:
第一、劉備在赤壁之戰中是起了巨大作用的。很多人認為劉備在赤壁之戰中純粹屬於打醬油,這其實是錯誤的。劉備軍的作用主要有三個,第一個是作為孫劉聯軍的旗幟,名義上的主帥。因為曹操南征的旗號打的就是討伐劉備,在明面上並沒有把江東算在討伐的行列。失去了劉備這杆大旗,孫權就失去與曹操抗爭的名義,就“師出無名”了。所以在《曹操傳》中對赤壁之戰就記載了一句話:“公至赤壁,與備戰,不利。”孫權連提都沒提一下。在《孫權傳》裡也記載“遣兵三萬以助備”,“與備併力逆曹公。”所以名義上劉備是主帥。
第二個是劉備在軍事上是起到作用的。在赤壁之戰中,普遍認為周瑜軍共三萬人,劉備軍分為兩部分,一部分由關羽和劉琦統領,按諸葛亮的說法有兩萬人,一部分由劉備和張飛統領,僅有幾千人。從兵力上來看,劉備就不是打醬油的角色。
第三個是劉備集團在赤壁之戰後的南郡之戰作用巨大。談赤壁之戰就不能不談之後的南郡之戰,周瑜打南郡打了一年,一方面是關羽“絕北道”,讓南郡一年都沒見到曹操的援軍;一方面劉備駐守在側,對屯兵襄陽的滿寵形成有效的牽制。如此周瑜才艱難的打下了南郡。
第二、孫權需要藉助劉備來平息內部“反戰”的聲音。江東士族門閥勢力強大,孫家作為外來戶,始終被士族掣肘,尤其當曹操南下的時候,江東投降派明顯佔據上風。正是因為有劉備和諸葛亮,孫權才敢於跟士族門閥叫板。
外有強援,內有臂助,年少的孫權在這種情況下才頂著壓力和曹操對抗的。不要小瞧劉備對於江東人的震懾力,劉備轉戰大半個天下,不管走到哪裡都被當成“上賓對待”。
劉備投陶謙,陶謙死後劉備被推為主公,劉備投袁紹時,袁氏迎出都城百餘里,劉備投劉表,劉表以“上賓”之禮對待,荊州的豪傑紛紛前去歸附劉備,可見當時劉備的號召力是非常強的。
第三、用劉備做擋箭牌,給自己留有餘地。孫權的定位很清楚,我們的口號是“幫助劉備”,如果劉備兵敗,大軍覆沒,孫權還可以把劉備推出去做替罪羊。
孫權再投降曹操就可以了。沒有劉備的話,就相當於徹底跟曹操拉了一個對立面,沒有轉圜的餘地了。
所以對於當時的情況來說,和劉備聯合抗曹都是必須的。
-
3 # 國君自媒體
曹孫劉三家中曹操的實力最強,孫劉兩家聯盟是必然,因為什麼這樣說呢?當時孫劉兩家綜合實力相立較弱,不聯盟就等曹操一家一家來收拾了,只有孫劉兩家聯盟後才有能力與曹操抗衡。
說劉備集團沒有多少人馬,也沒有做出大的貢獻?不能這樣說,關羽、張飛、趙雲都是劉備手下的猛將,都是萬夫不當之勇,自古領兵打仗靠得都是將領。
劉備以借荊州之名佔據荊州,荊州是江東的門戶,對於江東來說荊州太重要了,江東孫權向劉備討要。周瑜給孫權出了一計,以招親為名趁機可以扣押劉備,荊州自然可以收回荊州,周瑜如意算盤打得不錯。
孫權派呂範來荊州向劉備提親,眾將擔心這是孫權的詭計,就勸劉備不要去,諸葛亮卻說劉備可以放心去招親,不但可以取的美人歸,可以使得孫劉聯盟更加穩固,還可以全荊州。憑藉著諸葛亮獻上三個錦囊妙計,神勇無比的趙雲帶領五百人保護著劉備凱旋歸來。
沒有諸葛亮的草船借箭,連環計、借東風,靠周瑜能打過曹操,能火燒赤壁嗎? 只有孫劉兩家聯盟才可以做到。
-
4 # 一國之君歷史研究
孫劉聯盟對於孫權、劉備來說,當然是正確的選擇,對於曹操來說,則是錯誤的選擇。
曹操南征荊州,劉琮投降,劉備逃亡到江夏太守劉琦處,之後曹操來到江陵休整了三個月左右,而孫劉聯盟就是在這三個月內結成的。
