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萌化神靈
-
2 # 愚人之娛
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
是非成敗轉頭空。
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
白髮漁樵江渚上,慣看秋月春風。
一壺濁酒喜相逢。
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談中。
這首臨江仙因為《三國演義》的播出而家喻戶曉,那些在歷史的長河中,能夠洗盡塵埃,依然閃閃發光的人物,似乎依然是人們心中的英雄。在《三國演義》中似乎也出現過幾次關於誰是英雄的探討。
其一:仁義寬厚,謙卑待人。不管是對待部下或者百姓,劉備都表現的很仁厚道義,即使兵敗,依然不失愛民愛兵之心。這在《三國志》以及其他著作中都有提及。
其二:屢戰屢敗,屢敗屢戰。一個人的成功,不能沒有堅毅、隱忍之心。多少人能不折不撓,一根筋的對一件事進行到底。誰能笑到最後就看誰能吃的了多少苦,走不了常人能走的路。劉備就具有這個特質。
其三:有英雄之志。人心自利,何況在在亂世中,誰都想謀以生存,但匡扶漢室、拯救百姓於水火的赤子之心,則是稀少。
似乎這也是現代人做人所需要具備的品質,謙卑,不懼生活磨難,懷揣夢想,一路前行到底,總有一天也能成為別人心目中的英雄。
-
3 # 晚來風急1996
劉備為人有志向,做事有魄力。
劉備素來都是一個有遠大志向的人,從他早年起兵四處征戰,而且一直自稱漢室之後打著匡扶漢室的名義,足可見其想要建功立業的雄心壯志。劉備做事還很有魄力和忍耐力,當初曹操攻打徐州之時陶謙四處求援,各方勢力懼於曹軍勢大都不敢發兵相助,唯獨劉備僅有數千兵馬就敢馳援徐州,並且在之後憑藉著獨特的人格魅力征服了陶謙獲得了徐州。
劉備佔據徐州之後收留了落難至此的呂布,沒想到呂布卻背信棄義反客為主強佔徐州。劉備對此並沒有惱羞成怒,反而甘於暫居小沛屈於呂布之下,從這點兒來看他確實是一個很有城府老謀深算的人。正是出於劉備這些表現來看,曹操才認為他是一個和自己一樣有野心也有實力的人,這樣的人在亂世中更能獲得長久,才能建立一方霸業。
劉備雖然屢戰屢敗,但是也屢敗屢戰。劉備自從起兵以來四處征戰,由於實力弱小而且指揮失誤,所以難免會經常打敗仗。即便是在四處流離漂泊無依的日子裡,劉備也從來沒有改變最初的志向,而是堅定不移朝著自己的目標一步步前進。
一般能夠成功的人,往往都要具備這種堅韌不拔的意志,關於這一點從曹操和袁紹兩個人就能對比出來,同樣都是遭遇慘敗,袁紹在官渡之戰過後一蹶不振,曹操卻能夠在赤壁之戰後痛定思痛捲土重來,所以最終兩人結局完全不同。劉備在這一點上和曹操確實非常相似。
劉備前期雖然數次敗在曹操手中,但是並非劉備的指揮能力太差,而是雙方實力差距懸殊。看起來早年劉備完全不是曹操的對手,無論是徐州之戰還是長坂坡之時都被曹軍追得到處跑,但這是因為雙方軍隊數量不在一個層次上。從後來劉備搶奪荊州攻佔益州,以及和曹操爭雄漢中的表現來看,他還是具備一定領兵打仗能力的。
-
4 # 沉思中的永恆
何為英雄?能屈能伸者為英雄;敢為天下先者為英雄。劉備能屈能伸、在亂世三國中敢為人先,因此稱劉備為英雄是當之無愧的。縱觀劉備一生顛沛流離,早年被打得到處東逃西竄的,而後得了諸葛亮、龐士元等一干謀士之後才佔據西川,成為一方諸侯。
-
5 # 中孚鑑
劉備是三國時期蜀漢的開國皇帝,不過他雖然得以建立蜀漢政權,但曾經他卻歷經磨難、四處奔走漂泊,他亦曾屢敗於人,又屢次寄人籬下,比如寄於陶謙、袁紹、曹操、劉表等人之人,但縱然如此,劉備在當時還是被稱為是一位英雄人物。
曾經劉備和曹操在一起時,曹操問劉備天下英雄有誰,劉備說了很多,比如袁紹袁術兄弟、荊州劉表、江東孫氏、劉焉等人,但曹操聽後卻說這些都不算英雄,劉備就問曹操誰是英雄,曹操卻說天下英雄唯使君和他而已。
那劉備曾屢次戰敗,又多次寄人籬下,為何依舊被視做英雄呢?
