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7
回覆列表
  • 1 # 麥丁影視

    首先我們要搞清楚,唐朝盛世是在哪個時期。史學界普遍認為,唐朝最盛的一段時期是開元至大曆年間,在位的皇帝為玄宗李隆基、肅宗李亨、代宗李豫。開元時期最為鼎盛,天寶年間國勢開始下劃,後來雖然經歷了安史之亂,但經濟方面依然非常興盛。

    好了,我們再來看看這段時期的房價情況。

    史書上關於唐朝房價的記載不多,我恰好找到了一份唐玄宗時期的房價資料。

    這是一份朝廷拍賣國有房屋的碑文拓本。上面記載:一座擁有房屋三十九間、佔地面積差不多三畝地的大宅子,拍賣成交價是138貫。

    我們先用米價換算一下,此時,東都洛陽鬥米十文,一斗米約12斤,這樣一換算,玄宗時期的一文錢大致等於現在兩元錢。138貫差不多就是28萬元,卻能買到那麼大一處大宅子,房子夠便宜的。

    不過,這種換算存在很大問題,因為忽略了人們的收入和購買力。

    那就看看這個時期人們的收入情況。下圖是唐朝前期京官的月俸表。

    以九品官(副縣級或正科級)為例,開元時期月俸為1.8貫,138÷1.8≈77,也就是說,開元時期一個九品官需要攢六年零五個月的俸祿,就能買到那處擁有房屋39間、佔地面積近三畝地的大宅子了。如果是一品官,月俸為31貫,則只需要攢四個多月。

    當然,官員都是處於社會頂層的階級,從我提到的例子中也可以看出,一品官和九品官的俸祿,就相差十多倍,更別說與平民相比了。

    不過總體來看,唐朝盛世之時,房價還不算高。

  • 2 # 何處倚樓聽風雨

    大唐盛世作為中國歷史上的黃金時代,也是世界強國之一,不管是政治、經濟、文化等領域都推向了頂峰,使許多國家為之臣服,萬朝來賀。說起大唐盛世我們難免不會想起當時經濟的一片繁榮景象,當然,以前和現在想比,貨幣、房屋等哪個時期更值錢一些呢? 就以開元盛世唐玄宗時期為例。不管在當時還是現在中國都是一個嚴重缺少重金屬的國家,明清以前都是很少用銀子直接交易的,所以有許多百姓連銀子長啥樣都沒見過,更何況用它交易了。 當時用的是銅錢開元通寶,按照唐朝的物價來換算,一石的大米約為118斤,而118斤大米只賣50文錢,一兩白銀等於一千文錢。所以一兩銀子相當於現在5900塊的購買力。到了唐玄宗開元年間,通貨膨脹,米價漲到100文一石,也就是一兩銀子=2950元人民幣。 在唐朝全盛的玄宗時期,朝廷拍賣國有房產的碑文拓片上記錄:一座擁有房屋39間、佔地2.9畝的大別墅,拍賣成交價只有138貫,摺合13.8萬文。當時洛陽鬥米(約10斤)10文,唐玄宗年間1文銅錢的購買力相當於人民幣3塊錢,13.8萬文就相當於40萬元。只花40萬元,就能在一線城市買一棟大別墅。 當然,就算是盛世,各個時期也有不同的執政者,出現的經濟狀況和居民的消費水平也都不同,還得實際情況為例。

  • 3 # 契茶書舍

    社會越發達,裙子越短,房子越值錢。

    經驗告訴我們,越是發達的社會,裙子越短,房子越值錢。唐朝是中國歷史上的巔峰時期和黃金時代,是當之無愧的世界中心。唐朝開放,穿得露,房子自然也值錢。杜甫在《夢李白二首》寫道:

    “冠蓋滿京華,斯人獨憔悴。”

    放眼長安城,達官顯貴,豪車川流,名裝麗服,塞滿京城,李白才華蓋世,卻容顏憔悴。與其說杜甫夢李白,倒不如說是杜甫自己的真實寫照。杜甫學富五車,才高八斗,憂國憂民,滿懷抱負,卻一生顛沛流離,居無定所,是個名副其實的無房戶。

