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15334187526

    荀彧一開始看中了曹操的雄才大略和扶漢的決心,所以輔佐曹操,後來曹操當魏王,出現了篡漢的想法,所以開始反對曹操

  • 2 # 毛驢影片

    道不同不相為謀,亦各從其志也。起初,曹操也心懷興復漢室的夢想,也有著一腔熱血,入十八盟義軍,討伐董卓。荀彧是堅定的復漢派,內心深處認定自己是一個漢臣(從未參加銅雀臺詩賦會可看出),他需要找到一個自己可以依附,可以寄託夢想的人,而那個人就是曹操。但隨著自身的發展壯大,人的內心是會發生改變的,曹操在強大後,內心早已將匡扶漢室忘的一乾二淨,此時的曹操早已將漢室的綱常倫理拋到九霄雲外。曹操也許顧及到漢室的最後僅存的一點民意,怕不得民心才沒敢進一步造次,不然他說不定會推翻漢獻帝,已經繼大位。然而這一切都與荀彧入夥曹操的初衷所違背,他深深感到痛心,不願再助曹操,如果再出謀劃策,只會使曹操有了更進一步的膽量與資本。

  • 3 # 跳舞的土豆

    有“王佐之才”的荀彧

    荀彧為人公正,觀念傳統,堅持正統禮法,存心扶危濟傾,有志匡復漢室。而曹操是一代梟雄,權利和野心與所處位置,已經推著他朝著謀取天下這條路走了。

    他起初之所以幫助曹操,是因為他相信曹操有維護漢室,維護大漢王朝有這個能力,而當時的曹操也是這麼想的。

    但是人會變的,隨著曹操功勞變大,權力變大以後,野心也就大了,到後面做魏公的時候,荀彧才意識到嚴重性,這個時候他們的思想已經不統一了,他的勸阻只會讓曹操反感,增加對他的殺心。

  • 4 # 寶藝傢俱

    荀彧是忠於漢室而非曹操,剛開始曹操是為漢室做事,是最起碼錶面是忠於漢室的,後期曹操已經有明顯的造反的傾向了所以荀彧不忠於他

    www.baoyijiaju.com

  • 5 # 天下英雄誰敵手874

    荀彧有自己的政治立場,一心想匡扶漢室。他作為曹操的謀士,也是想借曹操之手達到興復漢室的目的。 曹操前期的確有興復漢室之心,但是隨著曹操勢力的不斷增強,他個人野心越來越大,最後完全架空漢獻帝。這與荀彧的政治目標相差甚遠,兩人矛盾日益加深,自然不能在幫助曹操了。而曹操與荀彧的關係也漸漸變得微妙,最終荀彧終不得志,自殺結束自己的一生。

  • 6 # 歷史中的往事

    感謝相邀!

    先說觀點,荀彧一直是幫曹操的,只是後來兩個人的觀念發生了變化,曹操才殺的荀彧。

    荀彧自小就有“王佐之才”,潁川士族政治集團的領袖人物。更是被曹操喻為“吾之子房”。為曹操統一北方立下了汗馬功勞和不可磨滅的貢獻。荀彧在袁紹勢大的時候投奔曹操,是看出了曹操匡扶漢室的決心以及為他的的雄才大略和發展潛力所折服。也正是他屢出奇謀,“挾天子以令天下”,保全兗州三城,獻“二虎競食之計"挑撥劉備與呂布,扼袁紹於官渡,奇襲荊州諸多建樹。

    曹操曾問荀彧:"誰能代替你為為我出謀劃策?"荀彧回答:"荀攸(荀彧侄)、鍾繇"。荀彧不但自己有才,而且還是伯樂,善於發現和舉薦人才,最初舉薦了戲志才,戲志才死後又舉薦了郭嘉。此外,還舉薦了陳群、杜畿、司馬懿等人,都是當時的名士。

    任尚書令後,為曹操處理軍國事務,穩固後方,提供後勤支援,被人敬稱為"荀令君"。後因反對曹操稱魏公而受曹操所忌,調離中樞,後在曹操的暗示下自盡而亡。

    可見,荀彧對曹操是忠心耿耿、殫精竭慮。那為什麼曹操要殺荀彧呢?這不得不說說當時的社會背景了,西漢竇太后把持朝政,開啟了外戚專權的先河。到西漢中後期,逐步形成官僚、商人、地主三位一體的豪強地主勢力。而東漢政權是在豪強地主支援下建立起來的,他們在政治上把持中央和地方政權,逐漸成為名門士族。

