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塵觀

    自己跟著孩子一起學!

    父母是孩子的榜樣

    只有自己做到了 不用要求孩子自己就會像父母看齊

  • 2 # 江仙子011

    有一個觀點:中國最缺的教育不是關於孩子的,而是父母教育。這個觀點體現了中國教育的一個現象,即年輕的父母在對孩子的教育上的困惑。一是工作和生活壓力大,二是對家庭教育認識不足、重視不夠,三是對孩子的教育的觀念和方法不對,四是當前學校教育的問題,如“學校減負、家長增壓”。所以很多家長感到對孩子的教育力不從心。

    有權威人士說過,人生最大的成功是培養出優秀孩子。請不要把“優秀”單純理解為才華出眾、事業超群,文明、進取、博愛、自律、誠信等都是優秀的。

    家長教育孩子一是要培同。有交流、有愛的傾注、有理解的成長環境是優質的。二是關注。孩子的神情舉止、喜怒哀樂、興趣愛好以及異常表現都體現變化,家長要在孩子的變化中作出判斷、分析,找出行之有效的方法。三是循序漸進。幼兒的健康成長有70%依賴於母親的愛!少兒、少年、準青年的成長過程中,父親的影響力漸次增大。當然男女孩子對爸媽的依賴程度是有區別的。四是有幾點要特別關注的。1*讓孩子感覺到你們很愛他,讓孩子產生信任和依賴。2*培養孩子自我管理的習慣。3*讓孩子樂學、善學,逐漸樹立“終身學習”的理念。4*千萬不要把負能量的陋習傳給孩子。如:社會是壞人多;寧可他人不如已;不能吃虧;看不起清潔工人;不遵守交通等社會規則等等。

    愛心、耐心、細心、恆心和正確理念、方法是家長們陪同孩子成長的、不可或缺的要素。

    當你力不從心的時候自問一下:我的工作是為了什麼?我的孩子要成為什麼樣的人?

  • 3 # 阿娥你好

    在幫助孩子搞好學習這件事上,遲早都會有力不從心的感覺的,真的,只是時間早晚的問題。

    透過文字分享育孩兒心得有段時間了,寫的越多,發現過往隱藏的問題也越多。

    也感慨幸好覺醒的早,我從女兒小學高年級開始學習如何做合格媽媽、如何融洽親子關係、如何管理情緒、如何界定角色職責等等家教方面的新知識,隨著認知水平的不斷提升,女兒各方面都發生了可喜的變化,可以用煥然一新來形容。

    有沒發現學習上的事,其功力在學習之外?品性是成就一個人學業或事業高度的基礎,正向的品性一旦養成,無論是成人還是孩子,進步易如反掌。

    和不能代替孩子吃飯走路睡覺一樣,學業是孩子自己的事業,我們做家長的,只能透過言傳身教傳遞給孩子如何經營個人事業的理念,卻不能替孩子預習聽課練習考試,試想一下,別人對我們小到一日三餐,大到賺錢理財都指手畫腳的感覺,是不是糟透了?我們在孩子學習上的過多幹涉也會讓孩子無所適從。

    所以想幫到孩子,第一步就是幫孩子建立起自信心,身為一個學生能管理好和學業有關事務的信心,第二步給予孩子需要的適時的幫助,第三步,對孩子取得的點滴進步給予肯定和欣賞,簡單說,就是家長的心態做到和孩子的成長同頻。只要做到這三點,相信我,您孩子的狀態也會煥然一新的。

  • 4 # 劉老師小學數學

    不知道您那兒是屬於對於孩子的學習態度方面,還是說對於孩子的學習成績方面

    如果說是學習成績方面,其實不用特別擔心。首先,我們要教會孩子學會自主學習。不管是我們親自輔導還是校外的這些機構輔導。最終獲取知識探索知識的仍然是孩子本身。有一句話叫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所以讓孩子明白學習的意義,讓他能夠自主去學習,這一點很重要。

