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現在的社會不斷髮展進步,創業者很多,如何能夠從眾多競爭者中脫穎而出?
5
回覆列表
  • 1 # 鉛筆道

    創業者最大的財產應該就是從創業的過程中學習到的經驗。因為這些經驗不管去哈佛也好,清華也罷,再好的學校與老師都無法教你。不管是Apple,微軟這種大公司,或是Uber、Airbnb這種獨角獸公司都無法取得相關的經驗。

    也因為如此,Y Combinator(全球最知名的加速器,孵化出Airbnb、Dropbox等專案)在Stanford的分享,How To Start A Startup當中,聯合創始人的Paul Graham提及,在他們合夥人之間所傳流的一個笑話。

    “在Y Combinator,我們都在告訴這些創始人聽不進去的建議”

    因為不是自己裝的牆不是牆,人不見棺材不掉淚,所以往往過了一兩年後,創始人會回來說“我真希望當時有聽取您的建議”。

    Paul Graham還提及有關直覺。創業是一件”反直覺(Counter Intuitive)“的事情,創業者需要透過各方面的客觀證據來證實自己產品,而非透過自己的直覺。他舉了一個例子”有如滑雪一樣,當我們想要停下來的時候,一般都會往後仰進行”剎車“,但滑雪則是要往前”。這種可以反直覺而做決策的經驗,必須從創業中學習。

    所以您過去這三年的創業經驗,如果沒有讓你感覺到成長,那就是一個很大的問題。不過,即便創業順利,它也只會越來越困難,並不會越來越簡單。因為專案在成長,代表著創始人需要面臨更多過去不需要考慮的問題。只有1萬人使用者時,要擔心如何快速成長,但當你有1千萬使用者時,需要考慮系統可以如何負荷這些使用者。另外,當專案不起眼的時候,自然競爭就少。但如果到達千萬級使用者時,巨頭就很有可能踏入你的領域。就像曾經已經放棄微視(Vine的翻版)的騰訊,當抖音火了,微視也復活了。

    創業會越來越困難,但應該也越來越有成就感。

    創業不易,祝您順利。

  • 2 # 擺脫引力誰註冊了

    不知道你現在面臨的困難是否跟三年前面臨的困難一樣或者差不多,如果是的話,那就是個比較危險的訊號了。

    認同前面有個朋友的回答,創業不會有輕鬆的時候,每個階段有每個階段的問題,可能一開始是市場不行,後來是供應鏈跟不上,再後來是人才培養速度跟不上企業發展需求等等,而且中間過程中可能會面臨各色各樣的管理問題以及意外情況。

    我從自己創業到現在快三年時間了,我分享一下這三年時間我經歷的一些比較關鍵的結點。

    我是學經濟的,但是做了壁畫行業,就是你們在平常去一些餐廳或者電影院會看到的畫上去的畫,一般稱為牆繪。

    1.做為一個剛畢業就選擇創業的人,一開始真的可以說是兩眼一摸黑,也是機緣巧合選擇了做牆繪,做為一個非專業人士,設計,繪畫都需要找專業的人來合夥,我能做的是市場和管理,15年剛起步,當時為了走街串巷跑專案腳底走蛻幾層皮並不是誇張而言,但是專案依舊不多,而且都是幾千塊錢的專案,掙不了多少錢,所以當時我又選擇同時做支付寶城市服務商的代理,給商家推薦入住支付寶並使用掃碼支付二維碼,當時成功的話是500一家,為什麼會選擇做這個,因為覺得做這個是順帶的事,我的牆繪客戶大多是餐飲商家或者電影院,當時支付寶主推的也是餐飲商家,都需要滿大街跑跟商戶談,所以做這個的同時還可能會能碰到牆繪專案。然後我在16年年初談到了一個近百萬的牆繪專案,所以後來開始只做牆繪。