當時曹操拿下了荊州,接下來就準備沿長江東進直取劉備,進而攻打江東,面對這樣的形勢,孫權和劉備的態度無疑決定了孫劉的走向。
對於劉備來說,當陽新敗,接下來曹操東進肯定是先攻打劉備,因為曹操從江陵(今湖北荊州)出發,劉備在江夏(今湖北武漢),孫權在柴桑(今江西九江),從江陵沿長江出發肯定是先到江夏,再去柴桑,曹操不可能越過劉備去打孫權。
赤壁之戰曹操是打劉備的,劉備只能應戰或逃走,不可能投降,如果能和孫權結盟,劉備求之不得,以劉備的勢力無法獨自抵擋曹操,結盟對劉邦來說,勢在必行。
對於孫權來說,曹操打劉備,孫權可以選擇觀望,投降,或與劉備結盟,從孫權自身角度來說,他是不願意投降的,再加上魯肅的極力勸說,和諸葛亮對話,孫權選擇了結盟,反正要與曹操對抗,多個盟友則多一份勝算,在戰爭結束前,誰也沒有把握說能全勝。
孫劉結盟是在曹操武力直接威脅下促成的,唇亡齒寒的道理孫權懂,掌握孫劉結盟主動權的孫權選擇了結盟,對當時的形勢來說,是絕對正確的,至於赤壁之後雙方地盤的劃分那是後面的事,事前誰敢說一定贏呢?
赤壁之戰中,孫權方是主力,劉備方是弱勢的一方,但雙方在戰爭中具體的行動分工很難考證了,從歷史記載來看,赤壁之後的南郡之戰雙方都配合參戰,如關羽絕北道,張飛隨周瑜攻城,劉備也曾在江陵北參戰,後來還抽空平定了荊南四郡,總體來說,孫劉雙方聯合參戰,並不全是周瑜的功勞。
對於荊州的歸屬來說,荊州在赤壁之前是屬於劉表的,劉琮投降後,荊州歸屬曹操,曹操戰敗後,荊州名義上應該是歸屬劉表的長子劉琦的。
荊州原本就不是屬於東吳孫權的,只是在赤壁之戰中,東吳憑藉武力從曹操手中搶走了南郡,而劉備憑藉武力搶走了荊南四郡,雙方都是憑武力搶來的,不存在誰對誰錯。
從結果上看,劉備好像在赤壁之戰中沒出多少力,最後得到的地盤最多,實際上除了南郡是劉備借來的,其餘四郡是劉備打下來的,並且劉備將半個江夏郡還給了孫權。
之所以對於荊州的歸屬糾纏不清,緣由就是劉備向孫權借南郡,孫權認為是借,劉備認為是應得的,正是這一行為造成日後雙方翻臉,關羽身死,及夷陵之戰。
孫劉聯盟就是一政治行為,是取決於當前的政治環境,無所謂對錯。
孫劉選擇聯盟的背景是曹操拿下荊州,順便要滅了東吳。但是整個赤壁之戰,劉備集團沒有多少士兵,也沒有做出多大的貢獻。完全是周瑜的決策和謀劃。那麼之後劉備和諸葛亮反而竊取荊州。到底聯盟是正確的還是錯誤的呢。
回覆列表
很好理解 三國之間哪一家做大就會引起另外兩家聯手對抗 國與國之間只有永恆的利益 赤壁之戰孫劉聯合作戰後 江東不僅得以儲存 還擴大了領土 白衣渡江後孫權控制住了長江中游地區 夷陵之戰劉備大敗後 兩家又恢復了同盟關係 孫權肯定是賺了 至於劉備 劉備底子薄沒有選擇 初期必須聯孫自保 至少在赤壁之戰後打下長沙 零陵 武陵 桂陽四郡之地還找孫權借到要地南郡 算是賺了 但之後劉備打下益州漢中後實力做大 雙方矛盾擴大 劉備割荊南四郡的一半以求和 但因關羽的慘敗 劉備在荊州的地盤全沒了 自己又在夷陵之戰後損失慘重 國內內亂四起 漢嘉郡太守反叛南中諸郡全部叛亂 地動山搖 只能繼續和孫權講和重新同盟 劉備無意是虧了 但實力弱沒有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