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蜀中桃子姐
-
2 # 獵旗-翟越
不種茶的地方,也講究喝茶,因為茶是中國文化的一個符號了,而中國文化是跨地域、跨民族的。
過去講究“開門七件事”,就是柴米油鹽醬醋茶。這個說法最早的版本是開門八件事,出自《夢粱錄》,曰:柴米油鹽酒醬醋茶。後來酒被視為非必需品,剔除掉了,就只剩七件事。
這說明茶的地位,在華人心中,比酒還要高。
中國古代人情往來比現在頻繁的多。客人來了,可以無酒,但絕對不能無茶。如果別人來你家做客,你端不出茶來招待,那是很失禮的事情,主客都會感覺很不自然。
圍繞著茶,發展出了茶文化,茶藝,茶道。如果說酒在古代是男人的符號,茶就是不分老幼男女尊卑,全華人的符號。
忽然想起《紅樓夢》裡面,跟茶相關的一個小故事:
寶玉笑道:“俗說`隨鄉入鄉",到了你這裡,自然把那金玉珠寶一概貶為俗器了。”妙玉聽如此說,十分歡喜,遂又尋出一隻九曲十環一百二十節蟠虯整雕竹根的一個大ニ出來,笑道:“就剩了這一個,你可吃的了這一海?"寶玉喜的忙道:“吃的了。”妙玉笑道:“你雖吃的了,也沒這些茶糟踏.豈不聞`一杯為品,二杯即是解渴的蠢物,三杯便是飲牛飲騾了".你吃這一海便成什麼? 說的寶釵,黛玉,寶玉都笑了 "這個小故事裡,大家可以看出,茶的飲法各有不同。販夫俗子可能就牛飲(yìn)了,而達官貴人需要用精美小盞細細品味。這再次說明茶的階級適應性非常強。
所以,在中國,不種茶的地方的人,也是要買茶喝的。就像不是哪裡都產鹽,但每家每戶都要吃鹽一樣,就有那麼重要。
-
3 # 茶味於心
比如說,中國的茶馬古道、萬里茶路、海上絲綢之路,分別是通往西藏、新疆和歐洲一些國家,而在十九世紀,國外是不產茶的。但他們嗜茶如命。
現在傳向中國的西方文化——下午茶就是典型的代表。當時。中國的茶葉已經銷到歐洲,並且得到了上層社會的熱愛,但這時,還不是特別流行。最初在葡萄牙等一些國家的上層社會流行。
後來,葡萄牙凱瑟琳的公主嫁到英國,作為英國皇后,其帶去了中國的茶,並且在英國形成了飲茶的風尚。當時,喝茶是身份的象徵,茶葉在英國賣的特別貴,堪比金子。。由於該英國皇后對於茶葉推廣的貢獻,被稱為“飲茶皇后”。
18世紀中期以後,英國飲茶習慣逐步大眾化,並且成為了不可或缺的飲品。也因此,當時中英貿易中,中國經常處於順差地位,英方為了改變這種局面,向中國銷售鴉片,並且發動了鴉片戰爭。
國外種茶、產茶也就從19世紀五十年代以後,英國東印度公司僱茶葉大盜伯特福鈞從中國偷走茶樹和茶籽在印度種植成功以後,茶葉種植才慢慢傳向世界。也因此,改變了中國茶葉在世界市場的地位,中國的茶葉出口遭受到了巨大的衝擊。
(《茶葉大盜》這本書是美國作家薩拉·羅斯寫的,其中描寫了伯特福鈞處心積慮盜取中國茶種的事,感興趣的也可以看看,瞭解一下。)
而且,西方國家,還恬不知恥,竟然以印度的茶樹作為茶樹原產地,說中國的茶是從印度傳來的,真的是不要臉到了極點。從這也能看出西方國家的野心。想要滅掉一個國家,先要否定它的文化。西方就是這樣乾的。
有點偏題,但是忍不住,想想都好氣。現在中國的茶葉出口市場還比不上一個立頓,而且在國內都還讓英國立頓生生撕出一塊肉。
-
4 # 小小杜總
必須有啊!主要還是看人的見識。
