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視趣娛樂解析

    在中國歷史上有特別多有才的人,而且因為那個時候的時局動盪,他們選擇發揮自己的作用。但有些人得到了貴人的指點,有些人他們可能奮鬥一生,都不能得到朝廷的重用。所以後來他們索性放棄了,成為了一個瀟灑的居士。對於蘇東坡來說,他就是這樣的人,其實後世有很多人對他還是相當瞭解的。那個時候有些人第一次聽到他寫的作品,覺得真的是太遺憾了。這樣的一個有才華的人,居然在那個時期沒有得到其他人的重用。要是有機會讓他在朝廷施展抱負的話,那他一定會把宋朝推向另一個頂峰。蘇軾雖然早就已經去世了,但是他留給我們不僅僅是他的詩詞,更是他的心目中的喜悅。他從糾結矛盾,想要自殺,到最後的瀟灑快樂,也是讓很多人覺得難得的。他的作品是永垂不朽的,是人民歷史上的文化瑰寶。

    如果你讀過蘇軾的詩詞,可能會覺得年輕的時候蘇軾,和後來的蘇東坡截然不同。他們做事的風格和思想發生了天覆地的變化,後來才發現因為他的經歷,讓他前半生是蘇軾和後半生將自己改成了蘇東坡,也算是開啟了新的人生。他可以在別人的目光下瀟灑的度過一生,成為一個快樂的人。20歲的他參加了科舉考試,當時的主考官都是歐陽修,參加考試的還有很多比較有名的人。他的弟弟也在裡面,還有程頤,曾鞏。而當年本應該是蘇軾第一,卻沒有想到陰差陽錯,主考官以為是他徒弟寫的文章,後來才發現自己犯了一個大錯。就馬上找到了蘇軾,告訴他把以前的文章拿過來,欣賞一下。這之後,他變成了一個全天下人的知道的才子。後來擔任了杭州的通判。那個時候雖然在杭州,但生活並不好。

    現在大家可能覺得這個地方景色特別美麗,環境比較好。但是那個時候,當代的居民想要飲水,都是困難的事情。所以他就親自帶人去西湖考察,看看到底是怎樣一回事。後來他把當時的堵塞給疏通害了,就這樣當時的飲水問題得到了根本的緩解。所有的百姓都特別喜歡他,沒有想到自己迎來了這樣一個通判。他在自己的工作順利結束之後,還為百姓謀取意義。所以他就覺得特別的開心,忙完之後再閒來無事走在西湖旁,品著小茶,喝著小酒,心情不錯,創作欲爆棚。所以他就隨意寫下了一首,飲湖上初晴後雨,可沒想到就是隨意寫的一首詩,在後世居然有那麼高的傳唱度。可能他本身也能想象到吧,而這也從側面證明了他是多麼的有才。

    本來一切順利,後來他還從徐州調到了湖州。可是誰都沒有想到,就是這一次,讓他的生命發生了顛覆性的變化。在湖州僅僅當了兩個月的官,就被關進了大牢,而且受盡了屈辱。當時的拷問者,真的是對他連夜提審,甚至用了很多的酷刑。當時他就覺得自己會死在牢獄之中,所以就寫了兩首絕命詩。

    與此同時,無論是他的親人還是好友,都在幫他求情。比如說那個時候,他的弟弟在知道自己的兄長入獄的時候,就上奏皇上,說想要自己替兄長受刑。而那個時候已經退休了的大臣張方平,覺得特別的可惜。這樣有才的人卻入獄了,所以就寫了一個奏摺,讓他的兒子送到了京城,甚至是快馬加鞭前去營救。還有那個時候的好朋友,王石也提出了自己的想法。,所以在被關了130多天之後,終於在眾人的合力幫助下,他成功出獄了。經歷了這場大起大落之後,他決定離開現在的地方,搬到了黃州。而這個地方是蘇東坡生命的開始,他褪去了文人的長袍,穿上了窮人或是農人才會穿的短褂。就在這裡築水壩,養養魚,然後向以前的老農民請教到底怎樣耕地,還喂喂牲口。後來他還給自己取了個名字,就叫東坡居士。