    為什麼無房?因為房子貴,買不起。

    《舊唐書》對唐憲宗十五年四月初一有如下記載:

    “內侍省見管高品官、自身都四千六百一十八人,除官員一千六百九十六人外,其餘單貧,無屋室居止,宜每人加衣糧半分。”

    大致意思是說,4618名退休高官中,只有1696人有房住,僅佔36.7%,其餘的都很貧困,買不起房,過著居無定所的日子。然而這還是針對拿工資的官員而言,普通老百姓就可想而知了,想進城買房,幾乎不可能。

    唐朝官員的工資實行年薪和月薪,包括實物祿米和貨幣俸錢,同時還有佃田收租。這待遇不錯啊,按理說,工作幾年買套房應該不是大問題,但卻有差不多63.3%的公務員沒房住,為什麼?只有一個原因,房子太貴,買不起。

    唐朝的房子有多值錢呢?白居易18年工資買一套。

    我們可以透過白居易的買房經歷窺見一斑。白居易31歲透過公務員考試,被分配到國家出版社做編輯(校書郎),年薪約10萬。當然這個收入水平想要在京城買房是不現實的,期間他一直在東城一個偏僻的小區租房度日。

    幾年後,白居易透過晉升考試,加上他的努力,35歲差不多做到了皇帝秘書(翰林學士),年薪30萬左右,但他仍然買不起房,繼續租房一族,只是不再租以前那麼偏僻的地方,換到了南城上下班更方便的地段。

    直到49歲,白居易才在京城長安買下了第一套房子。其詩云:“遊宦京都二十春,貧中無處可安貧。”準確的說是18年。我們初略算下,白居易18年的工資總收入約為:10萬x4+30萬x14=460萬,減去平日開支,就是當時長安的一套房子價錢。

    也難怪狂風呼嘯的深秋八月,住在屋不遮雨的茅草房裡的杜甫黯然寫下千古名句:

  • 4 # 全民美育報

    最近這幾天,我們查了查唐朝詩人的住房情況,結果不容樂觀,大家的居住環境都挺緊張的,在唐朝想要一套屬於自己的房子也不是那麼容易的事。就拿我們熟悉的“治癒大師”王維來說,他經常表示要棄官不做,回去享受田園山水之樂,並給自己創造了一個充滿了浪漫和詩意的輞川,其實他並沒有在此居住多久,只有在母親病逝之後住了兩年,他主要活動地方還是當時的首都長安,要不然每天上班都是個問題。王維的生活在世人看來已經過的很不錯的了,他的居住環境在長安來說也是有自己房子的人,還有一處別墅,這對很多人來說都是可望而不可即的。也只有他這個級別才能購買到。

    白居易就沒有房,白居易在唐朝也算混的不錯,作為一名部委的公職人員常年靠租房過日子,這說明當時購買一套房子普通的公務員是很吃力的。打拼了十多年後,白居易一家人終於安頓下來,購置了屬於自己的房產,不過,並不是在首都長安,而是在渭南購置了一套田園風光的房舍,他自己還是要在首都租房子上班。那麼他為什麼不在長安也來一套呢,只能說明房價太高了,他的工資養活家人可以,買一套房子只能是夢想了。

    還有就是杜甫了,杜甫一生飄零,四處奔波,在首都做過小官,靠他微薄的薪資待遇自然是買不起房子的,後來又遭遇安史之亂,人的命都保不住,國破家亡,哪有心思購置家產。後來,杜甫投奔成都的老友嚴武,算是暫時的安頓下來,一家人有了臨時居住地——這就是杜甫草堂。可以說,擁有這幾間草屋寫詩的歲月是杜甫最快樂的時光,他在這裡寫下了很多不朽的名篇,記錄了熱愛生活的點點滴滴,從字裡行間也能看到他當時的狀態是安逸,平靜和快樂的。也有他不幸的時候,那就是大風把他的屋頂給吹走了,也就有了他那首著名的詩句,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鄭爽過得真的爽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