喝茶的人群越來越多,就像很多國家沒有茶葉,中國出口茶葉給他們喝一樣……
進出口食品就像喝茶,沒有的食品,進出口吃的人還是一大把一大把的。
就像農民伯伯種植茶葉,城市白領不種植,但是生活中讓他們知道喝茶的好處,他們就會去購買茶葉呀
中國茶,好茶。我喜歡喝!你喜歡麼?進口茶葉,好多在口感上都沒有我們的好。
-
5 # 花開花落flh
1、喝茶可以起到提神作用。平時我們吃的太油膩,吃完飯後喝點茶可以去油膩。
2、美容養顏的功效。喝茶可以降低膽固醇濃度、降血脂、抗氧化、預防骨質疏鬆、減少黑色素沉澱。常喝茶可以讓面板起到排毒作用。
3、減肥瘦身。因為茶葉中的咖啡鹼能促進胃液分泌,幫助消化,增強人體對脂肪的分解能力。經常喝茶,能起到減肥效果。
4、 改善記憶力。茶多酚有助於大腦進行區域性調節,改善記憶力,提高學習效率。喝茶可以預防治療神經系統疾病,尤其是老年痴呆症。此外 ,咖啡鹼能夠促使中樞神經興奮,有提神、清心的效果。
5、喝茶可以預防蛀牙。飲茶或用茶漱口、刷牙,不但能除口臭,還可防治齲齒。這是因為茶中含有氟,氟離子於牙齒的鈣質有很大親和力,能變成一種較難溶於酸的“氖磷灰石,就像給牙齒加上一個保護層,提高了牙齒的防酸抗齒能力。
-
6 # 心語心願zehry6
不種茶的地方的人生活中當然有喝茶的習慣,比如說生我養我的大山西,幾乎每一寸土地都沒有種茶的影子,氣候條件,土壤環境等都不適合種茶。
但人們喝茶的氛圍以及喝茶的人群越來越多,而且有越來越多的年輕人愛上喝茶。
從我目前做茶的經驗來講,80%喜愛茶以及懂一些茶的人的年齡基本集中在80後70後,60後就偏差就比較大了,要麼非常懂茶,要麼就是不想喝白水,泡點茶,來點不一樣的口味,而90後和女性朋友愛茶的就特別少了,可能佔比在20%左右。
80後喜歡嘗試,接受茶的新鮮事物比較快,尤其是不一樣的茶,或者名字新穎,都能讓他們眼前一亮。
70後對普洱的接受能力強一些,往往會選擇高階點的茶葉送朋友或者領導,而自己喝一些中端類的茶。
60後可能就要分為兩大類了,一類屬於工薪階層,茉莉花茶是他們的最愛。另一類屬於高階人群,如季節性的茶一定都要喝嫩芽,普洱一定要喝年代足的,這樣才能與他們的身份相匹配。但他們對一種茶的追求可能是唯一的,或者就那麼兩種茶適合他們的口味,充分體現出了老一輩人做事的專一原則。
恰巧今天下午參加了一場活動,茶藝師比賽,幾乎參賽的所有選手全部都在20歲左右,雖然手法上以及對茶的理解能力上有所欠缺,但對茶的熱衷是無可厚非的,但讓人看到了魅力無限的90後對茶的熱愛。茶藝師講究的是種藝術美,配上美妙的古箏旋律,猶如進入仙境。
不過年輕的男茶藝師真的是不多見,有幸看到了年輕小夥的茶藝師比拼,也算一飽眼福了。
在喧囂的城市中,越來越多的人有了喝茶的習慣,而且越來越年輕化,其實這是好事,喝茶可以讓人安靜下來,理智的思考問題,不浮躁,這是年輕的朋友們步入社會所最需要的,而且這種喝茶習慣會慢慢傳播到每個年輕人的心中,即使當地不產茶,當我們嘗試去接觸茶,瞭解其中的文化和精髓之後,一定會愛上茶!
回覆列表
有的,我始終覺得喝茶和年齡很有關係。在年輕人眼裡,茶或許停留在加了蜂蜜柚子的那種。隨著年齡和生活層次的提升才開始接觸茶文化。以我為例,從鐵觀音到小種,金俊眉再到普洱最後喜歡黑茶。我認為這是一種蛻變的過程。 謝謝邀請,希望對你有幫助@野外清風