    雖然他不在朝廷當中任職,但是那個時候還是有很多人來找他。很多的文人墨客,聽到他在這裡隱居的時候,都前來向他討教,甚至帶了很多的禮品。那個時候,他覺得這樣的生活才算愜意,當初在朝廷當中,因為其他的人羨慕和嫉妒,引來了不少的禍事。現如今他可以瀟灑自在的研究自己的溫泉,然後在杭州過去的神仙一般的日子。

    結果一年之後,他的心情變得異常的開心。很多人說從勞動當中能夠感受到最真實的快樂,他就是這樣。有一天他和朋友出去遊玩,但是沒有想到突然下起了暴雨。所有人都在找地方避雨的人,他一個人就在瓢潑大雨當中淡定的前行,後來就寫下了一首詩,叫做定風波。而且那個時候因為他修身養性,所以在黃州的時候,特別喜歡佛教。那個時候的佛教真的是相當厲害,可以說世間萬物,所有的事情對他來說都沒有吸引力。

    後來他自己評價說,本來前半生想要在這世間留下一些文化瑰寶。卻沒有想到無論怎樣做,在一切都結束的時候,都發現什麼痕跡都留不下來。他努力學習哲學,努力學習關於工作當中的事情。他學習在為人處事中怎樣做,想要做到超凡脫俗。而且在做朝廷做官的時候,也學著對自己所做的事情負責。

    後來成為蘇東坡之後,他就開始學習生命的真諦,知道怎樣才是清歡。他學習怎樣生活,怎樣才能讓生活變得更加的美好,更加的有趣?在最後他感受到了藝術的光芒,超凡脫俗,達到了很多人從來都沒有的境界。其實對於蘇軾來說,可能前期不得志,算是對他人生當中的一種歷練了。當時的他經歷了無數的艱難苦楚,也是看開了,也是覺得釋然了。所以後期,他就成為了很多人特別羨慕的蘇東坡

  • 2 # 老大73708

    蘇軾一生不得志,何止不得志,還混得很慘。這是由各種原因造成的。從大的方面說,他夾在改革派與保守派之間左右逢源,與王安石.司馬光亦師亦友,亦朋亦敵,最後弄得左右不是人,成了政治鬥爭的犧牲品。這隻能怪他不懂政治,書生氣太重,空有一腔報國熱情,下場可悲令人同情。

    餘秋雨先生大作《蘇東坡突圍》從文化氛圍上分析蘇軾的尷尬處境,我深以為然。圍攻蘇軾的"文化群小"的表現,令人觸目驚心。對蘇東坡這樣讓華人共享千年的大文豪,不是小心地珍惜他,虔誠地仰望他,而是把他視為異類,排拒.遭踐.毀壞他。在這場可恥的圍攻中,一些品格低劣的文人充當了急先鋒。舒澶,"檢舉揭發專業戶",其言使神宗皇帝心頭一咯噔。李定,因妒忌而歸納蘇軾許多罪名。王珪,老而不尊,為爭文壇魁首而在皇帝面前汙衊蘇軾"對皇上確實有二心"。李宜之,芝麻綠豆小官,也來插上一手潑髒水。連大名鼎鼎的科學家沈括,為了爭寵也抹黑蘇軾,這實在太不是味道了。"文化群小"的環境,七咀八舌地組合成一種偽與論,終於淹沒了蘇軾,使他兩度入獄,一貶再貶,越貶越遠,吃盡了苦頭。

    蘇轍說過"東坡何罪?獨以名太高"。蘇軾確實太出色,太響亮,能把四周的筆墨比得十分寒傖,把別人比得有點狼狽,引人酸溜溜的嫉恨,遭人攻擊不可避免。蘇軾如果是謙虛謹慎之人,處處小心,也許可避禍。而他偏不。《論語》言"駟不及舌"。他就壞在他那張咀上。老父一再要他閉上咀莫管閒事,他卻心直口快,諷王安石以詩句,譏司馬光為王八踢人,嘲笑得罪高官。其文風更是無拘無束,嬉笑怒罵,恣意狂蕩,得罪眾人,連好友章淳也不放過,揭其老底,把朋友硬生生變成了死敵。結果牆倒眾人推,章淳也是整他最狠的一個。你說蘇軾是不是有點"咎由自取"?真不好說。

    蘇軾年老可能也意識到了,他在《洗兒詩》自嘲"人皆養子望聰明,我被聰明誤一生。唯願孩兒愚且魯,無災無難到公卿。"可惜,他覺悟得太晚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何首烏為什麼被稱為夜交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