    與此同時,若是真的是知識型方面的原因,我們可以去找一個專業的老師帶孩子走過這一段。透過啟發誘導引導孩子養成獨立思考的習慣。哪怕有一些問題不會也能有自己的見解與思路。

    這兩件也不管是對於成績中等偏下還是偏上的孩子而言,都足夠適用。

    作為一名輔導老師,在見過了這麼多的孩子之後,常常會有一種不想生孩子,害怕生孩子的感覺。倒不是因為怕孩子學習成績不好,影響以後的生活,而是怕自己帶不出來那種有著正確價值觀的人。但現在一想也不用特別害怕。

    正所謂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我們在陪伴孩子學習的過程中,一方面是一個監督者,但同時我們也是學習者。我們在不斷地學習中可以體驗孩子所遇到的問題。哪怕不是很理解,但父母的陪伴對於孩子而言是他養成習慣的一個重要因素。哪怕我們所學的與他的不一樣。但只要讓他在我們的一言一行中體會到學習的重要性,我們對待工作的態度,對生活的態度,這也會潛移默化的影響孩子的學習態度。

    所以作為家長,無論是對於孩子學習知識上的力不從心,還是說對於孩子學習態度方面的力不從心,我們都要咬牙挺住。畢竟我們會是他們的榜樣。我們會讓他們感受到他們不是一個人。學習是孤單的,但家是溫暖的。相信有了陪伴,孩子也會更加動力十足。

    最後我想說,對於孩子我們永遠不能當一個旁觀者。我們要做孩子生活和學習的參與者,陪伴者引導者。

  • 5 # 佟霏講學習方法

    我們每個人終有一天,會面對這個時刻,沒關係的,真的沒關係。父母放手的地方,是孩子的成長空間。

    我兒子最近去學了聲樂,唱歌這件事對我來說,是人生一大難題。我五音不全,完全理解不了音符,也完全聽不懂音樂的節奏,而且完全不會唱歌。

    在孩子去學聲樂之前,我很緊張的問兒子同學的媽媽:“孩子學聲樂需要我做什麼嗎?需要陪練習、給指導嗎?”之所以緊張,正是因為我完全不會。

    兒子同學媽媽打消了我的顧慮,告訴我完全不用,教給老師就好。

    第一天去試課,老師告訴我,我兒子不屬於聲音條件特別好的,只能是開發到他自己最好的水準。

    第二次正式上課,兒子跑調跑到他爸都懷疑人生。

    到第三次上課,孩子把整首歌詞記了下來,能跟著老師的節奏,唱整首歌了。雖然依然跑調嚴重。

    不管是現在還是以後,他唱歌這件事我都插不上手,只能靠他自己去學習。

    其實這樣也並不是壞事,我們每個人都會在孩子的某一個學習方面感覺力不從心,這是早晚的事。

    如果我們願意去學習孩子學的東西固然很好,但如果我們沒有這個時間和精力,也沒有關係,孩子的學習總歸是要他自己來把握。

    孩子學習過程中,有一個最重要的能力,比他一時的成績好壞重要得多,叫做自我調節能力。

    是孩子在學習的過程中對自己的學習現狀有考量,能夠自主選擇和改變學習策略,並自我評估學習效果的能力。

    這種能力,一定是在孩子自主把握學習的過程中成長起來的。當父母不能夠給孩子更多指導的時候,孩子將自己去體驗、把握學習的整個過程。

    這個過程是孩子學習成長的過程,也許會影響到他一時的學習成績,但是從能力水平上來講,他依然是在進步之中的。

    未來的孩子將進入一個資訊大爆炸的時代,資訊和知識的得來都會非常容易,但是知識擺在那裡,能否學到自己腦子裡,並進行創造性的運用,就完全靠孩子的自主學習能力了。

    當我們感覺力不從心時,這也許正是孩子自主學習能力發展的契機,能力永遠比知識更重要。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10萬以內家轎有哪些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