    荀彧出身潁川荀氏,在當時有“天下子弟,半出荀門”一說,足見荀氏家族影響力之大。

    曹操的出生卻是“宦官之後”,這些士族大家絕不會容忍出生卑微的曹操登上九五之尊的,同時,曹操用人理念是“唯才是用”。這在戰亂時期是可以理解的,但到了平定期,就是士族所不能容忍的了。

    荀彧作為當時士族集團的領軍人物,曹操欲進爵國公、加封九錫。也是為了禪讓稱王做準備。荀彧卻勸到:"本興義兵以匡朝寧國,秉忠貞之誠,守退讓之實;君子愛人以德,不宜如此"。表面看是忠於漢室,但實際上是為了士族大家的利益。

    曹操不光是對其一人動了殺心,包括後來的崔琰,楊修這些士族大家的代表人物,都被曹操找藉口殺了,就是要削弱士族大家的力量。為自己稱帝,繼續執行自己的施政方針打下基礎,但人算不如天算,最後還是被士族河內司馬氏取代了政權。

  • 7 # 木説歷史

    《三國演義》中隊荀彧的描寫還是很尊重歷史事實的,這個問題我從歷史史實的角度做回答。

    為什麼荀彧支出給予曹操非常大的幫助但是後來(曹操稱王之後)不幫助曹操了。其實,這個時候的荀彧已經不單純是不幫助而是極力反對曹操稱王的,這讓荀彧與曹操之間的矛盾計劃。而荀彧由此舉動的原因要從幾個方面來分析。

    首先,看出身。荀彧出身潁川荀氏,是大思想家荀子的後代。荀彧的祖父荀淑是漢代知名的大儒,他的父親、叔父都是漢朝高官(漢朝中興時期)。因此,荀彧從小接受家庭長輩的耳濡目染對漢王朝的感情非同一般。

    公元189年,荀彧被舉孝廉入朝為官,但不久董卓入洛陽倒行逆施並自認相國把持朝政。荀彧因此辭官回鄉。荀彧對漢王朝的態度由此可見一斑。

    荀彧之前效力與袁紹為什麼會轉頭力量相對弱小的曹操,其中很重要的原因是在十八路諸侯共討董卓的時候只有曹操參與了追擊董卓(孫堅進入洛陽後為繼續攻擊董卓),雖然曹操最後被董卓大敗但荀彧覺得只要曹操是為了大漢王朝而決定追隨曹操。

    事實上在曹操起兵之初確實是有匡扶大漢的願望與理想的,荀彧也是因為這一點在前期為曹操盡心盡力獻計獻策。

    這個時候兩個人的目標都是為了漢王朝,所以兩個人沒有矛盾。

    但是後期,曹操的實力越來越強,野心也越來越大更重要的是曹操看透漢王朝的政治弊端,比如,曹操發現漢王朝內政封閉,門閥士族佔據政治大權,政治派系鬥爭導致內耗嚴重(漢王朝因此喪失中央集權,袁紹、劉備集團此類情況也有這樣的情況)因此曹操推行“唯才是舉”但依然無法撼動根深蒂固的門閥勢力。

    荊州投降之後雖然經歷赤壁之敗,但是曹操已經具備統一全國的硬實力,這個時候的曹操已經不願意在匡扶這個危如累卵的大漢,而這一觀點與荀彧產生了極大的分歧。

    自始自終荀彧都是漢朝的臣屬而不是曹操的家奴(如同關羽投降時明確,只降漢不降曹一樣)。曹操決定稱王的時候讓這個矛盾徹底激化。

    《三國》中荀彧訓斥要從白馬門(皇帝的御用之門)出行的曹植時說,“當父親的不守規矩,做兒子的也不守規矩”。

    這裡的規矩就是劉邦建國時立下的,“非劉氏而王者天下共擊之”的稱王規則,曹操姓曹稱王已經違背了作為漢王朝臣屬對大漢王朝應該有的尊重。

    這個時候的曹操與荀彧對漢王朝的態度已經對立,所以荀彧也不會再願意再繼續幫助曹操。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錢串子葉子捲曲是什麼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