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兒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主要是由腸道病毒引起,夏秋之交都有發病,9月是高峰期,多發生於5歲以下兒童,表現口痛、厭食、幼兒表現為流口水、拒食,低熱、手、足、口腔、臀部等部位出現小皰疹或小潰瘍。
1、發熱
手足口病的潛伏期2天至5天,多數患兒可突然咽喉痛、發熱、體溫多為37.5℃至38.5℃,很少超過39℃,持續2天至3天,類似感冒症狀。
對策
低燒或中等度燒,無需特殊處理,可讓患兒多飲水。如體溫超過38.5℃,可在醫生指導下服用退燒劑。
2、口腔皰疹
寶寶口腔黏膜、齒齦、舌和顎部出現小皰疹,繼而破潰形成小潰瘍,米粒大小,疼痛明顯,寶寶會抗拒不吃東西。
飲食清淡,溫度不宜過高,可以喂涼粥、酸奶等低溫食物。疼痛厲害不能進食時要及時去醫院輸液,補充身體所需的營養。
保持口腔清潔,餐前餐後用溫水漱口。口腔糜爛可塗金黴素、魚肝油、以減輕疼痛,幫助傷口癒合。
3、手足皮疹
手掌、腳掌、甚至肛門周圍會出現皮疹,一般有米粒或者綠豆樣大小,呈圓形或橢圓形,周圍有紅暈,無明顯瘙癢感。
面板要保持清潔,勤洗手,將寶寶指甲剪短,防止抓破面板皰疹,以免繼發細菌感染。
小兒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主要是由腸道病毒引起,夏秋之交都有發病,9月是高峰期,多發生於5歲以下兒童,表現口痛、厭食、幼兒表現為流口水、拒食,低熱、手、足、口腔、臀部等部位出現小皰疹或小潰瘍。
1、發熱
手足口病的潛伏期2天至5天,多數患兒可突然咽喉痛、發熱、體溫多為37.5℃至38.5℃,很少超過39℃,持續2天至3天,類似感冒症狀。
對策
低燒或中等度燒,無需特殊處理,可讓患兒多飲水。如體溫超過38.5℃,可在醫生指導下服用退燒劑。
2、口腔皰疹
寶寶口腔黏膜、齒齦、舌和顎部出現小皰疹,繼而破潰形成小潰瘍,米粒大小,疼痛明顯,寶寶會抗拒不吃東西。
對策
飲食清淡,溫度不宜過高,可以喂涼粥、酸奶等低溫食物。疼痛厲害不能進食時要及時去醫院輸液,補充身體所需的營養。
保持口腔清潔,餐前餐後用溫水漱口。口腔糜爛可塗金黴素、魚肝油、以減輕疼痛,幫助傷口癒合。
3、手足皮疹
手掌、腳掌、甚至肛門周圍會出現皮疹,一般有米粒或者綠豆樣大小,呈圓形或橢圓形,周圍有紅暈,無明顯瘙癢感。
對策
面板要保持清潔,勤洗手,將寶寶指甲剪短,防止抓破面板皰疹,以免繼發細菌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