    2.禍福相倚,16年年初談的近百萬的專案做了四個月後完工了,我們是做為分包單位的,但是尾款到現在還沒收到,總包官司已經打贏甲方了,因為甲方沒錢所以進行資產拍賣,但是由於甲方當地關係比較好,一直執行不下去,甲方是民營企業,經歷過這一次後我決定之後主要做政府一類的專案,避免回款出現問題,如果做私人專案,付款方式一定要按照我們的要求來,不然就算這個專案再大也不做。

    3.我們在做專案過程中,會碰到很多價格壓得很低的客戶,15年那會沒錢掙沒辦法有得做就做,後來專案漸漸多了,我們開始挑選客戶,因為覺得這個行業會逐漸往兩個方向發展,一個是靠低價搶市場做規模,這種純畫師團隊可以活下來,還有一種靠設計做高階客戶,是我們唯一的出路,所以16年年末定下來重設計做高階客戶的方向,後來又覺得牆繪體量還是太小,幾十萬的還能經常碰到,上百萬的不是很容易碰到,所以在17年年末決定拓展下業務範疇,加入了導視系統設計和藝術裝置設計,主要針對景區。

    4.16年因為對前景的盲目樂觀導致了我們僱傭了兩個專案經理和一個設計師,但是後期效益不理想,所以在16年年底都辭退了,我們三個合夥人決定先看我們三個人把公司業務做起來,等到我們三個人忙不過來了再招全職員工,中間的時期採用部分工作外包合作的方式過度。

    差不多就這些,其實還有很多我想講的東西,主要想表達為什麼會讓我做出一個又一個決策的原因,但是因為比較細所以就不講了,綜上所述,我想說的是,多思考多實踐,可能公司每個季度都會有新的面貌,時常考慮出路在哪裡,確定了出路就全力往這個方向去努力,雖然說選擇大於努力,但是因為努力,才有選擇的餘地,我認為自己不是一個戰略規劃能力很強的人,很多時候都是摸著石頭過河,關鍵在於多對當下的市場環境和企業發展進行思考和實踐,可能會在某些層面上越走越順利。

  • 3 # 找順風車返空車51快配

    不知道你從事的是那個行業,我有二十年幾次的創業經歷,應該說一直以來做得都非常優秀,但是2013年後做了幾個新的專案都不是特別成功,我在想不對啊!以我的經驗經歷資金不應該是這樣的,為什麼呢?我詳細的分析了原因,我發現我進入的行業不對,我進入的都是那種存在了幾十年的傳統行業,而這些行業經過幾十年的發展,市場格局和份額已經基本上穩定了,這個時候我們要去擠走他們,難度可想而知。就像上圖的沙發坐滿了人你去把他們擠開為自己贏得一席之地談何容易,這幾年進入傳統行業三年勉強能站穩腳跟都算不錯了,我們再預測一下,再過五年或者十年會如何?現在傳統行業要保持高速增長的可能性沒有了,當然有顛覆性的創新技術另當別論,也就是說五年十年後還是這個規模,做得好一點的可能會保持和國民經濟差不多的增速,差一點的基本上就是停滯不前甚至萎縮,後兩者的可能性大得多,因為新的模式不斷的在蠶食原有的市場,那麼要想發展必須要創新或者進入新領域。上圖的沙發上一個人也沒有,這就是新領域,你很輕鬆的就坐上去了,在傳統領域要創新就得把原有的沙發掀開,否則要想大發展基本上是沒有什麼辦法的。我在分析了之後進入了新領域現在的風口移動網際網路領域,做了類似於滴滴打車的移動網際網路配貨軟體—快遞物流第三方平臺“51快配app”我發現一下子順了,前些年那種處在風口的感覺又來了,無論是訂單數量金額還是會員數量的增速都遠遠超出了我們的預期目標,我們的移動網際網路奇蹟又要誕生,所以我門看每一個領域的領袖企業基本上全部是行業發展初期沙發還是空白的時候就進入了,這個時候大部分人還不敢去,創新才是做大做強唯一的選擇。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鼻子流血吃什麼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