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7
回覆列表
  • 1 # 有真理才有真相

    三國演義明捧劉備,實際上暗吹曹操,所以說羅貫中根本沒有汙衊曹操,應該說是無知的現代人逗逼到連善惡都分不清楚了,不然怎會去把一個靠挖人家祖墳,靠屠戮無辜百姓來立威的壞蛋當作英雄呢。只有一生拯救名族,拯救苦難的百姓的人,才配得上英雄的稱號,並不是有成就的壞蛋都是英雄

  • 2 # 書途同歸

    羅貫中的《三國演義》中褒蜀貶魏的主體架構是非常成功的,也使《三國演義》最終成為中國四大名著之一,被廣為傳頌。之所以羅貫中改變史實褒揚蜀漢,我認為有以下兩個原因:

    一、文學作品本身的創作需要

    像《水滸傳》把歷史上名不見經傳的宋江起義誇張到與方臘起義一樣的聲勢,羅貫中褒揚蜀漢、貶低曹操的描述都是出於文學作品本身的需要,文學作品不同於史書志傳,更需要突出其文藝性和教化作用。

    二、迎合讀者的認知需求

    劉備,草莽出身的沒落貴族,作為華人的傳統道義認知,潛意識裡認為劉備重整山河,興漢室江山是責無旁貸。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無皇帝之名卻有君王之實,其子曹丕廢漢稱帝,更是戳痛了華人的傳統道義認知,所以曹氏父子更像是竊國之賊,羅貫中貶低曹操也是為了迎合讀者需求。

    其實,我認為曹魏代漢,為西晉一統奠定了根基,像趙匡胤取代後周,都屬歷史的進步。東漢末年,軍閥割據,民不聊生,一統天下定乾坤者才是真正應該被歷史頌揚!曹氏父子,文成武功,風流豪邁,既能徵閥天下,又能造就“建安風骨”,天下政治中心在魏,文化中心在魏,經濟中心也在魏,曹魏政權,屹立中原,才是當時的中華文明傳承的核心載體!

  • 3 # 南朝居士

    這個問題不是羅貫中的問題,在南宋以前,是以曹魏為正統,以得中原者為正統,所以曹操形象還行。

    而南宋呢?失去了中原地區,偏安江南,如果還以曹操為正統,也就是承認得中原者為正統了,那南宋就非正統,而金國為正統。

    所以,在爭奪正統的問題上,南宋就必須以蜀漢為正統,因為劉備有劉氏血統,蜀漢作為漢朝的延續,才是正統。

    於是,南宋開始,劉備的蜀漢就成了正統,羅貫中寫小說時,劉備就成了正統。

    其次是小說的需要,小說裡的男主,大多數是草根出身,透過自己的努力,最終出人頭地,成為當世豪傑,

    如果寫曹操這個富二代,估計你不想看了,他寫的《隋唐演義》你聽過?就是那個《隋唐兩朝志傳》,寫的一群富二代,即使看了,估計也是喜歡瓦崗寨的人。

  • 4 # 虎皮貓大人的三哥

    羅貫中貶低曹操,是與他自身有密切關係的。羅貫中為“有志圖王者”,為張士城幕僚,想透過輔佐張士誠成就圖王之業,但最後張士誠失敗,朱元璋取而代之。他覺得他的遭遇同諸葛亮極為相似,而曹操就成為了他想象中的朱元璋,他當然要抒發不滿了。

    其次,與封建主流思想影響有關。

    所以三國演義中,肯定劉備“上報國家,下安黎庶”的政治理想,頌揚了他寬仁愛民從而深得人心的政治品質,讚美了他禮賢下士、知人善任的政治風度;而批判曹操“寧教我負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負我”的極端利己主義,揭露了他狡詐、忌刻和專橫,這種擁劉貶曹的思想實際上是寄託著作者對歷史上漢族政權的依戀、對明君的期盼和對暴君的憎惡。

    貶低曹操是從宋朝開始的。唐太宗還曾自比曹操表現自己的理想抱負,連皇帝老子都這樣當時肯定沒貶低曹操的事。但到了宋元二朝,尤其是南宋元朝,在中原(三國時魏的主要領土)的是少數民族,漢族代表的朝廷偏安一隅,就好似三國時的蜀國,貶低曹操就這樣開始了。 用為小說它總要樹一個反面人物的吧,很不幸曹操被羅貫中選中。 其實這個問題不難解釋,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足以說明了問題。