首先,劉備雖然屢次戰敗,並不是說他能力不行,而是他那時實力太弱,早期的劉備,始終沒有自己穩固的地盤、實力,而他的敵人又很強大,這樣的情況下,他戰敗也是在所難免的。
若劉備有一定的資本,結果就不一樣了,比如他曾說過“若吾有基本,天下碌碌之輩實不足慮”,可見劉備的志向和信心。後來劉備在赤壁之戰後,開始有了自己的勢力、地盤,最終得以有了建立蜀漢政權的基礎,這也證實他說的了。
所以早期劉備屢敗於人,這對他個人本身的能力是沒多大影響的,再說了對於兵家戰事而言,“勝敗乃兵家常事”,只要自己信念不被髮敗,總會有機會東山再起的。
所謂不以一戰的失敗而論英雄,就是如此。
其次,劉備雖然早期打了一些敗仗,但他並沒有失去信心,而且百折不撓的堅持自己的理想,為自己的信念努力奮鬥。
而主要的是劉備在這過程中,他一直是堅持以德服人的原則,以信義為基礎的處事方法,所以劉備也受到當時不少名士、權貴的尊敬,故而劉備也有一定的威望,故而徐州陶謙、荊州劉表都曾想讓劉備來統領他們的領地。之所以他們會如此,就是他們覺得劉備是個英雄人物。
最後,劉備自身能力不差、又是大漢皇親,在加上他子德服人,有較好的聲望,同時又有百折不撓的意志,而主要的劉備素來志向遠大,這些條件綜合起來都在劉備身上體現出來了,所謂勝敗乃兵家常事、不以成敗論英雄,所以劉備雖然曾屢次寄人籬下,卻依舊被視為英雄。
-
6 # 古道D調
《三國演義》中,曹操煮酒論英雄,曹操對劉備說:“今天下英雄惟使君與操耳!”群雄逐鹿的三國時期,曹操衡量英雄的標準是“胸懷大志、腹有良謀、有包藏宇宙之機、吞吐天地之志”。
劉備素以匡復漢室為己任,以仁德布天下,愛民如子,文才武略。
桃園三結義就是奔劉備的大志而結的。“既結為兄弟,協力同心,就困扶危,上報國家,下安黎庶”。
諸葛亮火燒新野後,取得樊城,曹操大怒,發兵奪樊城。劉備只得棄樊城,協百姓奔襄陽。百姓齊聲大呼:“我等雖死,願隨使君。”百姓號泣而行。可見,劉備以仁待百姓,甚得民心。
陶謙三讓徐州,劉備不受,陶謙手指心而死,在大家及百姓的勸慰下,劉備才權領徐州牧。可見,劉備即使自己沒有立錐之地也不多人之城,這是一種大仁。可以說,君子愛城,取之有道。
三國處處體現劉備的仁、志、誠、略。諸如“三顧茅廬、入主西川、”等等,就不一一贅述了。
總之,在《三國演義》中,作者羅貫中將劉備作為正能量的人物來塑造和歌頌,而將曹操作為奸雄來描述。事實上,曹操在歷史上的貢獻是不能被否認的。
回覆列表
《三國演義》中屬於主角的光環一直在籠罩著劉備!作者有一種正統思想(劉備是漢室後人),對劉備的刻畫是往好的方面去描寫!(不過要知道自古都是成王敗寇的,沒點手段,劉備怎麼可能成為一方霸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