    正統論是封建社會的主流思想,不管當朝的皇位是怎麼來的,一旦坐穩了江山,肯定以自己為正統大肆宣揚了。而曹操當初“挾天子以令諸侯”,威逼東漢漢朝皇帝肯定為歷代的皇權所不恥。所以在明代以前,無論是官方的還是民間的對曹操這種行為都加以貶低,並添加了“寧教我負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負我”的極端自私的話及很多表現狡詐的事件,什麼夢中殺人、官渡之戰殺糧官等。反過來,劉備則以漢室宗胄自據,由他來繼承漢業是正當的,所以在官方或民間都認為劉備是正統。

    最後,與改編者有關。

    羅的原本《三國演義》已經失傳,現在的通行本是明末清初毛綸、毛宗崗父子的改編本,據說是從二百四十回版本改成的。毛家父子和著名的怪物金聖嘆同時期,彼此還有不少聯絡,受金聖嘆批《水滸傳》的啟發和誘惑,毛氏父子開始改編、註釋和評論《三國演義》,過程十分艱苦。由於有金聖嘆糊里糊塗死於秀才造反的教訓,所以毛批三國很有特色,就是在絲毫不觸犯清朝國家利益的前提下,拼了老命去實現自己的正統夢。經過頗具匠心的改造,終於把三國中最弱小的國家蜀漢樹立成最強大的國家,把劉備和諸葛亮作為唯一的典型的正面人物來強化。在大家嘴裡最喜歡也是最膾炙人口的故事,都是空穴來風沒有確鑿的根據的,例如:“三顧茅廬”、“群英會”、“借東風”、“空城計”、“千里走單騎”、“長坂坡”、“華容道”,等等,這些後來為民間百說不厭、百演不衰的段子絕大部分是創作的,其流傳至今的廣度和深度可見作者的良苦用心和筆下功力。

  • 5 # 被打扮的歷史

    羅貫中在小說《三國演義》中將劉備的蜀漢作為正統來描寫,消滅蜀漢的曹魏政權自然會成為反面人物,羅貫中將其作為反面人物描寫,有一些不好的地方就不足為奇了。之所以會出現這種情況,大致有如下原因:

    元末明初,人們時代對於正統有心理需求

    在元朝蒙古統治時期,統治非常的殘暴,漢族備受壓迫,隨著朱元璋推翻元朝建立華夏政權,但人們內心深度還有著對於外族統治的不滿與恐懼。所以,在羅貫中寫《三國演義》時就遵循了大眾的需求,設計了正統形象。而劉備具有漢朝皇族的血統,滿足大宗對於正統的需求,那作為劉備的對手曹操就自然的成為反面人物。

    文學作品需要戲劇性

    曹操奪了漢朝的政權,並消滅了相對正統的蜀漢,首先具有了反面人物的前提條件。其次,曹操在歷史上無論軍事、政治還是文學能力都是當時首屈一指的人物,將曹操設計成反面人物無疑更有戲劇性,但如若按照真實的歷史來寫,曹操如此的英明神武,難道不是天命所歸嗎,所以需要降低曹操的正面形象,挖掘曹操的負面內容。

    綜上所述,作為一部文學作品,為了贏得大眾的喜愛,必然會有正面人物和反面人物,處於正統的民間需求,曹操被往負面形象寫了。

  • 6 # 閒壺雜談

    南宋時期因為宋朝丟失中原正統地區自身偏安一隅,所以就把同樣偏安的蜀漢奉為正統,以此來表明自己雖然不處於中原但仍是正統所在。慢慢的人們就認為蜀漢是正統的,是正義的。

    再說到小說,小說總得有個正面和反面,要不這小說不好看,所以不能怪羅貫中老先生,首先他是迎合了社會潮流,其次小說終歸是小說,如果都是史實那就不是小說了。所以羅老先生貶曹是可以理解的(^ ^)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四個半月,孕婦肚子顯嗎,幾個月開始顯懷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